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车祸就医要查梅毒和艾滋,患方告上法庭!100元检查费竟成了车祸事故的扯皮焦点?

0
分享至

导语

传染病检查是对不诚实患者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保障医护职业安全的最后一道防护。

近期,一起因车祸引发的“过度医疗”纠纷引发关注,伤者一纸诉状将事故责任方告上法庭。今年5月,这起围绕“梅毒与艾滋病”检查争议的案件迎来二审判决,法院维持了原判,要求事故责任方赔偿伤者各项损失共计6600多元。

2024年4月25日清晨,家住安徽滁州的陈先生母亲骑电动自行车与一名58岁男子发生碰撞,两人均受伤。交警判定其母亲承担70%主责。事故发生后,该男子被送往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区治疗,并于去年5月1日出院。陈先生一家作为事故责任方支付了该男子各项医疗费用3000多元。然而在结清费用后,他们却对账单产生了深深的疑虑:住院期间的治疗费和药费占比很小,大部分支出是检查和化验费,其中几项化验项目尤其令他困惑和难以接受。

伤者出院记录显示,入院时,“患者因车祸致头胸部疼痛不适、右下肢活动受限2小时余……右下肢稍肿胀,右下肢未见明显皮肤破裂;右髋及小腿压痛阳性,未可触及明显骨擦感,右足背动脉可扪及;右髋、右膝活动受限,右足趾活动可;其余肢体未见明显异常。”医生对伤者的初步诊断为:“1.右下肢损伤。2.头部损伤。3.T8压缩性骨折?”


陈先生一家费解的是伤者的费用清单。在长长的检查项目中,他看到了“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测定(Anti-HIV)”、“梅毒密螺旋体抗体测定”、“肿瘤坏死因子测定(TNF)”。这几项化验费用合计约100元。“车祸病人还要检查梅毒、HIV,还要进行肿瘤坏死因子测定?”陈先生认为伤者入院时呈现的明显是肢体外伤,这些看似与车祸伤情无关的传染病和特定因子检测,让他强烈质疑医院存在过度医疗行为,认为这抬高了本应由他家承担的医疗费用。

面对陈先生的质疑,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相关工作人员于今年7月15日作出回应。院方解释,对于车祸外伤病人,考虑到可能因大出血而需要紧急输血或手术治疗,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术前进行HIV、梅毒等传染病项目的检查是必须的。

“这既是对患者负责,确保其获得安全的血液制品和手术操作,也是对院方负责,是标准医疗程序的一部分,普通老百姓对此可能不了解。”对于肿瘤坏死因子测定(TNF),院方解释实际进行的是“细胞因子检测”,目的是评估患者是否存在感染迹象,“可能是在打印费用清单时出现了项目名称的错误。”院方强调,对伤者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化验,是为了避免漏诊,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不存在过度检查。

医疗费用合理性引发争议

事故双方闹上法庭

因后续赔偿问题未能协商一致,伤者作为原告将陈先生的母亲诉至滁州市南谯区人民法院。在2025年2月的一审过程中,陈先生的母亲一方提出,要求对原告的医疗费与事故关联性及合理性进行鉴定。法院委托了一家司法鉴定中心,但因被告方(陈先生的母亲)拒不缴纳所需的2000元鉴定费,导致鉴定工作中止。陈先生解释称,父母身有残疾且是低保户,经济困难,无力承担这笔鉴定费用。

一审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虽对医疗费提出异议并申请鉴定,却拒不缴纳费用,导致其无法提供证据否定伤者医疗费支出的合理性,因此被告的异议不能成立。法院最终判决陈先生的母亲赔偿伤者各项损失共计6600多元。

陈先生的母亲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今年5月,滁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二审判决,维持了原判。二审法院在判决书中明确指出:“该案中,伤者因案涉交通事故受伤,急诊诊断为头部及右下肢损伤,后住院治疗进行相应的检查,以明确其具体损伤情况下对应治疗,并无不妥。”这相当于从司法层面认可了医院检查项目的必要性。

尽管法院已有终审判决,陈先生对伤者检查费构成特别是梅毒、HIV等项目的合理性仍耿耿于怀,坚持认为存在过度医疗行为

今年6月,他向滁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投诉。6月11日,市卫健委给予了书面回复。回复中指出,陈先生非患者本人,且该交通事故纠纷已经两级法院审理并作出生效判决。卫健委特别引用了滁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书中的观点:“滁州市一院的治疗和检查符合伤情需要,并无不妥。”基于此,卫健委认为该医疗争议已由司法途径解决并定论。


