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空调房成为避暑港湾,然而不少朋友却发现:颈项僵紧、肩臂酸沉,甚至肘膝等关节处隐隐作痛、遇冷加重。中医认为,此乃“风寒湿邪乘虚入侵,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或直吹冷风,如同为外邪敞开大门,尤其对卫气不固、既往劳损或阳气不足者影响明显。谷医堂基于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理念,分享几则实用驱寒通络妙法,助您安享清凉,远离关节困扰。
![]()
妙法一:严防“虚邪贼风”,保暖固护是关键
避风如避箭:
切勿直吹空调或风扇。调整风向向上,利用空气对流降温。工位无法避开时,可加挡风板或用薄毯/围巾覆盖颈肩、膝部等易受寒部位。
备一件轻薄长袖开衫或薄披肩在办公室,进入空调环境及时添衣。
护好“薄弱环节”:
重点防护: 后颈(大椎穴区域)、肩关节、肘关节、腰骶部、膝关节、脚踝。这些部位肌肉层薄或活动频繁,易受风寒侵袭。
居家/睡眠防护: 午休或夜间睡眠时,即使炎热也应覆盖薄毯于腹部及关节处。避免赤脚踩冰凉地板,穿好包跟拖鞋或袜子。
适时“回暖”: 每隔1-2小时,起身活动至常温环境(如无空调房间/室外阴凉处)停留5-10分钟,让身体自然回温,促进气血流通。
妙法二:内调升阳通络,温煦驱散内寒
谷医堂驱寒暖中茶(1-2人份):
生姜 5-8克(带皮切丝,散寒温中)
红枣 5颗(掰开去核,温补气血)
陈皮 3克(理气燥湿,助生姜温散之力)
桂枝 2-3克(温通经络,助阳化气)
做法: 所有材料加入沸水600-800ml,加盖焖泡或小火煮15分钟,温饮代茶。饮后身体微暖为佳。
要点: 适合受寒后关节冷痛、或日常易感风寒者。阴虚火旺(口干舌燥、五心烦热)、实热证或孕妇慎用。
温通饮食辅助:
午餐可适量选用温性调料:烹饪时加入少量葱、姜、蒜、胡椒粉,或少量食用咖喱(非辣度极高型)。
避免餐餐冰镇饮品、大量生冷瓜果(如冰西瓜、苦瓜、梨)加重寒气内聚。
妙法三:外用法宝活气血,缓解局部痛楚
热敷驱寒散结(谷医堂简易热敷包):
材料: 粗盐(或大米)300克 + 花椒 一小把(约15克) + 艾叶碎 一小把(约20克)。混合装入厚棉布袋缝紧。
用法: 微波炉中火加热2-3分钟(中间取出翻动防焦),或铁锅小火炒热至烫手但能忍受。敷于酸冷疼痛的关节处(温度过高时垫薄毛巾),持续热敷20-30分钟,每日1-2次。
原理: 粗盐/米储热持久,花椒温通止痛,艾叶温经散寒,合力促进局部气血循环。
艾灸温煦要穴(需工具与注意):
推荐穴位(谷医堂助阳穴):
大椎穴: 低头,颈后最高骨(第七颈椎)下凹陷。温灸此穴升阳散寒,振奋全身阳气。
命门穴: 后腰正中线,肚脐水平位置(第2腰椎下)。温煦肾阳,强健腰膝。
阿是穴: 即痛点,直接温灸冷痛最明显处。
注意: 可用随身灸盒(安全便捷),每穴温灸15-20分钟至温热透入为度。皮肤破损、实热证、过饱过饥、酒后禁用。操作时谨防烫伤。
拉伸导引畅通经络:
工作间隙做简单导引:双手交叉上举(尽量伸直)拉伸侧肋;缓慢左右旋转脖颈(非绕圈);坐姿抱膝靠近胸腔(拉伸下腰背);站立后抬小腿轻触臀部(拉伸大腿前侧)。每个动作轻柔缓慢,保持10-15秒,重复2-3次。促进相关经络气血流动。
谷医堂重要叮嘱:
上述方法聚焦于日常缓解因受凉引起的关节冷痛、僵紧不适感,促进气血循环与舒适体验。其非替代正规医疗。
若疼痛剧烈、持续加重、关节红肿发热、活动明显受限或伴有发热等全身不适,请务必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明确诊断,避免延误潜在问题(如关节炎急性发作、痛风等)。
中医调护讲究“因人因时”。若您属体质特殊或操作后有异常反应,请咨询专业中医师建议。谷医堂旨在传递实用安全的养生知识,呵护您四季安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