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益好医院耳鸣听力下降专病门诊,长期钻研耳部疾病,对各类耳鸣、耳聋病症有着深入见解和大量临床实践经验,只为让患者重归正常生活。
![]()
耳朵里突然出现的“隔膜感”,像隔着棉花听声音,这种单侧耳闷、听力模糊的症状,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有人可能因打哈欠或吞咽后突然缓解,也有人会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天,背后隐藏着不同的健康信号。及时分辨原因并采取正确措施,才能避免听力损伤加重。
最常见的“物理性堵塞”
耵聍(耳屎)栓塞是单侧耳闷最常见的原因。外耳道内的耵聍腺会持续分泌淡黄色分泌物,正常情况下可自行排出,但游泳、洗澡后水分渗入,可能使耵聍膨胀结块,形成致密的“栓塞块” 堵塞耳道。这类耳闷常伴随低频耳鸣,低头或摇头时可能听到 “沙沙” 声,检查可见外耳道内棕褐色硬块。
此外,外耳道异物也会引发类似症状。尤其儿童可能将小珠子、纸屑塞入耳道,成年人则可能因使用棉签不当,将耵聍推向耳道深处形成堵塞。这类物理性堵塞若长期忽视,可能压迫耳道皮肤引发炎症,甚至导致鼓膜受压变形。
咽鼓管功能异常的“气压失衡”
感冒、鼻炎发作时,单侧耳闷常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有关。咽鼓管是连接鼻咽部与中耳腔的通道,负责平衡鼓膜内外气压。当鼻炎导致鼻咽部黏膜充血肿胀,或擤鼻涕方式不当使病菌逆行感染,可能造成咽鼓管堵塞,中耳腔内形成负压,引发鼓膜内陷,表现为耳闷、听力下降,按压耳屏时可能短暂缓解。
乘坐飞机、潜水时出现的耳闷也属于此类。外界气压急剧变化时,咽鼓管未能及时开放调节,鼓膜两侧压力差会导致“气压损伤性中耳炎”,严重时可能出现耳痛甚至鼓膜穿孔。
需要警惕的“病理性信号”
单侧耳闷若伴随以下症状,需高度警惕:听力突然下降且无法自行恢复,可能是突发性耳聋的前兆,这与内耳血管痉挛或血栓有关,黄金治疗期仅72 小时;耳闷同时出现耳道流脓、剧烈疼痛,可能是外耳道炎或中耳炎,多由细菌感染引发;若伴随头晕、步态不稳,需排查内耳平衡器官病变,如梅尼埃病早期。
此外,鼻咽部肿瘤也可能以单侧耳闷为首发症状。肿瘤压迫咽鼓管开口,导致中耳腔长期负压,这类患者常伴有回吸涕带血、颈部肿块等隐蔽症状,尤其40 岁以上人群需格外警惕。
科学应对与紧急处理
出现单侧耳闷时,可先尝试简单的自我鉴别:用手指轻按耳屏后迅速松开,若能听到“噗” 的声音且耳闷短暂缓解,多为咽鼓管功能问题。此时可做 “捏鼻鼓气” 动作(闭口捏住鼻孔,轻轻向鼻腔呼气),帮助咽鼓管开放,但感冒鼻塞时需避免用力过猛,以防细菌逆行感染。
怀疑耵聍堵塞时,切勿用棉签或尖锐物品掏耳,这可能将耵聍推得更深。可尝试侧卧,向耳内滴入5 滴碳酸氢钠滴耳液,每日 3 次软化耵聍,3 天后到医院由医生用生理盐水冲洗取出。若耳闷伴随疼痛、流脓,或持续超过 24 小时未缓解,需及时就医,通过耳镜、听力测试等检查明确诊断。
![]()
单侧耳闷看似小事,却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健康预警。区分生理性与病理性原因,避免盲目处理,才能在保护听力的同时,及时发现潜在疾病。日常预防需注意:避免用棉签掏耳,游泳后及时擦干耳道,感冒时采用单侧轻柔擤鼻法,减少咽鼓管损伤风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