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生活里,你是否留意过共享单车车把、医院周边的城市栏杆上,那些“医保取现”“高价收药”的小广告?
倘若有市民经不住诱惑,刷自己的医保卡购药后转卖给他人,这些药品最终会流向何方?会不会进入你家的药箱?
今年3月下旬,国家医保局等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药品追溯码在医疗保障和工伤保险领域采集应用的通知》。该通知提出,要积极推进药品全品种在生产、流通、使用过程中的追溯,以及药品追溯码在医疗保障和工伤保险领域的全流程、全量采集与全场景应用。
什么是药品追溯码?它在打击“回流药”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7月底,记者跟随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走进益丰大药房(上虹莘庄店)展开了调查。
![]()
看到药品的“前世今生”?
赵阿婆的老伴前不久因癌症去世,家里还剩下一些没吃完的昂贵处方药。正犯愁该怎么处理时,她看到了路边“高价收药”的小广告,没多想就把这些闲置药全卖了。
可她不知道,那些“医保取现”“高价收药”的小广告背后,藏着一条灰色产业链。这些被回收的药品,很可能被不法分子“换包装”“改标签”,摇身一变成为回流药,重新流入市场。
![]()
回流药的“灰色产业链”涉及多个环节:参保人通过医保买药后,转卖给药贩子套现 ,药贩子将药倒卖给医药 机构,这些药品在市场上“兜了一圈”又回到医药流通环节,其中不乏大量高价药、生物制剂、救命药等。
这种违法交易之所以能持续,核心在于其中存在不小的利润空间。记者以一款800元的医保药为例算了一笔账:若市民自付比例为20%,个人仅需支付160元,医保承担640元;当市民低价转卖后,药贩子加价转售至基层诊所、药店等渠道,中间利润相当可观。
令人忧心的是,回流药通过非法渠道流通,储存条件极其恶劣:包装简陋且无防潮防污染措施,常被随意堆放在库房;部分药品因挤压出现破损、受潮结块,甚至不少已过有效期。服用此类药品可能加重病情,严重威胁群众用药安全。
![]()
而如今,药品包装盒上多了一组特殊条码——这就是被称为药品“电子身份证”的追溯码。它如何“识别”回流药?这要从其特性说起。
通俗来讲,药品追溯码由一串数字、字母和(或)符号组成,常以条形码或二维码的形式印在药品包装的显眼位置。追溯码最大的特点是“独一无二”,哪怕是同一厂家生产的同一种药品,且属于同一批次,不同盒的追溯码也各不相同。
![]()
在益丰大药房(上虹莘庄店),记者随机查看的药品包装上均有相关提示。其中,多数药品标注着 “药品追溯码 请用支付宝扫码或者码上放心网站查询”,还有个别药品注明“手机淘宝扫一扫”。
实际扫码后发现,无论选择上述哪种方式扫描,最终都会跳转到“码上放心”或“腾讯健康药箱”界面,可查验药品真伪,查看药品规格、生产企业、批准文号、有效期等信息。
![]()
若通过微信或支付宝进入“国家医保服务平台”小程序,或直接使用“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扫描追溯码,能看到的信息更全面。除了生产企业等基础信息外,还能查询到药品的销售次数及销售城市,了解药品的“前世今生”。
一旦查询到多次销售记录,就意味着该药品可能存在假药、回流药问题,或是存在被串换销售的嫌疑。消费者如遇到该情况,可向药品监管部门或12315平台进行举报。
![]()
“国家医保服务平台”小程序扫描药品追溯码后的界面
![]()
从入库到销售的“扫码闭环”
药品追溯码的扫码主体并非只有消费者,药店在进货、销售环节同样需要扫码操作。
在益丰大药房(上虹莘庄店),医保药销售台贴着“卖药必扫码 买药请验码”的标语,销售医保药时,药师需要扫药品包装盒上的两个条码,一个是消费者十分熟悉的以“69”开头的商品条形码,另一个就是药品追溯码。
![]()
自今年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描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这一规定进一步强化了药品追溯码在监管中的实际应用。
“扫码后这个医保药就等于被标记了,销售信息同步至‘国家医保服务平台’,若之后被卖往其他药店,属地药品监管部门检查时,通过追溯码就能发现它已被销售过。” 执法人员说。
![]()
