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糖,作为日常必需品,广泛应用于饮料、食品加工、制药和化工等多个行业。
尽管中国是全球最大食糖消费国,却面临着严重的进口依赖问题。
尤其是国内甘蔗和甜菜种植面积不断减少,白糖原料的95%以上依赖进口,而甜菜种子的高度依赖更是“卡脖子”难题,已成为制约糖业发展的关键瓶颈。
中国该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确保白糖产业的自主可控?
白糖有多重要?
在很多人眼里,白糖只不过是家庭厨房里的常见调味品,或者是各类饮料和食品的基本原料。
白糖的背后却隐藏着远超人们想象的重要战略价值。
除了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白糖在制药、化工等领域也占据着基础性地位。
全球超过120个行业将糖作为基本原料,尤其是在抗生素生产、饮料制造、化妆品及化肥行业中,糖的需求量庞大。
早在1960年,白糖就被列为国家重要的战备物资,成为与粮、棉、油并列的重要资源之一。
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民生需求,更关系到国家的经济稳定和产业链安全。
随着国家对食糖自给率的关注,2020年中国设定了70%的食糖自给率目标,这一目标也被看作是保障国家糖业安全的关键指标。
随着全球食糖消费的增加,中国作为世界最大食糖消费国,面临的依赖进口问题愈加严峻。
即使在2024年,若算上糖浆、预混粉等替代品折算,实际进口糖当量预计将突破607万吨,依赖度高达39.2%。
这一现实,离中国食糖自给率的目标依然遥不可及。
我国的糖料生产情况并不乐观。近年来,糖料种植面积逐年缩减,特别是甘蔗和甜菜的产量出现大幅下降。
从2018年到2023年,甘蔗种植面积减少了311万亩,产量下降了561万吨。
特别是在南方地区,甘蔗的收割面临着较大的自然条件制约,南方的山地和坡地,使得甘蔗的机械化收割极为困难,人工收割不仅劳动力成本高,而且工作强度大。
随着人均糖消费量的增长,尤其是年轻人对奶茶等饮品的喜爱,白糖的消费量持续增加,若国内无法满足需求,必然需要依赖进口。
国际糖市供不应求,中国的进口渠道能否稳定,也是一个值得担忧的问题。
甘蔗产糖量根本不足以供应
在我国,甘蔗主要生长在广西、云南等南方地区,这些地方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对甘蔗的生产形成了巨大的挑战。
尤其是在收割季节,正值雨季,泥泞的土地和陡峭的坡地使得机械化收割几乎无法进行。
甘蔗的收割工作往往只能依赖人工,这不仅增加了劳动强度,还导致了成本的不断上升。
广西、云南等地的甘蔗种植区大多数位于山区和坡地,这些地区的自然条件导致了甘蔗收割的困难。
传统的手工收割方式虽然能够确保收割的完整性,但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
而且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人工收割的费用也在不断攀升,已经远高于国际市场上的糖价。
与国内的高成本相比,国际市场的糖价要低得多。
广西的吨糖成本大约为5700-5800元,而国际市场上的平均成本仅为2600-2800元。
巨大的成本差距使得国内糖业处于竞争劣势,这也是我国甘蔗种植面积持续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甘蔗生产的成本压力,不仅体现在人工收割上,还包括运输、储存和加工等多个环节。
而随着农村劳动力的流失,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越来越难以维持。
许多年轻人不愿从事这种辛苦的农业劳动,这直接影响到甘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甜菜产糖面临怎样的困境?
甜菜曾在中国的糖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上世纪80年代,它的糖产量曾占据中国市场的40%以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甜菜的种植逐渐萎缩,现在只占总糖产量的12%。
这一转折的背后,除了自然条件和经济效益等因素外,最关键的问题是我国对甜菜种子的高度依赖。
在北方的盐碱地上,甜菜的种植优势非常明显。
甜菜不仅耐盐碱,适合机械化收割,而且生长周期较短,能有效利用边际土地。
然而,甜菜产业面临的最大瓶颈是种子问题。国内的甜菜种子依赖进口的比例高达95%。
尤其是用于机械化播种的单粒种子,几乎完全依赖国际市场。
目前,全球甜菜种子市场被少数外资公司垄断,荷兰的安地公司占据35%的市场份额,瑞士的先正达占据25%,丹麦的麦瑞博占据15%。
这些外资公司的市场份额加起来,占据了全球甜菜种子市场的绝大部分。
这种外资垄断的局面,导致我国甜菜产业的自主性严重不足,尤其是在关键技术领域,存在较大的“卡脖子”问题。
国产甜菜种子虽然在糖分和抗病性方面逐渐接近国际水平,但其产量依然低于国际水平。
特别是在种子丸粒化技术方面,国产种子存在较大差距。
进口的甜菜种子在播种后能够精准崩裂,确保发芽率高,而国产种子却容易出现发芽率低和粘连的情况。
这一技术难题,也导致国产甜菜种子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弱。
科研创新与政策支持
面对白糖产业的困境,科研人员和政策制定者正在积极寻求突破。
从国产甜菜种子的研发到机械化种植技术的推广,中国在推动糖业自主化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尤其是在甜菜种子的育种技术上,国内科研机构已经实现了从零到一的突破,部分单胚杂交种子已成功培育出来,未来有望打破外资的垄断。
在国内科研机构的不断努力下,中国已成功育成了部分单胚杂交甜菜种子,这一技术突破标志着我国甜菜种子产业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这些新品种不仅具有较高的糖分含量,还具备较强的抗病性和适应性,为我国甜菜产业的复兴带来了希望。
除了科研突破外,政策的支持也是推动糖业自主化的关键因素。
国家在2017年启动的“种业振兴行动”中,已将甜菜纳入了战略视野,未来将加大对甜菜种植和种子研发的投入。
此外,通过补贴政策和技术支持,鼓励农民种植甜菜,提高种植的经济效益,增强产业的可持续性。
结语
白糖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关乎着民生、经济稳定乃至国家安全。
但中国面临的糖业“卡脖子”问题依然严重。
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中国有望突破外资垄断,实现糖业自主化生产,保障国家糖业安全。
未来,随着国产甜菜种子的逐步推广,甜菜产业的复兴将为中国糖业注入新的动力。
只要在科技和政策的双重保障下,中国的糖业将不再受制于人,白糖的自主生产也将为国家安全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主要信源:
白糖还有哪些你不知道的事——人民融媒体2022-11-03
白糖:成本上升叠加价格下跌 糖厂盈利空间收窄——新浪财经2024-03-14
白糖也要被“卡脖子”了?——大河报2025-03-10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