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继续工作了,算作退休,让国家来养你。”汪东兴将茶杯推向桌对面的白发老者。
62岁的曾志挺直脊背,脸上纵横的皱纹刻着井冈山的烽烟、闽西的密林、延安的黄土,却唯独没有妥协:“我还可以为党工作。”
这一幕发生在1973年,那个特殊年代的尾声。当多数老干部在干校劳动或闭门休养时,这位经历三任丈夫牺牲、两次被逐出权力中心、身负二十余处战伤的女革命者,执拗地写信向毛泽东请缨返岗。她的抉择背后,藏着一代革命者用生命书写的信仰密码。
“我要为女性争志气”1911年5月,曾志生于湖南宜章县开明乡绅家。当同龄女孩裹脚待嫁时,15岁的她砸碎缠脚布考入衡阳农民运动讲习所,更名明志:“曾志,就是为女子争志气!”在彭静秋帮助下,她成为湘南首批解除包办婚姻的女性,1927年以衡阳地委组织部干事身份入党。
新婚燕尔时,她与丈夫夏明翰在彬州县建立湘南第一个苏维埃政权。1928年3月21日,夏明翰在汉口就义前写下“砍头不要紧”的绝笔信,曾志在湘南暴动现场目睹第二任丈夫蔡协民被叛徒乱刀砍死。当组织派人安抚时,她抹去眼泪:“给我枪,我去前线!”
![]()
井冈星火与政治寒潮带着满身硝烟,曾志随朱德登上井冈山。在茅坪后方医院,她每天用盐水为伤员清洗伤口,纱布短缺时撕碎自己的衬衣。1932年任闽东特委组织部长期间,因支持毛泽东“党指挥枪”主张遭批判,被撤销职务派往厦门打杂。陶铸在回忆录中记述:“她白天当佣人,深夜油印传单,饿晕在印刷机旁。”
1933年与陶铸假扮夫妻开展地下工作,假戏成真结为伴侣。但安稳仅持续三年——陶铸被捕押往南京,她背着幼女在闽东深山打游击。1940年赴延安前夕,将唯一骨肉托付给老乡:“若我回不来,让孩子当个普通农民。”
![]()
特殊年代的坚守1966年秋,担任广东省委书记的陶铸突然被停职审查。曾志拖着病体从疗养院赶回,在潮湿的地下室陪伴丈夫度过最后岁月。当专案组逼她揭发“罪行”,她掷地有声:“陶铸是好同志,我没什么可交代的!”
1973年,尚未恢复名誉的她写下致毛泽东的亲笔信:“我62岁了,但耳不聋眼不花,请求分配工作。”毛泽东批示“曾志同志是个好同志”转交汪东兴处理。面对“国家养老”的安排,她在中组部办公室据理力争:“我在农讲所毕业时就宣誓: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
![]()
组织部里的“铁娘子”1977年复任中组部副部长后,曾志的办公桌堆满三米高的申诉材料。她每天工作14小时,亲自核查五百余宗冤案。原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逄先知回忆:“为给一位被错划右派的老红军平反,她七赴陕西找证人。”
离休后仍住在景山街12平米旧屋,将毕生积蓄捐建希望小学。1998年病危时拒绝用进口药:“这些钱留给贫困孩子读书。”遗嘱要求将骨灰撒在井冈山小井红军墓——那里长眠着130位她亲手掩埋的战友。
这位一生提交147次工作申请的女革命者,最终以死亡终结了她的“上岗”执念。
![]()
【参考资料】:《曾志回忆录》(人民出版社)《陶铸传》(中共党史出版社)《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中央卷》(中共党史出版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江西人民出版社)《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历史文献汇编》(福建人民出版社)《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老革命家晚年生活纪实》(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共党史人物传·曾志卷》(陕西人民出版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