药品入库环节同样需要扫码。上海益丰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总部质量负责人徐凤霞介绍,9、10月因感冒高发期到来,成为药品进货及销售高峰,上海总部仓库日均接收上千箱药品。这些药品按包装分为三级,以盒为单位的小包装、以组为单位的中包装、以箱为单位的大包装,均印有不同的“追溯码”。
进货时,一般会根据来货的包装形式扫码。“如果进货量比较小,进了几盒或者几组,我们就扫一级码或者二级码;如果是以整箱的方式进货,入库时直接扫外箱上的三级码就行,这样能大幅减少我们的工作量。”徐凤霞说。
![]()
在此过程中,所有扫码信息都会上传至“码上放心”平台。“无论是总部进货,还是总部往门店配货,都要扫药品追溯码上传该平台,企业系统已做控制,如果不扫追溯码该药品无法入库或出库。”徐凤霞说,这也意味着,每个药品的生产、出厂、流通、入库、销售路径都可查询、可追溯。此外,益丰大药房上海总部还会定期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对药品信息进行抽查。
而入库时扫描追溯码这一环节,更让企业监管有了精准抓手。徐凤霞回忆,企业曾碰到过药品追溯码重复的情况。“上海的门店进某一款药时,入库扫描该药的‘追溯码’,系统突然弹出预警,显示这款药品此前已在湖北武汉销售。我们第一时间联系了生产厂家。”
![]()
经核实,问题出在药品出厂环节,该批次药品存在重复赋码的情况,两盒药品被赋予了同一个追溯码,并且分别销往了上海和武汉,出现了“身份证号码相撞”的现象。之后,厂家召回了该批次药品,重新赋予了新的追溯码。
![]()
医保药品和生物制品成监管重点
今年, 国家药监局开展药品经营环节“清源”行动,重点打击购销医保“回流药”等违法行为。 根据上海市药监局工作方案要求,闵行区市场监管局以零售药店和单体诊所为重点检查对象,主要关注超低价销售高值药品的情况。
其中,生物制品被纳入检查重点。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表示,生物制品不仅价格昂贵,储存条件也极为苛刻。一旦成为回流药被二次销售,很可能因储存不当而变质,进而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有些特效药用于提升免疫力低下者的抵抗力,变质后的药品失去药效,对患者而言就是一种伤害。”
![]()
截至2025年7月30日,区市场监管局共检查零售药店477家次,检查单体诊所19家次,发现的问题主要有销售生物制品未按规定上传追溯信息、未凭处方销售处方药等,暂未发现回流药情况。预计到10月底,区市场监管局将对全区药店进行全覆盖检查。
![]()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若市民在药店购买药品后,尚未离店便想退货,药店该如何处理?已扫过的追溯码能否撤销呢?
益丰大药房(上虹莘庄店)负责人表示,以该门店为例,店员会先核对药品批号,确认无误后,对追溯码的扫码记录进行“撤销”操作。经过这样处理的药品可再次进入销售环节,不属于回流药。
![]()
按照规定,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需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随着这一制度的全面落地,药品追溯码这把“监管利剑”将更精准地斩断回流药“黑色链条”,守护群众用药安全。
如何查看药品追溯码?
市民可关注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进入公众号主页后,点击医保服务,选择“药品追溯信息查询”,或者下载“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点击“医保药品耗材追溯信息查询”,扫码即可查看药品信息。
![]()
情况1:“未查询到产品销售信息”
建议等两天再次扫码,如还未出现,说明售出机构未扫描该盒药品上的追溯码,可向售出机构或有关部门反映。
情况2:“查询到仅有1次销售信息”
如确为本人购买的,说明该药品合法合规。
情况3:“查询到仅有1次销售信息”
如非本人购买,说明该药品此前已被出售过,极有可能为“回流药”“串换药”或假药,消费者可举报并向售出机构索赔。
情况4:“查询到有2次及以上的销售信息”
说明该药品此前已被出售过,极有可能是“回流药”“串换药”或假药,消费者可举报并向售出机构索赔。

记者:吴俊艳
部分供稿:区市场监管局
视频:许鹏 程颖 吴俊艳
初审:陈依婷
复审:方雨斌
终审:徐雷冰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