但陈先生依旧困惑,这起事件将“车祸外伤患者是否有必要进行梅毒、HIV等传染病检测”这个看似边缘实则关键的问题推到了公众视野中。

大掌有必要再次强调一遍:这绝非过度医疗,而是现代医疗安全体系中一项至关重要的标准化防护措施。

传染病检查是对不诚实患者的最后一道防线

也是保障医护职业安全的最后一道防护

这期纠纷的核心逻辑并非表面那么浅显。进行梅毒/HIV检查,并非因为怀疑事故本身导致了这些感染,交通事故显然不会传染这些疾病,进行检查是基于后续潜在医疗操作,尤其是手术和输血的严格安全要求以及医院感染控制规范。任何如如阑尾炎、心脏病、摔伤、车祸等各种原因住院并可能需要手术或有输血风险的患者,通常都需要接受这类传染病筛查。

在医疗领域,血液安全问题无小事。术前或输血前筛查乙肝、梅毒、艾滋等血源性病原体,核心目的是多重的:保障即将接受手术或输血患者的安全同时也保护执行操作的医护人员,使其能采取恰当的防护措施,防止病原体通过医疗操作在医院内传播,保护其他患者,同时建立完整、合法的医疗记录。

医护人员每天都暴露在职业风险中。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等15家医院的研究人员曾进行全国性调研,发布的《中国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工作的调查分析》显示,在参与调查的158所医院中,高达122所(占比77.22%)存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现象。风险最高的科室包括普通病房、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口腔科及急诊科。


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数据更为触目惊心:全球每年约有340万卫生工作者因针刺或锐器划伤接触血液或体液;全球每年超过200万名医务人员因此感染疾病,其中37.6%为乙肝、39%为丙肝、4.4%为艾滋病。如果对患者的基础感染情况一无所知,无异于让医护人员在刀尖上蒙眼行走。

况且现实中,患者隐瞒传染病病史的情况并非罕见。去年12月,一位网名为“铅医蔷薇”的医生分享了一次惊险经历。在抢救一名凶险的主动脉夹层患者时,为抢时间未等所有检查结果出来就进行了手术。术中接到检验科紧急电话,告知患者HIV和梅毒检测阳性。术后追问,患者及家属才承认已知晓HIV感染病史却选择隐瞒。该医生痛心疾首:“我拼尽全力想救他的命,他却选择隐瞒,将我置于极度危险之中。


安徽一名骨外科医生也遇到过类似案例:一位要求尽快手术的骨折患者,否认重大病史,但其异常消瘦的体态引起了医生警惕。暂缓手术等待化验结果,果然证实其为HIV阳性,且发现其私下服用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说明他早已知情。

这些沉痛的教训揭示了一个冰冷的现实:术前传染病筛查是应对隐瞒行为的最后防线。

它无关歧视或过度医疗,而是关乎基础医疗安全和职业防护的铁律。它最终保护的不只是医护人员自身,更是所有走进医院寻求帮助的人。

在围绕职业安全与患者隐私的持续讨论中,湖南一位知名传染病专家曾提出一项关键建议:“在紧急抢救情况下,医护人员应被赋予查看患者过往相关感染病史检查结果的权限,这是应对不诚实患者的最后一道防线。”在生命至上的急救时刻,信息的透明是医患双方共同的盾牌。

这起事件中,法院与卫健委的裁决同样确认了现代医疗中那些看似“无关”检查的沉重份量!它们承载着对生命的双重敬畏:既护佑患者免受次生伤害,也为白衣战士披上无形的铠甲。在这场没有终点的安全守护中,每一份检测报告都是医疗天平上不可或缺的砝码,衡量着个体权利与公共安全的永恒命题,不是纠纷里耍赖的借口,更非逃脱责任的扯皮理由!

此事,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内留言讨论~

更多精彩视频,请关注掌上医讯视频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武汉大学图书馆事件最新进展:杨景媛没去香港,她目前处境曝光

