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和专业的重要性,超过了学校的“光环”
2025 年高考录取季,985 高校的 “光环” 首次遭遇严峻挑战。三所传统强校 —— 吉林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多个省份的录取分数出现断崖式下跌,甚至跌破 550 分,不得不通过降分补录完成招生计划。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高等教育格局的深刻变革。
![]()
一、吉林大学:专业组 “大杂烩” 拖累整体分数
分数暴跌的典型案例
吉林大学在黑龙江省物理类 011 专业组的最低录取分仅 546 分,位次较去年腰斩;广东省物理组 227 专业组排位暴跌至 3.19 万名。这两个专业组的共同点是 “热门与冷门混搭”:既有机械工程、软件工程等王牌专业,也包含生物科学、土木类等冷门专业。考生为避免被调剂到冷门专业,宁可放弃报考。
![]()
专业设置的深层矛盾
吉林大学的困境源于 “大规模招生 + 专业捆绑” 策略。学校本科招生规模超过 1 万人,部分专业组包含 10 余个专业,考生难以精准选择。相比之下,哈工大、东南大学等高校将热门专业单独成组,冷门专业放入提前批,有效避免了分数被拉低。这种 “超短裙” 招生策略,让吉林大学在生源竞争中处于劣势。
![]()
地域因素的隐性影响
长春的城市吸引力不足,也是吉林大学遇冷的重要原因。对比同省的东北师范大学,其师范类专业因就业稳定,分数逆势上涨。而吉林大学的工科专业缺乏地域产业支撑,毕业生去南方就业需面对更高的生活成本,导致高分考生更倾向选择地理位置优越的 211 高校。
![]()
二、兰州大学:地理位置与专业冷门的双重暴击
曾经的辉煌与今日的困境
兰州大学曾是中国高等教育的 “西部明珠”,上世纪 80 年代化学系拥有首批国家实验室,涌现 “一门八院士” 的盛况。
但近年来,受限于兰州的地理位置,人才流失严重,科研实力与招生吸引力同步下滑。
2025 年江西省物理组投档中,临床医学专业最低分仅 584 分,位次暴跌近 5000 位,甚至与工商管理、新闻学等专业 “同组竞争”,堪称魔幻。
![]()
临床医学的冰火两重天
兰州大学临床医学分数暴跌,与全国趋势一致。2025 年广东、山东、浙江等省的临床医学专业普遍遇冷,高分考生更倾向选择 “毕业即就业” 的定向医学生或体制内岗位。兰州大学虽在 2025 年扩招临床医学专业,但因缺乏地域医疗资源支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足,进一步加剧了考生的观望情绪。
科研实力与招生分数的反差
尽管科研实力仍居全国前列(2025 年软科排名第 39 位),但兰州大学的录取分数已接近部分 211 高校。这种反差反映出考生和家长更关注 “就业性价比” 而非学术声誉。
例如,同省的西北师范大学,其师范类专业因包分配,分数反而高于兰州大学的部分专业。
![]()
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林属性的长期困境与破局可能
农林类专业的刻板印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为唯一以农林为特色的 985 高校,长期面临专业偏见。2025 年广西物理组最低分 571 分,山东 579 分,江西 580 分,均跌破 600 分。考生普遍认为 “学农就是种地”,忽视了现代农林科学的高科技属性 —— 如智慧农业、生物育种等专业,已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
![]()
政策红利与保研优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优势在于政策支持和保研率。作为 “新农科” 建设重点高校,其毕业生可享受基层就业补贴、创业扶持等政策。此外,学校保研率超过 20%,远高于普通本科院校,为有意深造的考生提供了跳板。例如,2025 年该校农学专业毕业生中,46% 进入 “双一流” 高校读研,就业学生多流向农业科研院所和国企。
![]()
地域与专业的再定位
杨凌示范区的地理位置虽不占优,但作为中国农业科技 “硅谷”,拥有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政策优势。学校正通过 “产学研一体化” 模式,与企业合作开设 “订单班”,定向培养农业科技人才。这种 “专业 + 就业” 的绑定模式,已吸引部分理性考生报考。
![]()
四、破局之路:高校与考生的双向选择
高校的招生策略调整
吉林大学需优化专业组设置,将热门与冷门专业分开,避免 “捆绑销售”;兰州大学应利用科研优势,开设交叉学科班(如人工智能 + 生态学),吸引复合型人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需加强 “新农科” 宣传,打破 “面朝黄土” 的刻板印象,突出农业科技的前沿性。
考生的理性决策
对于分数在 550-600 分的考生,这三所 985 高校仍具性价比:吉林大学的工科专业、兰州大学的基础学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保研机会,均是 “低分高就” 的选择。但需注意专业选择,优先报考学校的优势学科或政策扶持专业,避免被调剂到冷门方向。
高等教育的分化趋势
2025 年的录取数据预示着高等教育 “马太效应” 加剧:顶尖高校凭借品牌和资源吸引优质生源,而缺乏特色的高校将面临更严峻的招生危机。未来,高校需在专业设置、地域优势、就业保障等方面找到差异化竞争点,否则可能陷入 “高分考生不来,低分考生不够” 的恶性循环。
![]()
分数不是唯一标准,选择适合自己的赛道
985 高校录取分数的 “跌落”,本质是高等教育从 “精英化” 向 “大众化” 转型的必然结果。
对于考生而言,选择学校时应跳出 “唯分数论”,结合自身兴趣、职业规划和家庭条件,理性评估 “投入产出比”。
毕竟,在人工智能和产业升级的浪潮下,真正的竞争力不在于学校的牌子,而在于是否掌握了适应未来的核心技能。
你认为这三所 985 高校该如何扭转招生困境?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