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富春 通讯员 姚倩茹)“当年红军西路军将士,就是从这里,仅靠5艘木船,在惊涛骇浪中往返40余次强渡黄河……”在甘肃靖远虎豹口,讲解员的声音穿透历史烟云。兰州大学“青马”宣讲团师生肃立岸边,凝视奔涌的河水,80多年前那支肩负使命、慨然西进的队伍仿佛就在眼前。这是他们开展“‘青’声讲理论:讲好西路军的故事”暑期社会实践的首站。
![]()
实践团师生在永昌、凉州、古浪、山丹红色革命遗址学习。兰大团委供图
在红军西路军浴血奋战过的土地上,红色基因早已化为山河巨变。甘肃祁连山麓,昔日战场已成葡萄园,祁连葡萄酒业硕果盈枝;古浪县八步沙,三代治沙人接力42载,将黄沙肆虐的不毛之地变为林草覆盖率60%的绿洲。宣讲团成员穿行其间,见证西路军精神在新时代沃土中抽枝散叶、开花结果。
暑期实践期间,宣讲团与临泽县委党校展开“联学联讲”,共探“讲好西路军故事”的密钥。党校教师李思岩强调:“讲历史,细节不能含糊。要区分史实和评价,让听众摸到历史的温度。”带着思考,团队走进靖远二中思政课堂。他们摒弃枯燥说教,以“青言青语”重构历史叙事,将宏大史诗化为青年身边可触可感的共鸣点。宣讲间隙,他们还细致调研当地青年对西路军历史的认知现状,为后续精准传播打下坚实基础。
“作为宣讲联盟的一员,咱们要让西路军的故事,从校园传到更远的地方。”指导老师李传辉说。带着这份使命,兰大“青马”宣讲团已着手擘画未来——打造“西路军品牌课程体系”,以“历史脉络”“精神内核”“时代回响”为支柱构建课程矩阵,让兰大青年化身红色故事的“扩音器”。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