武汉大学图书馆事件最新进展:杨景媛没去香港,她目前处境曝光

平老师666
2025-09-18 12:48:37
马克龙夫人向法院提交证据证明自己是女性

马克龙夫人向法院提交证据证明自己是女性

极目新闻
2025-09-19 17:00:38
拉夫罗夫:俄愿意有条件妥协

拉夫罗夫:俄愿意有条件妥协

参考消息
2025-09-19 17:40:05
“打榜大哥”性侵户外女主播,事后为防止报警还扣留其身份证、销毁贴身衣物!4年前就因强奸罪入狱

“打榜大哥”性侵户外女主播,事后为防止报警还扣留其身份证、销毁贴身衣物!4年前就因强奸罪入狱

极目新闻
2025-09-19 17:46:39
电影《731》中所有日本角色均由日籍演员饰演,导演:我不愿让中国人扮演日本人

电影《731》中所有日本角色均由日籍演员饰演,导演:我不愿让中国人扮演日本人

观威海
2025-09-19 09:25:05
莫斯科时报报道,中国汽车制造商奇瑞因制裁决定离开俄罗斯。

莫斯科时报报道,中国汽车制造商奇瑞因制裁决定离开俄罗斯。

荆楚寰宇文枢
2025-09-19 20:05:00
“云海肴”创始人赵晗突发心梗去世,年仅40岁

“云海肴”创始人赵晗突发心梗去世,年仅40岁

可达鸭面面观
2025-09-19 12:35:44
温州一学校被曝家委收取每人1000元班费,教育局:若属实会叫停

温州一学校被曝家委收取每人1000元班费,教育局:若属实会叫停

现代快报
2025-09-19 19:05:19
翟欣欣一审获刑12年:4段婚姻敛财3000万,再也不能用美貌骗婚了

翟欣欣一审获刑12年:4段婚姻敛财3000万,再也不能用美貌骗婚了

汉史趣闻
2025-09-19 14:32:28
是个人选择还是另有隐情?35岁男子回乡“崖下洞居”惹争议!|封面深镜

是个人选择还是另有隐情?35岁男子回乡“崖下洞居”惹争议!|封面深镜

封面新闻
2025-09-19 00:16:16
最新出庭!刺杀医保巨头CEO枪手再出神图,网友:理解了古希腊的高颜值无罪…

最新出庭!刺杀医保巨头CEO枪手再出神图,网友:理解了古希腊的高颜值无罪…

脊梁in上海
2025-09-18 19:07:50
男子25万盖的新房“成全村笑话”,混凝土竟能徒手掰碎!施工方:没问题!

男子25万盖的新房“成全村笑话”,混凝土竟能徒手掰碎!施工方:没问题!

极目新闻
2025-09-19 21:07:01
媒体报道了就业数据后,网友们通过分析得出了三个结论

媒体报道了就业数据后,网友们通过分析得出了三个结论

清晖有墨
2025-09-19 09:38:19
如何判断一个人真有钱还是装的?网友:广东人很难看出来吧

如何判断一个人真有钱还是装的?网友:广东人很难看出来吧

解读热点事件
2025-08-22 00:10:05
乌军内外联动打出组合拳,拉夫罗夫称俄方愿就解决冲突做出妥协

乌军内外联动打出组合拳,拉夫罗夫称俄方愿就解决冲突做出妥协

史政先锋
2025-09-19 18:38:50
发朋友圈评局长免职被行拘4天,男子提起行政复议请求精神损害抚慰金1元,律师:不构成诽谤

发朋友圈评局长免职被行拘4天,男子提起行政复议请求精神损害抚慰金1元,律师:不构成诽谤

极目新闻
2025-09-19 18:24:12
iPhone 18 Pro Max突然曝光,比 iPhone 17 更重磅!

iPhone 18 Pro Max突然曝光,比 iPhone 17 更重磅!

科技堡垒
2025-09-19 11:12:47
台湾省被日本殖民有多深?民进党高官卓荣泰仍佩戴“日据时期”徽章

台湾省被日本殖民有多深?民进党高官卓荣泰仍佩戴“日据时期”徽章

不掉线电波
2025-09-19 19:40:49
“最美警花”张津瑜后续:贤妻人母已生娃,郎才女貌过日子

“最美警花”张津瑜后续:贤妻人母已生娃,郎才女貌过日子

洞见青年
2025-09-19 18:36:52
雷军突然发文!网友爆了

雷军突然发文!网友爆了

极目新闻
2025-09-19 14:00:05
2025-09-19 22:43:00
掌上医讯BY incentive-icons
掌上医讯BY
有趣、有用的医学资讯及科普
107文章数 1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女教师在闺蜜群聊"八卦"被认定诽谤遭行拘 当事人发声

头条要闻

女教师在闺蜜群聊"八卦"被认定诽谤遭行拘 当事人发声

体育要闻

从轮椅到铜牌 他熬了7年:下个目标唱国歌!

娱乐要闻

全智贤被全面抵制!相关代言评论区沦陷

财经要闻

684亿大牛股,把孕妇逼到胎停?

科技要闻

直击iPhone 17开售:消费者偏爱银色橙色

汽车要闻

对话周光:一个技术理想主义者的“蜕变”

态度原创

健康
房产
教育
公开课
军事航空

内分泌科专家破解身高八大谣言

房产要闻

全民撑广州,不止于赛场!与“有态度”者共筑城市骄傲

教育要闻

教辅之困——一个教书人的自语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卫星图像显示以军坦克集结加沙城周围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