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宝爸宝妈们!今天咱来聊聊孩子咋克服心理障碍,用故事、游戏和拥抱打开他们的心门。
想象一下,孩子躲在被窝里数星星,心里头那堆事儿就跟星星一样数不清,这时候要是父母一声不吭,那可比啥话都让人难受。心理障碍就像一团乱毛线,孩子找不到线头,大人却总想拿剪刀“咔嚓”一下剪断,可这哪行啊,解开它得有耐心,慢慢梳理才行。
咱先来说说第一招,把“为什么”换成“告诉我”。孩子说“我害怕上学”,别着急问“为啥害怕”,这么问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有毛病。咱不如蹲下来,跟孩子眼睛平视,问问他:“你愿意画一幅画,告诉我害怕是啥样吗?”恐惧就像个长着尖牙的大怪兽,可画笔能让孩子把它拿捏得死死的。就像6岁的小雨,用紫色蜡笔画出“教室里的大黑狗”,她妈妈还陪她给这怪兽缝上粉色蝴蝶结,这么一来,恐惧有了样子,不就有被打败的机会了嘛。
第二招,用游戏搭建情绪脚手架。心理学家跟孩子交流,可不像是正儿八经地谈心,倒像个魔术师。有个男孩在课堂上老突然尖叫,治疗师就带他玩“声音变变变”,把尖叫变成警车鸣笛,抽泣变成风吹树叶。情绪装进游戏这个“壳”里,那些尖锐的刺就软下来啦。咱也能试试“情绪天气预报”,每天睡觉前让孩子用天气符号说说心情,阴天代表委屈,彩虹代表开心,3岁小孩都能学会识别情绪。
第三招,建造秘密基地的魔法。10岁的乐乐把书包藏床底下,他妈妈一翻,里面全是皱巴巴的纸巾,那是他偷偷擦眼泪的证据。后来家里弄了个“勇气罐”,孩子每克服一次恐惧就放一颗星星进去,攒够100颗就能换一次野餐。秘密基地不用多豪华,一个贴满卡通贴纸的抽屉,一本只有俩人知道密码的日记,都能成为孩子对抗焦虑的“堡垒”。
![]()
第四招,让身体先学会放松。孩子因为分离焦虑缩成虾米一样,这时候说话可能不管用。咱可以试试“毛毛虫变蝴蝶”,让孩子像毛毛虫一样慢慢蜷缩,再像蝴蝶破茧一样慢慢舒展手指。深呼吸可以假装成“吹蒲公英比赛”,肌肉放松能变成“木头人雕像”。有个自闭症女孩,每天给布娃娃做“按摩操”,慢慢就打开心扉了。
第五招,家庭是永不落幕的剧场。要是爸爸老说“这点小事都搞不定”,孩子就真会觉得自己特脆弱。咱把餐桌变成即兴剧场,说“现在咱是探险队,你来指挥大家过鳄鱼河”。全家人用夸张的语气讨论“咋打败作业怪”,压力就成了能战胜的冒险。记住哈,拥抱可比说教有用多了,哪怕孩子扭头不让你抱,一直给他传递“我在”的安全感,比啥技巧都强。
最后说说后记,给时间一个温度。有个患选择性缄默症的孩子,花了两年才说出第一个“早安”。他妈妈每天早上在便签上画笑脸,他爸爸还假装听不懂他含糊的发音闹笑话。改变就像春天融雪,悄无声息但挡都挡不住。克服心理障碍不是打仗,是和孩子一起长大的旅程。咱不用当超级英雄,就做那个永远给孩子留灯的人就行。
主讲人:北京权威青少年心理咨询师郭利方,心理咨询师、高级中学心理学教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具有应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背景。经过整合以人本主义为中心,结合青少年自身学校人际、师生、同学关系,亲子关系,在校表现等综合全方位因素针对性心理咨询,同时给予父母在孩子成长中遇到的心理问题专业性指导,走出了一条独特而有效的咨询道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