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链接看上篇:
三、最后时刻的糊涂决策
其次是战术上。
各路部队在外围失利后陆续退至南京城,依托城垣进行抵抗。这时也不是完全没有法子。
担任南京东部外围阵地防守的粤军第八十三军参谋处处长刘绍武侦察到日军部队的配置、活动情况及其指挥部所在地,就建议,“以(该军)第一五六师全面出击,解决敌指挥部后,即将矛头指向句容西进之敌截歼之,使南京守城部队赢得准备的时间”。
但南京卫戍司令部副司令长官刘兴说,“守恐不保,还说攻吗?”消极地否定了出击的方案。
第八十三军参谋长陈文复“以同乡关系,用电话向唐生智作同样的建议,也不得唐的重视。
刘兴是唐生智当年在湖南时的旅长、师长,铁杆心腹,同样也是个无甚大略的守旧军人。
日军开始进攻城垣第一天夜晚,防守紫金山的教导总队副总队长兼第一旅旅长周振强发现山下麒麟门一带各村庄都有灯火,目标显明,知是日军的宿营地。他立即将情况报告给总队长桂永清,并和第三旅旅长马威龙、工兵团团长杨厚灿联名建议,集中兵力,由紫金山的岔路口地区出击,奇袭敌人后方。
桂永清向唐生智请示。唐回答:“现在消耗兵员太多,万一出击不成,守南京城的兵力就更不够了。”
唐生智再次否定了部下主动出击的建议。
![]()
防守中山门外卫岗、孝陵卫、白骨坟、孩子里、工兵学校一线阵地的第八十七师261旅旅长陈颐鼎在12月9日也向上级建议,“由孩子里经张家山向小石山敌右侧背施行反击,结果以‘万一出击不成,影响防守阵地兵力’为由,未被采纳,坐受敌人打击。
防守作战绝不是龟缩在城中被动挨打,有限度反击历来是杀伤敌有力量,甚至破坏其进攻部署的有力措施。
唐生智一一拒绝,那他有什么高明战术呢?
啥战术也没有,他负责表态喊口号,浑身上下就属嘴皮子最硬。
围城期间,唐生智甚至还召开了记者招待会,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军队将死守到底。
看上去倒挺有民族气节,但一些熟知情况的外国人很明白,中国的军阀历来不会把老百姓放在军事考虑之内,军事失败后数十万平民如何自处他绝不会管。甚至城内十余万将士,也不在军阀的考虑之内,不管死多少士兵那都是他们的命。
正是这种不计成本的麻木与愚蠢,使唐生智的司令长官部在总体部署上毫无建树,听由各军、师脚踩西瓜皮各自为战。
那唐生智天天干什么呢?
唐生智在指挥、组织这场战役中,一如中国旧军阀的惯常作派,慵懒、疏漏、马虎、混乱和仓促,对战斗进程漠不关心。
卫戍司令长官部的参谋程奎朗回忆说:“唐司令长官在围城战斗中,每日傍晚在庭前散步,照常由侍从身背大温水瓶,手捧小茶壶和三炮台随侍左右,每几分钟用热毛巾拂脸,品香茗,香烟一枝接一枝地抽,看样子颇为镇定安祥。”
唐生智当时胃病比较重,体力不行,索性连各处阵地看也不看,只靠长官部的参谋们汇报情况,他云里雾里也弄不清楚。
战斗至第六日,大部城垣已告易手,日军正向城内推进。常凯申特级上将电令唐生智,实在无法抵抗可相机撤退以图恢复。
唐生智在12月12日下午5时召开的最后一次长官部会议,令各军,大部突围、一部渡江。
一部渡江是指长官部直属部队和宋希濂的78军,因其距离江岸较近,就近过江。其余部队分向皖南等地突围。这本来还算是一个基本正常的命令。但愚昧毫无军事应变能力的唐生智,紧接着又宣布一个自以为是随机应变的命令:“若不能突围,在有轮渡时亦可过江。”
渡江北撤是最便捷的通道,各军自然蜂拥而去,这直接造成十万大军猥集拥堵,大家谁也走不了。
在城北挹江门防守的第36师宋希濂部没有及时得到新的命令,仍依唐生智以前关于不让一人一枪出境的指示,阻止溃兵通过,不仅延误了撤退时间,而且导致各部火拼,秩序大乱,互相践踏,死人无数。大量中国溃兵终于涌到下关一带江边,但面对的是一片浩瀚的冬日的长江江面,所有的船只都遵照唐生智的命令,早就撤走了。前是茫茫大江,后是穷凶极恶、紧追不舍的数万日军的合围,中国守军陷入危境。
12日晚9时许,以唐生智为首的南京卫戍司令长官部的长官们乘坐一艘预先密藏在江边芦苇中的小火轮逃向江北。一些军、师级长官也随之逃遁。他们在逃走时甚至来不及通知他们的部属。退至长江边的约十万中国守军,以及无数的、盲目地随军队逃来的南京居民,群龙无首、一片混乱,都被日军俘虏,终至被屠杀。
至此,再对一些谬论作一些批驳。
第一,把南京设为不设防城市,似乎就能避免南京大屠杀。自我解除武装来唤起日寇的仁慈?现实吗?自从甲午始,日军这种畜牲一样的部队,抑或说这种极度变态的民族国家,何时有过仁慈之心?在南京屠城是日军既定的政策,并不取决于中国军队是否抵抗、是否刺激了日军的兽性。
第二,国军在淞沪失利,似乎就一定无法抵抗。所谓兵不在多,在调遣耳,这是笔者历来比较推崇的一种理念,当然这不是绝对化的说,靠高明的指挥艺术就能克服绝对力量的不足。毕竟中国军队在南京,还没有差到毫无抵抗之力。起码,国军与日军的差距,要远远小于华北八路军与日军的差距吧。
粤军当着日军的阵形正面突围,本身就说明中国军队尚有一战之力。标题所说守住南京,也不是长守、久守、守到日军打不下来的意思,而是为后方争取时间,为平民争取时间。
第三,李宗仁、白崇禧等人也指挥不了南京作战,换谁来也守不住。试问,临沂之战、台儿庄之战的部队,总体实力也不强,那是如何打胜的?
说到底,还是因为国军最高领导层和南京保卫战的具体指挥者出了很大问题,常凯申特级上将把政治考虑与军事决策混为一谈,唐生智则错误地进行口号式意念式指挥,内心本就是准备效法史可法进行殉城式抵抗,但最后关头又嫌水冷而逃生,这对南京军队的抵抗意志以及最后时刻的组织撤退是巨大的打击。
本篇完结。
最后,推荐一个非常棒的深度历史类公众号,我也常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