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CU机械通气管理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个听起来专业、但对患者影响深远的名词——
PEEPi(intrinsic PEEP,内源性呼气末正压)。简单来说,PEEPi是肺泡在呼气末期仍然存在的残余正压,是一种“藏在身体里的压力”,如果不被重视,可能会加重呼吸困难、增加呼吸肌负担,甚至影响心血管功能。
那么,这种PEEPi到底是怎么产生的?我们可以从上面这幅图,来直观理解它的两个主要机制:
气道陷闭
气道阻塞
一、气道陷闭——“呼气通道被压塌了”
在左图中,我们看到肺泡虽然在呼气过程中试图将气体排出,但由于肺部弹性下降或小气道容易塌陷,呼气气流在到达一个叫做“等压点”的位置后,气道就开始闭合了。就像你把水管对折,水还没流完就被夹断了。这样一来,部分气体被“困”在肺泡中无法排出,形成了内源性压力——也就是PEEPi。
典型的临床场景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老年患者肺顺应性下降或ARDS患者肺部塌陷区域增多的情况下尤其常见。
二、气道阻塞——“呼气通道太狭窄了”
右图则展示了另一种情况:气道本身并没有完全塌陷,但由于分泌物、痉挛或结构性狭窄,呼气时空气被“堵在半路”,出不来。这就像在高速公路出口堵车一样,肺泡里的空气“走不出去”,于是残留压力逐渐升高,也形成了PEEPi。
典型的临床场景有:
哮喘急性发作
分泌物阻塞
吸入性损伤等。
三、PEEPi带来的临床危害
无论是气道陷闭还是气道阻塞,最终都导致了PEEPi的形成。这种隐性的正压,对患者有哪些影响呢?
1、加重呼吸负担患者每次吸气时,需先克服PEEPi才能吸进气体,等于是“逆风呼吸”,增加了呼吸肌耗氧。
2、触发呼吸机不同步自主吸气信号不易触发呼吸机,导致机械通气不同步,表现为“呼不上气”或“被憋着”。
3、影响血流动力学PEEPi会增加胸内压,抑制静脉回流,降低心排出量,尤其对低血压或心功能不全患者非常不利。
4、诱发气胸风险肺泡内压持续偏高,可能诱发肺泡破裂,进而形成气胸或纵隔气肿。
四、临床如何应对PEEPi?
1、延长呼气时间降低呼吸频率,增加呼气比(如I:E=1:3或1:4),给空气“足够时间走出去”。
2、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减轻气道阻力,如吸入β2激动剂或抗胆碱药。
3、吸痰清除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避免物理性阻塞。
4、适当设定外源PEEP在某些PEEPi患者中,设置适量的外源PEEP(通常不超过PEEPi的80%),有助于维持气道开放,减少吸气触发难度。
5、监测与评估可通过呼气末暂停法或波形图分析估算PEEPi,做到“有数可依”。
五、总结
PEEPi的形成,往往是气道力学异常的反映,而其
主要机制——
气道陷闭与气道阻塞,分别代表了肺泡与气道结构的不同病理状态。临床上,合理识别并干预PEEPi,不仅能改善通气效能,也有助于减轻心肺负担,提升患者舒适度和预后。
PEEPi虽“隐形”,却并不“无害”,了解它、识别它、干预它,是重症呼吸治疗的重点关注点。
气道陷闭——
气体“出不来”;
气道阻塞——气体“走不快”;
最终PEEPi。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