![]()
![]()
![]()
山花如火,湘音倾情
——评歌曲《山花红如火》
文何佳羽
音乐如何表达情感?《乐记》中《乐本篇》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所指的是人的情感是受外界事物的作用下产生的,音乐则是人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山花红如火》是由湖南省音乐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廖洪立作曲、音乐文学委员会理事鲁絮作词、扎扎朵组合演唱的一首作品。
时光叙述情感
如何阐释作品的灵魂?《山花红如火》把中国民族调式与西方和声系统相结合。中国的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其五声调式可追溯到西周晚期,在《周礼•春官》记载:凡乐,圜钟为宫、黄钟为角、太簇为徵、姑洗为羽。意为以某一音为某一律来构建调式,“宫调”也成为中国古代音乐基本理论的概称。《山花红如火》从整体和声角度来看,使用宫调式构建旋律架构,且前后两调式都采用宫调式系统。与西方作品不同的是,西方作品的句尾音一般采用下沉模式以示完结。该作品的旋律句式尾音通常上扬,以商音上行四度的跳跃动机进而形成大气的旋律,让意境进行无限延伸。后半段把主音变成属音从E宫调式下行五度转到A宫调式加清角六声调式进行旋律的沉淀,为音乐的情感表现提供了深层次的意象空间,呈现出中国音乐对颂歌情深意长的感情表达。
![]()
爱声阐述永恒
如何体现作品的精髓?“古之善歌者有语,谓‘当使声中无字,字中有声’。” 这是北宋沈括在其《梦溪笔谈》中所提出的曲唱美学原则。一首歌曲,不仅需要旋律优美,而且还需要合理的词章来匹配。这首作品的歌词简洁,前后呼应,从“那时爬山坡”的“枪林弹雨不退缩,谁唱花朵朵”对应“今又上山坡”的“日新月异不凋落,谁栽花朵朵。”勾勒出山花如火,红色永续的意境;以“人间正道”和“天下永定”唱出家国永安定的主题。不仅如此,歌词与旋律两条主线相互交织,在歌词咏唱时旋律进程紧凑,在旋律上扬时歌词以“呃”,“嘿”叹词为配,使其歌曲构思巧妙,逻辑严谨。
信仰呈现气韵
如何通过歌曲聚焦人民的向心力与凝聚力?这离不开对根源的探索。歌曲是基于红二、六军团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为背景,以山花为喻,用红色为征,通过新时代的视角,探寻红色文化,扎根红色热土,感怀革命先辈为家国无恙和人民幸福而无惧牺牲的精神,描绘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时代人民坚定对党的信仰信念,生活如山花般红如火的美好画卷,和家国天下永安定的宏伟气韵。通过小物体现大爱的作品,讲究把简洁的歌词与朗朗上口的旋律融合,既不能曲高和寡,又不能下里巴人,而是要贴近人民生活,构建“以人民为中心”创作的作品才能在守正创新中担负起新时代文化使命。
“登高使人心旷,临流使人意远。”从文化自信中传播中华文明,在时代的脉搏中感悟音乐情感,把歌曲创作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导向,展现中华音乐之美、诗词之美、文化之美。《山花红如火》通过简洁写实的歌词和具感染力的旋律咏唱花朵,唱出新时代人民对共产党的坚定信仰和热爱祖国的情感。时光流淌,爱声永恒,信仰永存。
文艺评论作者简介
![]()
何佳羽,女,九三学社社员,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墨陌黑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国防科技大学交响乐团艺术指导、湖南省评协音乐评论委员会副秘书长、湖南省群文学会民族音乐委员会副主任、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湖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音乐评论家》执行主编、《湘见文艺评论》执行副主编、湖南省音协新兴音乐工作群体委员、湖南省音协少儿音乐学会理事、长沙市音协音乐评论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长沙市音协青少年交响乐团客座指挥,系长沙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长沙市音乐家协会会员、长沙市芙蓉区作家协会会员。
![]()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文章创作者,不代表《湘见文艺评论》的观点和立场。
初审|王志成(实习编辑)
复审|王彦珊、肖 云
终审|何佳羽
签发|陈 彪
发稿|《湘见文艺评论》编辑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