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令人震惊的病例:胃中“长发公主”的隐秘世界
15岁的妮妮(化名)站在诊室里,身高1米6的躯体仅剩35公斤,苍白的面色和干瘦的四肢让她看起来像一张被风一吹就散的纸片。她的腹痛持续加剧,甚至因虚弱险些晕倒在街头。医生通过胃镜检查发现,她的胃腔几乎被一个巨大的“石头样”异物填满——那是一团混杂食物残渣的毛发,重达4斤,体积堪比一个小西瓜。
![]()
这个病例在医学上被称为“长发公主综合征”(Rapunzel Syndrome),是异食癖的一种极端表现。患者长期吞食毛发,这些毛发在胃酸和消化液的作用下无法分解,逐渐缠绕成坚硬的“发石”。妮妮的“发石”已存在6年,从小学起,她就悄悄将头发塞进嘴里咀嚼吞咽,最终让胃变成了毛发的“储藏室”。
二、拔毛癖:藏在行为背后的心理谜题
![]()
妮妮的行为并非单纯的“怪癖”,而是一种名为**拔毛癖(Trichotillomania)**的精神障碍。患者会反复无法克制地拔除自己的毛发(如头发、睫毛、眉毛),甚至将拔下的毛发放入口中咀嚼或吞咽。这种行为常伴随焦虑或压力,拔毛时的短暂快感与事后的羞愧感形成矛盾循环。
![]()
拔毛癖的高发人群是儿童和青少年,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3倍以上。部分患者还会合并其他心理问题,如强迫症、抑郁或焦虑症。例如,一些患者会通过拔毛缓解情绪压力,类似“抠手”“咬指甲”的升级版。
三、从行为到疾病:为何头发成了“食物”?
拔毛癖的成因复杂,可能涉及遗传、心理创伤或神经生化因素。研究发现,家族中有拔毛癖病史的人患病风险更高;而生活中的压力事件(如学业压力、家庭冲突)可能触发或加剧症状。
![]()
更令人担忧的是,吞食毛发的行为会引发严重后果:
物理伤害:毛发在胃中形成结石,导致肠梗阻、胃穿孔甚至败血症;
营养不良:妮妮的案例中,发石占据胃腔空间,使她无法正常进食,最终导致重度贫血和极度消瘦;
心理负担:患者常因羞耻感隐瞒行为,延误治疗时机。
![]()
四、治疗之路:手术与心理的双重干预
妮妮的救治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医生通过手术将发石分解取出,但真正的挑战在于术后——若不解决心理根源,复发率极高。目前,**认知行为疗法(CBT)**是拔毛癖的核心治疗手段,通过帮助患者识别触发拔毛的情境,用替代行为(如捏压力球、缠橡皮筋)转移冲动。
![]()
对于合并焦虑或抑郁的患者,可能需要药物辅助,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但专家强调,家庭支持同样关键。父母需避免指责,转而通过陪伴和正向激励帮助孩子重建安全感。
五、社会启示:关注青少年的“无声求救”
妮妮的故事并非孤例。许多拔毛癖患者初期症状隐蔽,常被误认为“坏习惯”而忽视。以下信号需警惕:
孩子突然出现片状脱发,类似斑秃;
![]()
频繁揉搓头发或面部,伴随焦虑表现;
体重骤降、反复腹痛等躯体症状。
心理医生建议,早期干预可大幅改善预后。若发现异常,应以共情代替批评,及时寻求专业帮助。正如一位治疗师所言:“拔毛癖不是叛逆,而是一封用身体写成的求救信。”每一次耐心倾听、每一句温暖回应,都可能成为打开心结的钥匙。专业的诊疗方案配合家庭支持,能帮助患者重建健康的行为模式与心理状态。
(注:文中病例信息综合自武汉儿童医院公开报道及医学文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