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这是《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的一段经典唱词,每次听罢,都让人抖擞精神、热血澎湃。
可以说这位来自烟台的贫苦农民,以其在东北剿匪战斗中立下的赫赫战功让人为之侧目,最终一跃成长为晓喻万家的特级侦察英雄,尤其是他大智大勇智擒“座山雕”的事迹更是人尽皆知、广为流传。
1947年1月,东北林海雪原深处,一个土匪打扮的人正踏雪而行,他就是侦察英雄杨子荣。
在此之前,杨子荣为了剿匪成功,巧妙打入匪巢,已经做了三天的艰苦的演习,使自己的习惯、作风、气派都与土匪无二。
可以说为了假扮成功,杨子荣不得不抛弃五六年的解放军老战士的习惯,每天狂练着土匪的习气,如同一个着魔的人,比手划脚,晃头甩臂,嘟噜着暗语黑话,总而言之,他内心坚定:“我练得愈彻底,完成这一特殊任务愈有保证 ”
![]()
其实,进入土匪窝的杨子荣,不仅外表要与土匪相像,更早有胆识和魄力。
那一天,杨子荣被蒙着眼领进了威虎山,去掉眼罩后,他看见座山雕坐在正中一把大椅子上,其手下的八大金刚,坐在两旁,每人手里握着一把闪亮的匕首,寒光逼人。
“你好大胆!敢来气你祖宗!”座山雕突然用一种匪徒中最机密的黑话开了口。
杨子荣一听不慌不忙,也用黑话答道:“要是这样,叫我滚下山摔死,掉进河里淹死!”
座山雕一听,来者果然是同伙,于是又用黑话问了一些问题,杨子荣都对答如流,从容淡定,最终成功赢得座山雕及其残余匪帮的初步信任,并且化解了多次试探和险情。
![]()
后来,杨子荣在威虎山上当了团副,由于他机智灵活,使得座山雕逐渐对他放松了戒心,但杨子荣却丝毫没有因为这个而疏忽了自己的戒备。
有一天,杨子荣却借着值日官的职权看了整个威虎山上的阵势。他将山前山后,各个火力点,以及各组匪徒的地堡窝棚都摸得一清二楚,像石刻的一样,印在他的脑海里。
2月7日那晚,杨子荣利用座山雕急于扩充力量的心理,谎称山下有“兄弟”接应,设计将座山雕及主要头目带出巢穴,进入设伏地点,然后在海林县夹皮沟的深山老林中小分队果断出击,兵不血刃地生擒了包括座山雕在内的13名土匪。
![]()
就这样,纵横东北数十年的巨匪首领“座山雕”成了阶下囚。
可以说当消息传出,整个东北为之震动。而杨子荣的智勇双全,也极大地鼓舞了军民士气。
据悉,座山雕被俘后,随即被押往牡丹江军区军事法庭所在地。而他被俘时已年届古稀,尤其数十年的土匪生涯,特别是长期吸食鸦片,早已严重摧垮了他的身体。
所以根据最权威的原始档案记载,座山雕在被捕关押后不久,即因长期恶习导致的多种疾病在牡丹江监狱中病亡,而 具体死亡时间约为1947年4月间,距其被捕仅两个月左右。
多么令人唏嘘,原来这位曾经啸聚山林、令官府和百姓闻风丧胆的巨匪,其生命最终在冰冷的铁窗内悄然熄灭,而这与其前半生的“轰轰烈烈”又形成了多么强烈的反差。
![]()
那么,为何世上传言座山雕“非死于监狱”?其实主要是座山雕作为极具传奇色彩的反派人物,民间更倾向于赋予其戏剧性的结局。
再就是早年的信息不透明:当时处于战争环境,对具体匪首的处置细节未必广为公开报道,尤其是病亡这种相对“平淡”的结局。
尤其小说《林海雪原》和后来的影视作品出于艺术效果和时代宣传需要,对结局进行了改编,而这种艺术形象深入人心,所以掩盖了历史真相。
值得一提的是, 座山雕匪帮的覆灭,是东北民主联军在极其艰苦复杂的条件下开展剿匪斗争的重大胜利,极大地稳定了东北解放区的后方,为后续的解放战争提供了有力保障。
![]()
而杨子荣智擒座山雕的事迹,因其非凡的勇气和智慧,成为新中国家喻户晓的英雄传奇,被永远铭记。
不过令人痛心的是,杨子荣本人在座山雕被捕后不久的一次剿匪任务中却不幸英勇牺牲,年仅30岁。
杨子荣其实原名杨宗贵,1946年初随所在山东八路军部队进驻牡丹江地区参加剿匪战斗时,担任牡丹江军区二团二营七连一班班长。但谁知仅仅过了一年,他就壮烈牺牲。
“子弹嗖嗖在耳边飞,冷又怎样,死又怎样,杨子荣全然不顾,带着小分队战士踏着三尺多深的积雪向土匪窝猛攻,他心中装的是解放全中国的革命理想……”
![]()
尽管杨子荣离开我们已经近80年,但他的光辉形象依然活在人们心中。如今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更是在大力宣扬杨子荣故事,以此来弘扬、践行红色精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