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第29届世界燃气大会在北京盛大举行,来自全球7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余名代表围绕“赋能可持续未来”主题共商全球能源转型与天然气行业发展路径。这场被誉为燃气行业“奥林匹克”的盛会,以5万平方米展览面积创下90余年历史之最,吸引了全球300家展商聚焦全产业链技术创新,搭建起国际化高端合作平台。
而近日,国际燃气联盟(IGU)正式致函感谢北京建筑大学对第29届世界燃气大会的重要支持。这不仅仅是因为北建大师生参与了大会的服务保障工作,还因为该校牵头承办了“高等教育与燃气可持续未来”高端论坛,深入探讨高校在引领技术创新、培育行业人才、塑造可持续未来的关键作用,为国际燃气行业贡献前瞻性学术视角,赢得与会者高度评价。同时,此次国际认可也充分彰显了北建大在能源教育领域的影响力。
![]()
作为北建大设立最早、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的发展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1912年京师初等工业学堂时期的胰皂科和化妆品科、1936年北平市市立高级职业学校时期的土木工程科以及1950年北京市立工业学校时期的卫生工程专业。1958年,该校正式设立市政工程系,给排水、采暖通风、供煤气这些如今关乎城市运转的核心专业,当时就已雏形初现。
之后从1984年的城市建设工程系,到2006年正式定名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再到后来陆续增设环境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环境生态工程等专业,每一步都踩准了国家城市化进程的节奏。这种从民国到当代的专业延续性,可不是随便哪所高校都能有的,它意味着北建大环能学院师生积累的行业资源、技术经验和办学智慧,早已融入学院的血脉,并成为了今天人才培养的深厚底气。
![]()
尤其是该校环能学院开设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实验班),简直是为想在建筑环境与能源领域“拔尖”的学生量身打造的“成长加速器”。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它的“三融合”培养模式——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创实融合。换句话说,就是把最前沿的学科技术、实验室里的科研资源,还有实打实的优质工程项目,都搬进了日常教学里。
再加上双导师制更是“buff叠满”。校内有博士、硕士导师带着搞科研,校外还有建筑环境和能源行业的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总工当“引路人”。想想看,一边能跟着教授在实验室里攻坚技术难题,另一边能听行业大咖分享工程实战中的“避坑指南”,这种“理论+实践”的双重加持,可不是普通课堂能给的,对想早点了解行业、积累人脉的学生来说,简直是“宝藏配置”。
![]()
更关键的是,实验班从入学就带着“科研基因”。学生一进校就能进导师的实验室、课题组,跟着做科研项目、参与工程项目。当别人还在纠结课本例题时,实验班的学生可能已经在帮着导师分析实验数据、写项目报告了。这种“沉浸式”科研体验,不光能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早早激发创新想法,对以后想走科研路或者进高端企业的学生来说,都是加分项。
总的来说,从百年积淀到国际认可,再到实验班这样“手把手”的培养模式,北京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确实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实力。也可以说,它就是用实打实的资源、历史积累和行业深耕,给学生铺就一条能接触前沿、扎根实践的成长路。
关注“一千零一个志愿”,获取更多关于大学的原创解读、最新最全的大学招生信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