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进来的街坊
你今天的餐桌上
是不是就有葫芦瓜、丝瓜、黄瓜……
最近是吃瓜类蔬菜的季节
但注意:
吃到发苦的赶紧吐掉!
一口都别多吃!
每年夏天都有
误食发苦的葫芦瓜、丝瓜中毒的案例
今年也不例外
今年
去年
蒲瓜(又名葫芦瓜、瓠瓜、瓠子和夜开花)是广东人夏秋季餐桌上的常客,清炒、做汤都清爽可口。一般来说,蒲瓜经过人类长期选育,已经基本不产生致苦物质,很少有苦味了。但仍有少数蒲瓜因基因、气温、阳光、土壤、外力等因素的影响会“变苦”。
而一旦发苦,看似普通的蒲瓜就成了“毒瓜”!几年前,韶关就有街坊因食用发苦的葫芦瓜而一家四口入院。
2020年7月,广东韶关的粤北人民医院儿科,出现因进食苦葫芦瓜中毒的患儿。
患儿男,9岁,其妹妹6岁,午餐进食了苦葫芦瓜,2小时后出现腹疼,无腹泻,无呕吐。
因家中一同进食苦葫芦瓜较多的奶奶及妈妈均有明显的呕吐及腹泻消化道症状,否认其他不洁食物及特殊用药物史,急忙来到医院。医院诊断为中毒性肠炎。
据患儿母亲王女士表示“吃完半小时就开始胸闷,很想呕吐但又吐不出。没过多久就想睡觉,全身乏力,腹泻了二十多次,前一晚每隔几分钟就想去一次厕所。”
于是他们赶紧来到医院就诊。经医生诊断,四人均为葫芦素中毒引起的中毒性肠炎。所幸经洗胃、补液等治疗后,他们痊愈出院。
为什么发苦的蒲瓜不能吃?
苦蒲瓜中致苦物质为苦葫芦素(化学名称为四环三萜葫芦苷B),这是一种毒性极强的物质,且化学性质稳定,翻炒、煮沸到100℃都无法破坏其毒性。因误食苦蒲瓜导致中毒的案例时有发生,轻则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重则肝肾损伤、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另据科普中国介绍,葫芦素是一类高度氧化的葫芦烷型四环三萜类物质,按照其不同位置含氧官能团的不同,被分为A~T共12种。有文献指出,导致瓠瓜发苦和有毒的主要成分是葫芦素B和葫芦素D,二者具有较强毒性——葫芦素D的小鼠经口半数致死量低至5毫克每千克体重,毒性比砒霜还强(砒霜的小鼠经口半数致死量为31.5毫克每千克体重)。
这些真相你必须知道:
苦蒲瓜≠苦瓜!盲目“去火”会致命
很多人误以为苦蒲瓜和苦瓜一样能清热,但苦葫芦素的毒性会直接刺激胃肠黏膜,引发严重的消化道症状,还会损害肝肾功能。
如何避免“吃瓜中毒”?
实际上,苦蒲瓜和甜蒲瓜外形差异不大,有的可能更瘦长、表面凹凸不平,但不品尝几乎无法辨别!
牢记以下这3点,避开“毒瓜”陷阱!
①烧制前必做:舔一口!
切开蒲瓜后,先用舌尖舔一下瓜肉,若有苦味立刻整根丢弃,并立即漱口,一口都别吃!
②厨具彻底清洗!
如果不慎切了苦蒲瓜,菜刀、砧板、锅具等必须反复冲洗干净,避免毒素残留。
③这些瓜发苦也别碰!
丝瓜、冬瓜、黄瓜等葫芦科蔬菜,若出现不正常的苦味,也同样含有毒素,坚!决!不!吃!
误食后出现这些症状
请马上就医!
轻度:口干、头晕、恶心、乏力;
重度:剧烈呕吐、腹痛腹泻、脱水、便血,甚至晕厥。一旦中毒,别耽误!立即前往正规医院,避免被误诊为普通肠胃炎!
提醒:夏季是瓜果消费旺季,购买蒲瓜时尽量选择正规渠道,食用前务必仔细辨别。
来源:韶关家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