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文章结尾
1942年春天,缅甸野象谷的雨还没下透,英军已经顶不住了。
那会儿,蒋介石收到了一封电报,上面写得很明确——希望中国派出第五军入缅作战,并且点名要杜聿明带队。
这事儿说起来有点突然。
按理说,盟军想让谁上,老蒋大概率会给个面子。
可到最后,远征军的总司令却不是杜聿明,而是罗卓英。
那时候的人都觉得奇怪。
第五军是中国最能打的部队之一,杜聿明打昆仑关那一仗,连白崇禧都忍不住夸他“英勇果决”。
可这次,他却只能当副司令,带着自己的部队听命于一个平时不怎么上前线的“文将”。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说白了,不是能力问题,是“身份”问题。
那时候的国军,军衔、资历、背景,样样都得看。
杜聿明虽然打得好,可他那会儿还只是个少将,军衔低得可怜。
![]()
看着是第五军的军长,实际上在整个军队系统里,位置并不高。
他当年是黄埔一期没错,可你要知道,他因为练兵过猛得罪了上司,后来被调去交辎学校当学生,基层干了好几年,错过了升迁窗口。
到1942年,他的同学胡宗南已经是战区副司令了,而他还在军长的位置上原地踏步。
再看罗卓英,那可是蒋介石信得过的“土木系”老干部。
早在1933年就当了18军军长,资历老,背景硬,跟蒋介石私交也深。1938年,他调任19集团军总司令,后来又成了第九战区副司令,直接跟薛岳并肩工作。
讲个小细节,当时蒋介石其实最早是想让卫立煌挂帅的。
![]()
卫立煌是国军里打仗最稳的将之一,可惜那段时间跟老蒋闹了点情绪,没谈拢。
人选一换再换,最后定了罗卓英。
从蒋的角度看,这么做也有他的道理。
远征军不是普通作战,是出国作战,得跟英美军队协同行动。
得有人既能打仗,又能跟老外打交道,还得是蒋信得过的,最好还能压得住场面。
罗卓英当年在广州当过行营办公厅厅长,处理过不少外交事务,英文也能说几句。
![]()
这种人,虽说不上冲锋陷阵,但放在“对外窗口”上,还真不算差。
可真到了打仗那会儿,问题就出来了。
缅北战局吃紧,英军节节败退,罗卓英显得有点束手无策。
反倒是杜聿明带着第五军,在同古、仁安羌这些地儿咬牙顶住,甚至还救出了被困的英军部队。
当时一个英军参谋在战后回忆,说杜的部队“纪律严明,冲锋果决”,是他见过最靠谱的中国军队。
而罗卓英这边,很多时候像是在“配合演出”。
![]()
关键指令的下达,还得靠史迪威那边多次催促。
不过说实话,杜聿明那会儿的处境也不太好。
他虽然是副司令,但指挥权并不完整,第五军虽是主力,可要协调66军和第6军,还得通过罗卓英。
有一次在斯瓦河谷,杜聿明想要调动友军配合合围日军,可罗卓英那边迟迟不批,结果错失了战机。
他后来在日记里写:“战机稍纵即逝,非战之罪也。”
其实,这场远征军入缅的作战,背后的准备远比想象中复杂。
![]()
早在1941年,杜聿明就带着代表团去过缅甸、印度和马来半岛,考察了三个月。
他们回来后写了一份《缅印马军事考察团报告书》,厚厚一摞,里面不仅有地形分析,还有对日军可能进攻路线的预判。
那本报告后来被盟军翻译成英文,在缅甸战区的会议上反复引用。
可以说,杜聿明是当时中国军队里最了解缅甸地形和气候的人。
更何况,他还亲自参与起草了中英缅三方联合防御计划。
可惜,这些努力并没能换来更高的指挥权限。
![]()
罗卓英虽然不是专业出身,但擅长统筹安排,办事稳当。
蒋介石要的是稳、要的是控。
远征军出国打仗,打赢固然重要,可更重要的是不能出乱子。
而罗卓英,正是那个“不会出乱子”的人。
至于杜聿明,他后来确实在抗战中越打越好。
第二次远征军里,他成了真正的主帅。
![]()
可那是后话了。
那次第一次入缅,打得不算成功。
部队最后从野人山撤退回来,人困马乏,伤亡惨重。
罗卓英回国后没有受到处分,但也没再被安排出国作战。
而杜聿明,虽然身体出状况,但名声反而更响了。
1943年后,没人再质疑他是否有资格统帅大军。
![]()
杜聿明,《杜聿明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
黄仁宇,《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
罗尔纲主编,《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第一卷)》,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
英国国家档案馆,CAB 106/14(1942年缅甸战区会议纪要)
陈钦,《远征军纪实》,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