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2025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沧海桑田,翻天覆地。当这座城市以日新月异、欣欣向荣之姿屹立东方,我们将回望的目光,投向那些夯筑其基石的质朴身影——这是一部由千千万万的普通奋斗者、平凡追梦人写就的特区史诗。
从1980年拓荒号角吹响,到今天创新浪潮奔涌,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建设者来深。我们以时间为轴,每年撷取一位普通人,讲述他们的奋斗故事。他们虽未创造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在千行百业脚踏实地,为梦想奋斗。他们将青春汇入时代洪流,与特区共成长。正是千千万万个普通人、千千万万件普通事,共同书写了改革开放的宏大叙事和人类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壮丽诗篇。
致敬每一位努力奋斗的普通人!你们是这座城市当之无愧的主角。
“我来深圳20年,享受了时代发展的红利,现在有余力,我很愿意为社会做点小贡献。大贡献做不了,就献点血,回馈社会、回馈城市,我觉得挺好。”
![]()
冯勤凯
2005年的春天,当冯勤凯在深圳航空公司的劳动合同上签下名字时,这位曾经的空军飞行员或许并未意识到,自己的人生即将迎来“第二次起飞”——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蓝天卫士,到南海之滨的民航机长,再到深圳这座城市的“热血使者”。
二十年间,他累计献血86次、志愿服务1350小时,用热血与热忱在这片热土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深圳故事”。
01 从鞍山到深圳 他决定从零开始
1987年盛夏,18岁的冯勤凯走出辽宁鞍山,考入空军飞行学院,毕业后成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座舱里的极限操作、云层中的战术训练,构成了他前半生的底色。
2002年的冬日,空军某机场的停机坪上,33岁的冯勤凯最后一次抚摸歼击机的机翼。停飞命令下达时,这位曾荣立二等功的飞行员面临新的选择:按部就班转业回老家鞍山,过上安稳的生活;或是抓住国内民航业崛起的机遇,南下闯一条未知的新路。
“当时,国家正在大力发展民航事业,给了部队转业飞行员重新起飞的机会,你有2000小时战斗机飞行经历,不如去北上广深这些城市闯闯。”正当冯勤凯犹豫不决时,一位知心大哥的话点醒了他。
他打听到当时的深圳正借着民航发展的东风敞开怀抱,尽管35岁再从头学民航驾驶让他“心里打鼓”,但他仍然决定咬牙一搏。冯勤凯主动给鞍山军转办写下自愿不安置的保证书。他联系了深圳航空公司,打算从零开始学习民航飞行,努力拿到民航飞行员执照。
02 就像F1车手改开大巴 战斗机思维必须调整
初来乍到的冯勤凯,被深圳航空安置在位于南山区学府路的华联小区宿舍楼里。每天清晨6点,冯勤凯会骑车去附近的荔香公园打篮球健身,打完球回来就啃着早餐一头扎进书本:从民航法规到气象学,从英语术语到模拟机操作,35岁的他几乎每天都学习到深夜。
“战斗机飞的是极限,追求飞机的极限性能,而民航强调的是安全、平稳、舒适。”冯勤凯真正接触民航才发现,从战斗机到民航机,不仅是机型的改变,更是理念的重塑,民航所有的训练都围绕安全展开。“就像F1车手改开大巴,思维必须调整。”冯勤凯这样形容。
回忆起学习备考,冯勤凯至今清晰地记得那段日子的压力和艰辛。为了更高效地学习,他兜里总揣着写满专业词汇的小本子;为了减少开销,他大半年没下过一次馆子,每考过一科才敢去吃顿像样的慰劳一下自己……
从私用驾驶员执照到商用驾驶员执照,再到航线运输驾驶员执照,冯勤凯参加了各类培训,通过了几十场考试,完成上百小时的模拟机训练,并一步步获得民航飞行资格,最终从战斗机飞行员转型为一名民航飞行员。
2005年初,当深航的劳动合同递到他手里时,冯勤凯笑了——那些在宿舍熬过的夜、在模拟机房流的汗,终于换来了在深圳扎根的资格。
03 在深圳落户扎根 他爱上了这座城市
