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个扎心的问题。如果现在手机响了,你最怕听到哪种消息?是老板的催命连环call,还是孩子老师的“来学校一趟的问候”?
不知道大家会不会跟我一样。我最怕的,是每个月银行发来的那条房贷扣款短信。那数字,不多不少,但它就像个紧箍咒,每个月准时的给我念一遍,提醒我:悠着点,这个家还指望着你呢!
就这样天天紧绷着的日子里,我刷到一个新闻,说国税总局发话了,年收入12万以下,基本上就不用缴个税了。
我真是谢谢你啊,跟我说12万免税,是嫌我房贷和补习班不够刺激?
这怎么说呢?感觉就好像你背着上百斤的麻袋在爬山,累得跟狗一样的时候,有人过来拍拍你肩膀说:“哥们儿,你鞋带散了,我帮你系上吧。”
我谢谢你啊!可问题是,我肩膀上的这百斤重担,你帮我卸下来点儿吗?
对我这种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来说,“年收入12万”,这根本不是一个要不要缴税的问题,而是一个能不能活下去的问题。
今天,咱们就撕开那层“成熟稳重”的假面具,好好聊聊,这“12万”的背后,到底藏着多少的辛酸和无奈。
“活着”的账本,你算过吗?
别跟我扯什么生活品质、诗和远方。咱们中年人,先算算“活着”这本账。
年收入12万,听着好像还行,一个月一万块。但你别忘了,这是税前。七扣八扣,到手能有多少?八千?七千五?
好,就算八千块。再来分一分。
第一笔,也是最狠的一笔,房贷。不管你在哪个城市,这玩意儿起步价三四千总是有的吧?好,八千先砍一半,剩下四千。
第二笔,家里那台可爱的“碎钞机”——孩子。奶粉钱、学费只是毛毛雨。现在哪个孩子身上没背着几个兴趣班?英语、钢琴、编程、街舞……你不给他报,你看着邻居家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你睡得着觉吗?这种赤裸裸的教育焦虑,就像个无底洞,多少钱填进去都听不见一个响。一个班一两千,两个班三四千……得,这下兜比脸都干净了。
简直离谱,退回来的那点税钱,还不够我家“吞金兽”塞牙缝的!
这还没算完!父母呢?他们年纪大了,身体有个头疼脑热的,你能不闻不问吗?平时给点生活费,买点保健品,这都是小事。最怕的就是,他们突然病倒了。那张住院单,比什么催款单都更让人心惊肉跳。我们是他们唯一的指望,我们不敢倒下,更不敢没钱。
所以你品,你细品。房贷、孩子、尽孝,这三座大山,随便一座就能把一个月一万的收入压得粉碎。这不是在生活,这是在玩一个叫“极限生存”的游戏。
那个“12万以下免个税”的政策,对我们来说,就像是在沙漠里跋涉的人,快渴死了,你给我画了一瓶可乐。它很好,很贴心,但它解不了我的近渴啊!
笑不活了家人们,先别聊缴税,谁先告诉我怎么才能不被“优化”?
压垮我们的,从来不是那点税钱
说句良心话,现在的个税政策,又是专项附加扣除,又是汇算清缴退税的,确实给我们这些家庭支柱减轻了点负担。我身边就有哥们儿,一年下来退回好几千,高兴得跟什么似的。
但这点高兴,能撑多久?
可能就够你还一期信用卡的,或者给孩子多报一个篮球班。然后呢?就是焦虑会原封不动地回来,甚至变本加厉。
因为我们心里比谁都清楚,真正压垮我们的,从来就不是那几百块、几千块的税钱。
是我们该死的“中年危机”啊!
你有没有这种感觉?在公司里,看着身边那些刚毕业的年轻人,一个个跟打了鸡血似的,能熬夜、能出差、要的钱还比你少。你心里不发慌吗?你手里的那点经验和资历,在“降本增效”这四个大字面前,还值钱吗?
最怕的,不是老板骂你,是老板开始对你客客气气。最怕的,不是加班,是连加班都没你的份儿了。那扇紧闭的会议室大门,每一次都可能在决定你的去留。
到了这个年纪,我们活得像个走钢丝的演员,下面是万丈深渊,身后是全家老小。我们不敢辞职,不敢生病,不敢有任何一点差池。我们不是在为自己活,我们是整个家庭的“人形安全垫”。
我算是看透了,压垮中年人的不是税,是那还不完的债和操不完的心
所以,当大家在讨论“免税”的时候,我们这些中年人,脑子里想的却是:我的收入还能不能再撑五年?十年?万一我被“优化”了,下个月的房贷谁来还?孩子的学费从哪儿出?
这种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财务焦虑,才是悬在我们头顶上那把最锋利的剑。那点退税,顶多算是个创可贴,可我们受的是内伤啊!
兄弟,咱们得为自己活一把
聊了这么多emo的话,是不是觉得有点丧啊?
别急。今天聊这些,不是为了让大家更绝望,是想让我们看清楚,我们的问题到底在哪。
问题不在于“12万”这个数字,也不在于国家政策。问题在于,我们把自己活成了一个工具,一个只为别人运转的机器。我们把所有的责任都扛在自己肩上,却忘了,我们自己,也需要喘口气的。
别跟我谈什么起征点,我现在只想知道下个月的房贷从哪儿出。
所以,兄弟们,从今天起,咱们得换个活法。
第一,放下那该死的“完美主义”。你就是个普通人。不可能给孩子全世界最好的东西,也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对你满意。承认自己的无能为力,没什么可丢人的。家庭的责任,是夫妻两个人的,不是你一个人的。把压力说出来,和爱人一起分担,天塌不下来。
第二,重新评估你的价值。别老拿工资条来定义自己。你在职场摸爬滚打十几年,你解决问题的能力,你看待事情的格局,你积累下来的人脉,这些东西,是那些只会做PPT的年轻人比不了的。这是你的“护城河”。你要做的,是守好它,并且让它变得更宽。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给自己留个“缝儿”。
什么意思?就是你再忙再累,也要强制性地给自己留一点点空间时间,去做一件只为取悦你自己的、毫无“意义”的事。
可以是一个小时。关掉手机,去楼下跑几圈,跑到大汗淋漓。可以是半天。跟老婆孩子告个假,自己钻进一个老电影院,看一场早就看过的老电影。甚至是躲进卫生间,点根烟,安安静静地刷刷视频,什么都不想。
这个“缝儿”,就是你给快要窒息的生活,开的一个小小的换气窗。它不能帮你升职加薪,但能帮你“续命”。它在提醒你:在成为父亲、丈夫、儿子、员工之前,你首先是你自己。
“活着”的账本,你算过吗?
我们这代人,注定是负重前行的一代。但扛着担子,也别忘了看看脚边的风景。别等到有一天,你把家人都照顾得很好,却发现自己已经垮了,那才是最大的悲剧。
稳住,哥们儿。守住你的家,更要守住你自己。我们不求活得多精彩,但求活得对得起自己的这份辛苦。
好了,诉苦到此为止。你们呢?你们都是怎么扛过来的?在评论区聊聊吧,分享一下你给自己“续命”的独门秘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