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在线学习”
获取更多资讯!
通过资源整合与功能重构,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武汉开放大学)实现了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1+1>2”的协同效应。
文/《在线学习》主笔 刘增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这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实践路径之一,也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作为以“互联网+”为特征的新型高等学校,武汉开放大学与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办学体制。多年来,学校以“两块牌子”为体制优势,以“一套人马”为行动杠杆,打造区域终身教育的资源枢纽与产教融合的创新引擎,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双轨融合、服务全域”的实践样板。
![]()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武汉开放大学)党委书记蒋兴鹏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武汉开放大学)党委书记蒋兴鹏对本刊表示,学校将紧扣武汉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建设与数字经济转型需求,向着办学特色鲜明、产教融合深入、数字转型领先、服务贡献卓越、国际影响突出的高水平本科职业学校和高水平开放大学目标迈进。
![]()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武汉开放大学)
以三大举措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在线学习
2025年3月,您被任命为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武汉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您认为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学校已经采取了哪些举措?
![]()
蒋兴鹏: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是对外,围绕人才培养,把产教融合做深做实。中国光谷的烽火通信、华中数控,以及萝卜快跑、智能网联汽车等新产业,还有即将落地武汉的小米汽车等,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都很大。我们要集中解决制约产教融合发展的机制性问题,比如校企合作不紧密、利益共同点没有交叉融合等,使培养的人才更加适合新兴产业及社会的需求。
第二是对内,要把教师、干部的工作动力和潜力调动起来。一方面,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有活力的教师队伍。几年来,学校积极引进人才,博士生数量已接近100人,今年年底人数应该可以破百。此外,学校还引进了一批来自企业一线的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进一步补充了学校的师资力量。有了这样一支教师队伍,学校在教育教学、科研、大赛等方面的能力获得极大提升。另一方面,对人事制度进行改革。在人才评聘上,要分类型进行评聘;在科研上,对事关学校发展的重要成果,要重新制定奖励机制;在绩效管理上,包括个人、二级单位的分配机制,要制定新方案、采取新办法。这些举措使全校形成齐心协力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局面。
第三是深化数字化转型。学校身处数字经济重镇武汉,是“武汉•中国光谷”产教联合体的牵头单位之一,“数”“智”是学校发展的基因。几年来,学校在软硬件建设、专业设置、教师学生数字素养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提升,如开设了“人工智能基础”“智能制造基础”通识课,即使是文科生也要学习,确保所有学生都要学会使用大模型。
双轨融合 服务全域
在线学习
武汉开放大学与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办学体制。学校是如何利用这种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
![]()
蒋兴鹏: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武汉开放大学)在协同创新实践中,立足两类教育的互补性,通过资源整合与功能重构,致力于打造区域终身教育的资源枢纽与产教融合的创新引擎,实现“1+1>2”的协同效应,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双轨融合、服务全域”的实践样板。
一是体制创新,双轨融合,破除壁垒。比如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师资团队向开放教育学员开放,开放大学的在线课程纳入职教学生培养方案,实现硬件与课程资源共享。二是技术赋能,以数字化驱动终身学习。学校建设了智慧学习平台,开发虚拟仿真实训、微证书课程,支持“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三是服务升级,立足区域,精准供给。联合龙头企业共建行业学院,为智能制造、现代服务等区域主导产业定制人才培训方案;面向民生关切,开发社区课程,助力学习型社会建设。四是质量保障,统一标准,双轨共优。建立了贯通职业教育与开放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确保两类教育出口质量双达标。
在线学习
学校开展协同创新、融合发展已有多年,在职继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等方面有哪些特色做法?
![]()
蒋兴鹏:学校构建了“政校企行研”协同创新平台。依托该平台,赋能开放教育的职业内涵,突出职业导向的人才培养;赋能职业教育的开放发展,拓展职业教育路径;赋能社区教育的本地化特性,推进社区教育学院的建设。
平台的建立,为两类教育融合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由学校牵头申报的项目,获批国家开放大学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中心建设试点项目。学校借鉴开放教育教学模式,与烽火科技联合成立印尼海外培训中心,为本土员工提供线上教育培训,职业教育“走出去”迈出了重要一步;依托武汉市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开展社区教育,有6家单位获评“全国城乡社区教育特色学校”;获批2024年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任务(高等继续教育领域)培育建设项目3项。其中,三教统筹协同创新项目1项,学历继续教育教学改革创新项目2项。
学校以“五融通”健全职继融通体制机制。“五融通”是指理念共通、人才共培、资源共建、师资共用、管理共担。其中,在理念上,协同推进开放教育“创优提质”和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形成相互支撑、双向赋能的发展格局;在资源上,促进专业共建、设施共用、成果共享;在师资上,完善以业绩贡献为导向、以目标管理为重点的绩效考核机制,明确所有教师均要承担继续教育和高职教育的双重教学服务和管理任务,均要接受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双重知识理论和教学技能培训。
形成“331”社会服务体系。学校依托三个教育平台(职业教育、开放教育、社区教育)、三个数字化学习平台(国家数字化资源中心武汉中心、武汉终身学习网、武汉市社区教育公众号)、一个学院(武汉市社区教育学院),形成了“331”社会服务体系。该体系面向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形成职前职后覆盖、教育资源丰富、培训项目齐全、科技应用广泛、工匠精神深入、文化传承有力的社会服务新格局。
![]()
武汉开大为老年人开办智能生活讲座,指导学员学习使用智能手机
融合发展要重点解决四个问题
在线学习
结合学校的实践,在融合发展进程中,您认为要重点解决哪些问题?
