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帮帮龙为您提供及时的中基协资讯、私募资讯、金融行业等资讯。针对具体的私募业务诉求,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如《私募公司工商注册》、《私募高管人才猎聘》、《私募管理人登记备案辅导》《私募基金税务筹划》《私募FOF》等私募业务;
欢迎交流【188-177-19217】
最近,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中基协)一纸公告将一家有20名“幽灵员工”挂靠资格、存在多项违规的私募推到台前,而该私募也被永久除名,其风险案例也值得行业警醒。
01 事件回顾
玄坛资产为何被“一锅端”?
2025年8月1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中基协)一纸公告,撤销深圳玄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玄坛资产)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15个工作日内管理人可提出复核申请,落款日期25年5月20日。经朝阳永续基金研究平台数据确认该机构已经被撤销备案,意味着,这家机构被彻底踢出私募行业,不得再从事任何基金相关业务。
02 起底玄坛
幽灵员工+三大违规
20名“幽灵员工”挂靠资格,行业潜规则浮出水面
2024年7月至8月,玄坛资产为20名非公司员工举办“应知应会考核”,并以此申请基金从业资格注册。这些人员既未在公司任职,也未签订劳动合同,属于典型的“资格挂靠”。
私募行业长期存在“买证挂靠”现象,部分机构为满足备案要求,花钱租用他人资格证凑数。为何监管重拳打击?挂靠行为导致从业人员“名不副实”,可能引发风控缺失、违规操作等问题。此前已有多家私募因类似问题被罚,但玄坛资产一次性挂靠20人,堪称“行业记录”。
无独立办公场地,专职员工仅2人——典型的“皮包公司”
玄坛资产2016年成立当年备案私募管理人牌照,但截止注销时显示仅有一只产品,且只有2人负责公司日常运营。
玄坛资产书面承认,公司无独立办公场所,日常运营仅由甘贝、杨柳2人负责。而根据监管要求,私募基金管理人至少需5名全职员工,且需有实际办公地址。
这类“空壳私募”因各种原因实际并未展业,同时基于保壳想法,会通过各种手段虚构从业人员数量维持公司牌照。甚至有的机构可能成为他人集资诈骗的温床。近年来,多地证监局已清理多家类似机构,但仍有漏网之鱼。
合格投资者审核形同虚设,募资环节严重违规
玄坛资产在募资时仅做风险测评,未审核投资者资产证明或收入证明。这可能导致非合格投资者(如退休老人、低收入群体)误入高风险私募产品。但为何这一条很致命?因为,私募基金门槛为100万元起投,仅面向高净值人群。放松审核可能涉及非法集资。在此前爆雷的私募案例中,90%以上都存在募资违规问题。
另外,其实市场上存在有一些专门代办基金从业资格的中介,收费几千到几万元不等。这些中介通过“伪造劳动合同”“代考”等方式帮机构凑人头,而玄坛资产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03 私募大洗牌
投资者如何避雷?
从监管趋势看,2025年以来,中基协已撤销304余家私募登记,处罚力度明显加大。而未来三年或淘汰30%不合规私募。可以预见,未来监管重点打击的方向可能是:空壳运营、违规募资、无在管产品、通道业务等。
数据来源:基金业协会,截至2025年8月1日
那么投资者如何避坑呢?首先是查备案,通过中基协官网核实机构是否登记,团队是否真实。其次是看场地,需要实地考察办公地址,避免“虚拟办公室”骗局。最后是审合同,警惕保本承诺、模糊条款,确保资金进入托管账户。
玄坛资产的案例证明,监管已建立大数据监控系统,违规行为迟早暴露。私募机构若想长期生存,合规运营是唯一出路。
玄坛资产的倒下,是行业乱象的一个缩影。从“幽灵员工”到“空壳公司”,再到违规募资,每一步都在挑战监管底线。
对于投资者来说,选择私募时务必擦亮双眼;对于行业来说,唯有刮骨疗毒,才能重建信任。
【特别声明:该公众号聚焦服务于私募圈,包括但不限于:注册落户全国基金小镇,协办私募基金牌照,产品合规设计备案,监管募集资源对接,基金税务筹划,银行券商私募创投等资源群对接,本文仅供参 考阅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