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见过晚上六点半的党群服务中心吗?”——在奉贤,年轻人有了新的社交打卡地:
过去,“党群服务中心”在文件与展板里沉默寡言;如今,它在朋友圈活色生香。咖啡香环绕在走廊,跑步机履带闪着蓝光,吉他琴声把老歌弹出了新味道——传统刻板印象被瞬间击碎。奉贤青年用一连串“真香”现场证明:党群服务中心早已从“老干部活动站”进化成“Z世代松弛天堂”,青年好去处从此拥有了新的坐标。
当党群服务中心撞上Z世代
周日下午,南桥镇党群服务中心传来《维尼熊》的台词,“一起跟着小熊守护家园!”孩子们笑得前仰后合。青年家长小王举着手机猛拍:“原本只是在‘青春奉贤’公众号刷到‘团团福利’顺手报名,没想到离家五分钟的党群服务中心就有高质量亲子剧,这羊毛薅得太爽,我以后要常来!”
![]()
<南桥镇党群服务中心 团团福利>
同样的热情也出现在青年夜校,夜幕降临,西渡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第一湾会客厅开设的课程座无虚席。一位开设课程的青年教师表示:“一开始怕没人来,现在发现担心是多余的。上班族和学生党都有。”
“下班来这里参加活动,顺便吐槽老板,十分钟就能组局狼人杀。”95后外企员工小K下了班就喜欢往金海街道党群服务中心跑,“一开始有偏见,感觉党群服务中心是很严肃的地方,现在我也‘真香’了,这里简直就是我的‘快乐老家’!”
![]()
<金海街道党群服务中心 青年夜校>
传统印象里党群服务中心的那张“老干部活动站”标签,正在被Z世代逐渐替换,一句“真香”背后,是无数贤城青年共同拼出的新地图——原来党群服务中心也可以很酷、很松弛、很青春。
党群服务中心里的青年幸福样本
推开奉浦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的大门,扑面而来满满的“青年味”,重点是每个角落都在对青年朋友说‘欢迎回家’。 于是,有人端着电脑改方案,有人围在桌子旁进行“青年下午茶”,还有人在参加周五下班有MORE有YOUNG——同一屋檐下,身份随时切换,场景无缝衔接,党群服务中心在传统印象中的“老干部活动站”形象在不知不觉中被彻底颠覆。
![]()
<奉浦街道党群服务中心 青年夜校>
当夜幕降临,奉浦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的灯光依然明亮。尤克里里班的学员们正在排练新曲目,大学生们围在桌子旁建言献策“青年十五五规划”,瑜伽教室里青年们在挥汗如雨。这些场景正在重塑年轻人对党群服务中心的认知,与年轻人建立了新颖且深刻的情感联系,让党群服务中心真正成为了青年的“心灵驿站”。
![]()
<奉浦街道党群服务中心 有more有young>
当党群服务中心撞上Z世代
小旻是四团镇党群服务中心里民俗博物馆的青年讲解员,他表示:“这份讲解工作十分有意义,我切身感受到革命精神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也希望能通过我的讲解,让更多青年了解四团、爱上四团。”
![]()
<四团镇党群服务中心 民俗博物馆>
这样的转变并非偶然。在南星路党群中心,“益惠邻”便民集市的青年组织者小顾从最初的活动参与者,逐渐成长为能独立策划项目的青年骨干,“党群中心给了我尝试的勇气,也给了我闪闪发亮的舞台。”
![]()
<南桥镇党群服务中心 青年夜校>
![]()
<庄行镇党群服务中心 青年夜校>
在奉贤区的党群服务中心,青年工作者已经成为服务创新的主力军。以奉浦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为例,运营团队中35岁以下青年占比达83.3%,他们正用年轻人的思维重塑党群中心的服务模式。
尾声
奉贤党群服务中心里的青年把大门越推越开,把服务半径延伸到日常脚步里;随后,更多同龄人带着时间与热情走进来,再把新的故事带出去。于是,音乐声、脚步声、交谈声、欢笑声......这些光影交织的瞬间,持续拼贴成党群服务中心最动人的青春倩影。红色屋檐下的这场双向奔赴,仍在继续,也永不落幕。
报送:团区委
编辑:夏阳
•end•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