为解决转业飞行员的落户问题,深航主动帮冯勤凯申办了副高职称,并为他在深圳政策框架内找到落户最便捷的方法。冯勤凯去南山公安分局办理落户时还有些忐忑,没想到窗口的工作人员一看材料就笑着说:“您有副高职称,可以直接走深圳市公安局的绿色通道。”窗口的工作人员帮他列了张清单,逐条指导他准备资料。
去深圳市公安局交完材料后过了两周时间,冯勤凯就顺利拿到了户口准迁证,正式在深圳落户了。“整个过程规范高效,比想象中顺利多了。”回顾这段历程,他对深圳的务实、高效、包容深有感触。城市的这些精神特质,也在之后的工作和生活细节中不断显现。
就这样,冯勤凯在深圳实现了人生的“二次起飞”,他也随之迎来了忙碌的飞行生活。
2006年,深航对飞行员推出一批安居房,100多平方米的房子总价40多万元,远低于市场价,不过这对积蓄不多的冯勤凯来说也是个大数目,他和妻子商量后一咬牙找了银行办理按揭。冯勤凯笑称自己此前从未听过“按揭”这个词,银行工作人员讲解了很久才弄明白。
冯勤凯在深圳有了自己的家。钥匙交付那天,他忽然想起一位前辈说的话:“深圳会用行动回报每一位奋斗者。”两年后,妻子也从部队医院转业到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一家人终于在深圳团圆了。
工作和生活步入正轨后,冯勤凯也一步步从副驾驶晋升到机长,后来又离开深航,进入东海航空工作。“航空公司都非常注重飞行员的培训,东海航空的飞行员还在去年的民航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冯勤凯说。
![]()
冯勤凯在东海航空飞机前留影。受访者供图
04 从无偿献血到志愿服务 把温暖传递下去
工作之余,冯勤凯还是位无偿献血志愿者。在部队时,因为飞行训练强度大,不提倡献血,冯勤凯仅在停飞后献过4次血。没想到来到深圳后,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与无偿献血结缘,成为一名献血达人。
![]()
冯勤凯在华强北捐血站献血。 受访者供图
刚到深圳没多久,冯勤凯和朋友去华强北逛街,看到有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在街头宣传无偿献血,他便撸起袖子去献了400毫升。
由于职业特殊,冯勤凯必须时刻保持身体健康、状态最佳,加上原来飞行任务比较多,他只能选在休假期间才去献血。近几年,随着飞行任务的减少,冯勤凯有了更多的空余时间,于是开始了“计划型”定期献血。
在无偿献血的过程中,冯勤凯结识了许多志愿者,他深受感染,很快就在网上申请报名,参加了深圳市血液中心组织的培训、实习,成为深圳市红十字会无偿献血志愿工作者服务队队员。在工作之余,他常去街头做志愿者,宣传无偿献血的同时,积极招募新的志愿者。
冯勤凯很喜欢现在的生活,他觉得业余时间能和志愿者聚在一起为社会做点事很开心。他的妻子也很支持他参与志愿服务,儿子在年满18周岁的那年,冯勤凯特意带着他去完成了“成人礼”——人生第一次无偿献血。
如今,冯勤凯已经在深圳献血86次,志愿服务累计达1350小时。他常和儿子说起第一次在深圳献血的场景:“这座城市给了我们机会,咱们也得为它添点暖。”
“力所能及,回馈社会”是冯勤凯做志愿者内心朴素的想法。“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是我们的宣传口号,我自己的感受也是这样。我来深圳20年,享受了时代发展的红利,现在有余力,我很愿意为社会做点小贡献。大贡献做不了,就献点血,回馈社会、回馈城市,我觉得挺好。”冯勤凯说。
采写 | 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编辑 | 金康
审读 | 黄明钢
二审 | 陆楚一
三审 | 潘韵琪
三审 | 蔡志军
深圳晚报
为晚粉们准备好了
深圳报业树莓VR未来影院
开业特惠票
快和小伙伴们买票一起体验吧!
1、进入深圳晚报微信公众号
2、点击“发消息”进入对话框
3、在对话框中输入关键词“特惠票”,获取链接购票
![]()
![]()
观影地点:深圳市罗湖区华丽路2038号罗湖益田假日广场B1层小中庭
注意事项:
1、本店VR剧目将陆续上新,开业初期暂有部分剧目可供体验,实际可体验内容以到店时店内实时上映清单为准。
2、一个账号限购5张。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