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中,四川音乐学院“语”润巴蜀—藏羌彝地区儿童普通话教育团队与“川小音推普筑梦”团队携手共赴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县小金村小金乡中心校,开展了为期十四天的支教活动,在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助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
此次支教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秉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指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语”润巴蜀—藏羌彝地区儿童普通话教育团队凭借其在藏羌彝地区推广普通话的丰富经验,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支撑。
![]()
教育为风,扬帆破浪
7月12日,支教团队到达小金乡,在与村民、学生和当地干部简单交流过后,便开始投入到支教课程中去。考虑到当地学生年龄跨度大,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语”润巴蜀—藏羌彝地区儿童普通话教育志愿者团队结合自身在藏羌彝地区推广普通话的经验,和川小音推普筑梦团队志愿者一起,将数十名学生分为小班、大班,上午下午轮换教学,这样更加便于老师照顾到不同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为了让当地彝族孩子更轻松、更有兴趣地接纳和使用普通话,“语”润巴蜀团队深知单纯的规范发音教学远远不够,于是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创新教学举措。在开设专门的普通话课程规范发音之外,团队志愿者结合藏羌彝地区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点,主导策划了丰富多彩的艺术类课程,如表演、舞蹈、配音、手工、故事、声乐等。这些课程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艺术细胞,更以趣味化的方式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自然使用普通话,让普通话学习从枯燥的知识灌输转变为生动的体验过程。同时,团队还统筹安排了历史、地理等通识类课程,进一步丰富孩子们的知识储备,拓宽其认知广度与深度。
![]()
![]()
![]()
![]()
![]()
![]()
![]()
在短短十四天里,“语”润巴蜀团队志愿者全身心投入,克服环境艰苦和身体不适等困难,凭借专业的教学方法和饱满的热情,激发了学生们对艺术和普通话的浓厚兴趣。两支教育团队深度参与了教学成果的呈现,助力排演出小班合唱《虫儿飞》、独舞《由我》、群舞《大山》、小班诗朗诵《小梦想,大世界》、大班诗朗诵《我有一个小小的梦想》、儿童剧《青山上的小太阳》等多个精彩节目,并通过活动展演向村民展示了教学成效,得到小金乡党委的高度赞扬。此外,团队还积极参与小金村大联欢活动,与村民共欢乐,在互动中进一步推动普通话的日常应用。
![]()
![]()
![]()
![]()
同心共筑,众志成城
在为期十四天的支教活动中,志愿者们克服了环境的艰苦和身体的不适,顺利完成了此次“推普”任务,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山区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真真切切地将“五十六个民族一家亲”的口号化为行动,播撒在小金乡的山岗田间。当山间鸟鸣穿过晨曦落在书本的夹缝上,当道路旁的野花椒随着学生的脚步来到教室里,当欢声笑语和着音乐响彻小金乡中心校,志愿者们都由衷地感受到教育的力量。在山间的艰苦生活,对于此次支教活动来说只是十四天,但对于很多村民和学生来说,却是许多年。教育的力量不仅为学生带来知识和学问,更是为他们的未来点亮了一盏明灯,照透飘荡在山头的云雾,穿过一眼望不到际的山尖,助力他们像鸟一样飞出自己的山。
![]()
![]()
本次活动的顺利进行离不开两支团队志愿者们的辛勤付出,离不开学校老师的指导和鼓励,离不开爱心赞助团队和社会各界的赞助帮扶,更离不开小金乡村委、党委以及许许多多村民的配合和支持。“语”润巴蜀—藏羌彝地区儿童普通话教育团队以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创新的教学理念和全身心的投入,为此次支教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了核心动力,与“川小音”推普筑梦志愿团队携手共进,有效助力了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多民族共同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让教育的光芒照亮了小金乡孩子们的成长之路。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