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是一种适应能力极强的大型哺乳动物。
它们不挑食,能吃肉也能吃素,它们也不挑环境,无论是森林、草原、高地还是山区,它们都能够找到栖息之所,在自然界中也很少能够有生物对它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所以熊这种动物几乎遍布于世界的每个角落。从北美洲到南美洲,从俄罗斯到印度,从日本到东南亚,甚至是极寒的格陵兰岛,都能够找到熊的身影,除了一个地方,那就是非洲。或许你会说:澳大利亚也没有熊呀。是的,但澳大利亚是个例外。
![]()
早在胎盘类哺乳动物在地球上出现之前,澳大利亚就已经与其他大陆板块相脱离,所以那里是有袋类哺乳动物的世界,少量的胎盘类哺乳动物也是随着人类的活动被带到那里的。
但非洲就不同了,广袤的非洲草原简直就是动物的天堂,这里的野生动物种类十分丰富,可唯独缺少了适应能力极强的熊,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有人说是地形的阻隔,庞大的撒哈拉沙漠阻断了熊向非洲南部迁徙的道路。然而撒哈拉沙漠的完全形成是近几千年的事情,而熊在世界各地出现可是一两千万年以前的事情了。
![]()
现代熊有八种,分属于三个亚科,即熊亚科、大熊猫亚科和眼镜熊亚科,它们都源自于一个共同的祖先,一种生活于3800万年以前北美洲的小动物Parictis。
因为Parictis的化石残缺,所以直至1893年才被正式归为熊科。科学家认为正是这种小型熊科动物通过白令海峡路桥迁徙并扩散到了亚洲地区。在大约1600万年以前,黎明熊在亚洲出现,这是最早的没有争议的熊物种,所以一直被视为现代所有熊科动物的祖先。
![]()
在此之后,北美洲生活的熊科动物和欧亚大陆的熊科动物逐渐走上了不同的演化之路。
北美洲的熊逐渐变得巨大化,在大约1000万年以前,体重超过600公斤的巨型短面熊在北美洲出现,并于200万年前通过巴拿马陆桥进入南美洲,现代眼镜熊亚科下的唯一物种眼镜熊就是它的后代。反观在欧亚大陆生活的熊,它们并没有倾向于增大体型,而是逐渐发生了食性上的变化,甚至演化出了一种专吃竹子的分支,这大概是700万年以前的事情。
![]()
大概在250万年以前,棕熊被分离了出来,而熊家族中最后出现的成员则是北极熊,它们于20万年以前由棕熊演化而来。
其实熊类并不是没有尝试进入非洲,一种体型巨大的郊熊就曾经进入了非洲南部地区,人类曾经在南非和埃塞俄比亚地区发现过它们的化石,而这种熊灭绝的时间大概是在258万年以前。为什么能够在世界各地安身立命的熊,却没法在非洲延续下去呢?仔细思考一下,我们就能得出大概得结论。世界上所有的食肉目哺乳动物可以分为两个大类,即犬形亚目和猫形亚目。
![]()
在任何环境之下,这两类动物之间的生存竞争都异常激烈。
所以在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犬形亚目丰富的地方,猫形亚目生物就很少,反之亦然。非洲草原地形开阔,没有供大型动物躲避的空间,在这里生存是一种纯粹的力量和速度的比拼,面对草原上多种强大的猫形亚目动物,属于犬形亚目的熊无论在各个方面都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甚至还可能成为某些猫形亚目动物的捕食对象,所以便在生存竞争中败下阵来。而生活在非洲北部山区的阿特拉斯熊则是灭绝于人类的狩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