![]()
蒋兴鹏:第一,办学理念融合问题。在办学定位上,要突破传统的学历补偿教育思维,将开放教育的“终身学习”理念与高职教育的“就业导向”深度融合,构建“学历+技能+职业发展”三位一体的办学目标。要协调在职成人(开放教育主体)与适龄青年(高职主体)的差异化需求,设计分层分类培养方案,通过“职前高职教育+职后开放教育”链条服务区域人才成长。
第二,人才培养模式协同创新问题。在课程体系贯通方面,积极推动开放教育灵活、宽泛的课程资源与高职教育聚焦职业技能、实践导向的课程体系进行深度融合与有效衔接,比如将开放教育的“职业与人生”课程嵌入高职公共课体系;在实践教学资源共享方面,建立“虚拟仿真实训+实体基地”双轨模式,即高职实训设备向开放教育学员开放,开放教育数字化资源补充高职理论教学短板。
第三,师资队伍建设的结构性矛盾。学校实施“教师能力提升三年计划”,要求高职教师每年完成开放教育在线教学能力培训,开放教育教师每学期参与企业实践不低于40学时。在考核激励机制上,学校重构绩效考核指标,将高职教师的“技能竞赛指导”与开放教育教师的“教学素养比赛”纳入统一评价体系,设立“融合型教师”专项奖励。
第四,管理体制的深层次矛盾。为破除部门壁垒,学校建立“双院长制”专业管理模式,由开放教育和高职教育负责人共同领导重点专业建设,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审定人才培养方案、统筹课程资源建设等等。为促进人员交流与能力提升,鼓励和支持教师、管理人员跨部门兼职、轮岗、参与对方教研活动,学校组织融合教育理念与技能专题培训,提升队伍整体的融合素养和能力。
建设高水平本科职校、高水平开放大学
在线学习
在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作为唯一的职业教育现场观摩点,学校的“数字职教”备受瞩目。乘此东风,学校将如何进一步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
![]()
蒋兴鹏:我们要以世界数字教育大会观摩点的成功承办为契机,全面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建设,以数字化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助力学校职业本科建设和一流开放大学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是坚持统筹谋划,整体推进。做好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科学制定“十五五信息化建设专项规划”,合理制定建设目标,充分发挥信息化部门的规划、统筹、指导、管理、监督能力,形成业务主导、各部门联动、师生广泛参与、多方协作、共同推进的建设局面。
二是坚持需求驱动,应用为王。面向师生实际需求,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发挥数字化技术优势,优先突出应用需求,打造场景示范应用,提升教育教学的数字化应用水平和治理能力。
三是坚持融合创新,提质增效。深入探索“人工智能+教育”的应用场景,如创新数智融合的教与学模式,构建以课程知识图谱、智能问答、智能推荐等模块组成的混合教与学环境,全面促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在线学习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对未来发展,学校有怎样的考虑?
![]()
蒋兴鹏:“十四五”期间,学校坚持内涵发展,紧密对接国家战略、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各项成绩在湖北省高职院校中位居前列,办学质量和综合实力得到显著增强,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2025年是职业教育进一步实现规模扩张和质量提升的关键期,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深化期、改革创新的攻坚期、对外开放的拓展期、办学层次提升的黄金期,既有难得的历史机遇,又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面向下一个五年,学校将立足五个坚持,即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以师生为本、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产教融合、坚持深化改革,遵循依法治校、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荣校、开放活校、文化兴校的发展思路,紧密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要求,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和湖北打造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建设,紧扣武汉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建设与数字经济转型需求,围绕“武汉造”,主打“光谷牌”,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致力于建设成为办学特色鲜明、产教融合深入、数字转型领先、服务贡献卓越、国际影响突出的高水平本科职业学校和高水平开放大学。
来源丨《在线学习》杂志 2025年7月刊(总第116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