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浙江之声”设为星标,更容易找到我们
来源:人民日报、中山市场监管、健康圈、健康广东、@央视新闻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炎炎夏日
各类瓜果蔬菜纷纷上市
肉质细腻、清爽顺口、新鲜美味
受到杭州人的喜爱
其中,略带苦味的瓜果
口味特别是不少人的“心头好”
然而
并不是所有带“苦味”的瓜都能食用
有种看似清脆爽口的苦葫芦瓜
却偏偏藏着“毒素”!
近日,人民日报发布提醒:
这种瓜,一旦发苦赶紧吐掉
![]()
男子误食苦葫芦瓜
多次晕厥紧急送医
近日,福建省福州的肖先生(化名)经历了惊魂一幕。
肖先生前几天买了3根葫芦瓜,吃到最后一根时“第一口就发现味道不对,有点苦,以为是瓜尾巴,就吞下去了,再咬一口仍是苦的,就没吃了。”
万万没想到,吃下去不一会儿,肖先生就觉得难受,十几分钟后开始剧烈呕吐,胸闷、气紧、头晕,还出现了腹痛、腹泻。此后肖先生发生三次晕厥、摔倒,由其家属送到医院。
医生发现,此时肖先生表情淡漠,不能站立,血压只剩78/52mmHg,有休克、高乳酸血症、电解质紊乱等情况,肾功能也出现了明显损伤。追问病史及进食食物后,医生初步判断,造成肖先生腹泻及意识丧失的“元凶”,可能就是那口“超级苦”的葫芦瓜。
苦葫芦瓜中含有“碱糖甙毒素”,这种植物毒素无法通过高温烹饪分解,会引发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严重时可威胁生命。
医生提醒夏日吃瓜谨防“苦味陷阱”:
在烹饪前,可以尝试用舌尖舔一下去皮的苦葫芦瓜肉,如果有苦味则立即丢弃;对于其他葫芦科蔬果,如瓠瓜、丝瓜、冬瓜、黄瓜等,也应保持警惕,如果发现有不正常的苦味,同样不要食用;
不要迷信苦味食物都能清热去火,实际上,有些苦味可能是植物毒素的表现,万一误食,出现剧烈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应马上催吐、大量饮水并及时就医。
肖先生的遭遇并非孤例,此前已有多人因为误食苦葫芦瓜而中毒入院↓
2024年,“健康广东”发布案例,50多岁的张先生在吃瓠(hù)瓜炒虾皮这道菜的时候,发现味道有点苦,但想着“夏季吃点苦味食品挺好,可以‘清火’”,其女儿却觉得这苦味可能来自变质瓜果,尝了一口就将菜倒掉了。没想到,当晚父女俩就出现了上吐下泻的情况,送医检查后确诊是因食用发苦瓠瓜而引起的中毒。
进食苦葫芦瓜
广东一家四人中毒入院
据广东韶关的粤北人民医院儿科发布案例,曾出现因进食苦葫芦瓜中毒的患儿。
患儿男,9岁,其妹妹6岁,午餐进食了苦葫芦瓜,2小时后出现腹疼,无腹泻,无呕吐。
因家中一同进食苦葫芦瓜较多的奶奶及妈妈均有明显的呕吐及腹泻消化道症状,否认其他不洁食物及特殊用药物史,急忙来到医院。医院诊断为中毒性肠炎。
据患儿母亲王女士表示“吃完半小时就开始胸闷,很想呕吐但又吐不出。没过多久就想睡觉,全身乏力,腹泻了二十多次,前一晚每隔几分钟就想去一次厕所。”
于是他们赶紧来到医院就诊。经医生诊断,四人均为葫芦素中毒引起的中毒性肠炎。所幸经洗胃、补液等治疗后,他们痊愈出院。
葫芦瓜本身无毒
但发苦时有毒不能吃
浙江医院营养科束龙副主任医师介绍,葫芦瓜,又名瓠子、瓠瓜、扁蒲、蒲瓜和夜开花,属葫芦科,5-10月是盛产期,其味甘甜,是夏季餐桌上的常客。
瓠瓜的果实形态多样,呈长棒形、短筒形或束腰形,嫩瓜果皮为淡绿色,果肉白色柔嫩。我们主要是吃它的嫩瓜,成熟的瓠瓜不适合食用,一般用来做容器或饰品,比如盛水的葫芦瓢、装酒的葫芦容器或玩具等。
瓠瓜含水量高,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中的数据,瓠瓜的含水量高达95.3%,跟口感水灵的黄瓜差不多。这种清爽的口感,是很多人夏天喜欢吃它的原因。水分这么高,自然热量就会低一些,瓠瓜的热量仅为16千卡/100克,也是一款“减肥友好”蔬菜。
正常的瓠瓜嫩瓜口感清甜,但在遇到一些特殊情况,例如在生长过程中受到异常气温、阳光、土壤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瓠瓜产生葫芦素,味道变苦。
葫芦素是一大类化合物,目前已知的葫芦素有多种(葫芦素B、葫芦素C、葫芦素D、葫芦素E、葫芦素I等),毒性有强有弱。有文献指出,导致瓠瓜发苦和有毒的主要成分是葫芦素B和葫芦素D,二者具有较强毒性。
瓠瓜中葫芦素的含量越高,吃起来越苦,这种毒素即使经过漂洗、加盐均不能去除,而且还耐高温,受热不易被破坏分解,日常炖、煮、蒸等常规的家庭烹饪温度都无法将其破坏。
出现这些症状
立马去医院
苦葫芦瓜与甜葫芦瓜在外形上不好鉴别,但许多苦葫芦瓜的形状像白炽灯泡,与甜葫芦瓜相比外形较瘦长,有些外表凹凸不平,有黄连般的苦味。
为了避免误食,医生提醒,在烹饪前,可以尝试用舌尖舔一下去皮的苦葫芦瓜肉,如果有苦味,则连菜刀、菜板都一并立即丢弃;对于其他葫芦科蔬果,如瓠瓜、丝瓜、冬瓜、黄瓜等,也应保持警惕,如果发现有不正常的苦味,同样不要食用。
葫芦素在人体内会产生较强的细胞毒性,中毒症状在进食后10分钟到2小时便会出现。一般症状为胃部不适、恶心、呕吐、头昏、头痛,部分进食3~4小时后出现腹痛腹泻,偶有手脚发麻、脉缓、浑身无力等症状。中毒严重的会有强烈的催吐和肠道刺激作用,损伤消化道,也会导致急性肝损伤。
通常在误食后会出现这些症状:
1.轻度中毒表现:口干、头昏、恶心、乏力、嗜睡;
2.重度中毒表现:恶心、呕吐、腹绞痛、腹泻、脱水、便带脓血等症状。
此时,患者很容易被误诊为细菌性痢疾而耽误诊治。因此,吃过相关食物后,一定要提高警惕。
最后,不要迷信苦味食物都能清热去火,实际上,有些苦味可能是植物毒素的表现,万一误食,出现剧烈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应马上催吐、大量饮水并及时就医。
新闻+
最后
再次提醒大家
这些常见的食物也有毒!
△白毒伞蘑菇
气温升高,雨水增多,正是毒蘑菇生长旺盛的季节!提醒大家千万不要自行采食野蘑菇,非其叫白毒伞的蘑菇,非常像食用蘑菇,但毒性极强。前不久,广东一家三口误采摘食用白毒伞,全部丧命。
△发红的甘蔗
如果看到甘蔗里有红色丝状物,证明已经霉变。霉变甘蔗会产生强烈的嗜神经毒素3-硝基丙酸,严重可致呼吸衰竭而死亡,幸存者也可能丧失生活能力。提醒大家,发红的甘蔗,千万别吃!
△织纹螺
福建58岁的陈女士在食用6两麦螺后中毒,医生称其颅脑长时间缺氧,或成植物人。麦螺学名织纹螺,只有指甲盖大小,食用后5分钟,就可引起头晕、呕吐等中毒症状。提醒:不买不吃麦螺,若误食后出现口唇麻木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腐烂的生姜
老话说“烂姜不烂味儿”,腐烂的生姜真的能吃吗?专家介绍,生姜腐烂后会产生有害物质“黄樟素”,会诱发食道癌、肝癌等。此外,专家建议:不要将生姜放在保鲜袋里储存,最好是用报纸包起来放在阴凉处;每天生姜的摄取量不宜超过10克。
△发芽土豆
储存时间稍长,马铃薯表面会长出绿芽。马铃薯内含有毒物质龙葵碱,发芽马铃薯含龙葵碱较高,进食后极易中毒,因此应禁止使用发芽马铃薯制作菜肴。
△非洲大蜗牛
“非洲大蜗牛”是我国首批公布的有害入侵物种。这种蜗牛破坏力很强,会危害500多种作物,甚至连水泥都能吃。而且,这种蜗牛会传播结核病和嗜酸性脑膜炎,所以不能用手接触,更不能吃。
△未成熟的西红柿
未成熟的青西红柿含有毒性物质、叫龙葵素,食用这种还未成熟的青色西红柿,口腔有苦涩感,吃后可出现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生吃危险性更大。不过,也有成熟之后也是青色的西红柿品种。
△鲜木耳
鲜木耳含有一种卟啉的光感物质,人食用后经太阳照射出现红斑、水肿、丘疹、水疱、大疱。还有部分人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昏、发烧、恶心、呕吐、腹泻甚至呼吸困难之类的中毒症状。而平常吃的干木耳是经暴晒处理的成品。
△黑斑红薯
如果红薯表皮呈黑色或褐色斑点,或者已经发芽,建议消费者不要购买。表皮呈黑褐色或有色斑点的红薯是受了黑斑病菌的污染。黑斑投病菌的毒性可使红薯硬、发苦,毒性大,而且此毒素无论水煮或火烤,其生物活性均不易被破坏,最好不要食用。
扩散!让更多人看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