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美专家:中国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仍用中国四千年前就淘汰的产物

0
分享至



中国历史长河里头,总有那么些事儿让外国人觉得新鲜,甚至有点儿摸不着头脑。比方说,最近网上流传的一个说法,是美国专家讲的:中国本身没啥可怕的,可怕的地方在于咱们西方人到现在还在用中国人在四千年前就扔掉不用的东西。这个东西说白了就是刀叉。乍一听挺逗的,但细想还真有道理。

咱们中国人吃饭用筷子,西方人用刀叉,这看起来是小事儿,其实背后牵扯到饮食习惯、文化演变和历史进程。

先说说刀叉的来头。考古学家在浙江河姆渡遗址挖出来的东西,距今大约七千年,那里头有骨头做的刀具。这些刀不是用来打仗的,而是日常切东西吃的工具。



河姆渡那个时代,人们过着采集狩猎加原始农耕的生活,食物主要是谷物和野味,得切开才能下锅或直接吃。骨刀的刃口磨得挺尖锐,能轻松处理这些原材料。这算得上世界上最早的餐刀记录了,比其他地方的类似发现早得多。

接着,四千年左右,在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又出土了骨叉。这种叉子通常有两个或三个尖头,用来叉起煮好的食物,避免烫手。齐家文化属于新石器晚期,那时候人们已经会烧陶器,饮食从生食转向熟食,叉子就派上用场了。

这些发现证明,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早用刀叉这类餐具的群体,当时的欧洲或中东地区,还多半靠手抓或简单石器对付。



为什么中国后来不继续用刀叉了呢?这得从饮食文化的变化说起。中国烹饪技术发展得特别快,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炒、煮、蒸、炸这些手法逐步成熟。食材在做菜前就被切成小块,便于入味和快速熟透。

比方说,炒菜需要火旺油热,东西切小了才能均匀受热。要是食材是大块的,刀叉还能用来切割,但既然已经预处理好,刀叉就显得多余了。叉子叉米饭或面条容易滑掉,刀子在碗里切东西也不方便。于是在商周时期,大概三千年前,筷子出现了。

最早的筷子是竹子或青铜做的,两根细长的棍子,能精准夹起小块食物。考古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青铜筷,造型简单,但功能已经很完善了。筷子不光能夹,还能搅拌、挑起汤汁里的东西,比刀叉灵活多了。

渐渐地,筷子成了主流,东亚地区像日本、韩国也跟着用起来了,因为他们的饮食也偏向预切小块和共享菜肴。



反观西方,刀叉的普及来得晚些。古希腊和罗马时代,人们主要是用刀切大块肉,手抓面包或蔬菜。叉子最早在拜占庭帝国出现,大约十世纪,那时候贵族用它叉食物,避免手指沾染。叉子传到意大利,再扩散到欧洲其他地方,到十六世纪才成为标准餐具。

西方饮食习惯是烤大块肉或整块面包,刀叉正好适合现场切割。比方说,中世纪的宴会,牛排或烤猪直接上桌,用刀切开,用叉固定住。他们的烹饪多是烘烤或炖煮,不像中国那样强调切小块快速翻炒。所以刀叉保留下来了,而且演变成礼仪的一部分,讲究怎么握、怎么切,避免出丑。



这个话题的起源,离不开美国人类学家张光直的贡献。他1931年生在北京,五十年代去美国留学,后来在哈佛教书,专攻中国考古和文化。他1977年编的书《Food in Chinese Culture》里头,详细讲了餐具的演变,引用了河姆渡和齐家文化的证据。

张光直强调,中国饮食文化的进步导致刀叉被淘汰,因为筷子更适应复杂的烹饪。张光直的观点在学术圈传开后,慢慢影响到大众。八十年代,美国报纸和论坛开始讨论中西饮食差异,有人就把他的话简化成“中国四千年前淘汰的产物,西方还在用”,这成了网络热议的标题。实际上,张光直没直接说过这话,但他的研究是基础。

类似观点在其他学者那儿也出现过,比如小林恩·怀特,他研究进食方式的分化,指出筷子和刀叉反映了文明进程的不同路径。



为什么这个说法在美国引起共鸣呢?一方面,中国经济发展快,文化影响力增大,外国人开始反思自家传统。刀叉被说成“淘汰产物”,听起来像自嘲,但其实是承认中国在某些方面领先。另一方面,这事儿接地气,谁都吃过饭,用过餐具。

网上很多人分享经历,比如西方人学用筷子时手忙脚乱,中国人用刀叉也觉得别扭。这不光是工具差异,还牵扯到文化自信。咱们中国人用筷子几千年,没觉得落后,反而觉得方便卫生。筷子能夹起一粒米,也能处理整条鱼,体现了精细和协调。西方刀叉强调切割和征服感,适合他们的狩猎传统。



再深挖点,餐具演变跟社会结构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稻米为主食,需要集体劳作,饮食也偏共享。一桌菜大家用筷子夹,讲究谦让。西方从中世纪起,个人主义强,餐具私有化,每人一套刀叉,避免交叉使用。这跟卫生观念和礼仪规范挂钩。

欧洲文艺复兴后,刀叉变成身份象征,贵族用银器炫富。中国筷子则更平民化,竹筷便宜易得,从皇帝到百姓都用。历史记录显示,明清时期,筷子已标准化,长短粗细有讲究,但本质上简单实用。



考古证据还显示,刀叉在中国没彻底消失。汉代墓葬里有铜叉,唐代有勺叉结合的工具。但整体上,筷子主导了餐桌,因为它适应了中式饮食的核心:多样性和平衡。五味调和,食材切小,筷子能轻松应对。西方直到工业革命,饮食才多样化,但刀叉框架没变。现在全球化时代,中西餐具开始融合,西餐厅提供筷子,中餐馆备刀叉。但根本差异还在,反映了千年积累的文化惯性。



张光直的研究影响持续到现在。九十年代,他的书被译成多语种,激发了更多跨文化研究。2000年后,互联网普及,这个标题式的说法在社交平台火起来。像知乎、Reddit上,帖子讨论中国发明刀叉却弃用,网友贴出考古照片,辩论谁的餐具更先进。有些人说筷子环保,不用金属;别人说刀叉卫生,不直接接触食物。其实没绝对优劣,只有合适不合适。中国四千年前淘汰刀叉,是因为烹饪进步了,不是落后。西方坚持用,是因为他们的习惯没那么大变化。

这个话题还延伸到更广的文明比较。中国作为唯一没断层的古文明,创新多,早早发明火药、造纸、指南针,也包括餐具。但很多发明传出去后,本土演变了形式。刀叉就是例子,中国发明后优化成筷子,西方捡起原版完善。专家们觉得可怕,不是怕中国强大,而是怕自家文化停滞。毕竟,世界在变,固守旧物可能落后。张光直晚年继续推动研究,2001年去世前,还在讲中西饮食的共通点。他的遗产是提醒大家,文化不是孤立的,得互相借鉴。



文化差异不光餐具,还影响健康。筷子用得熟,能控制分量,西方刀叉切大块,可能吃多。研究显示,东亚肥胖率低,跟饮食习惯有关。但这不是绝对,因人而异。专家观点强调,餐具是文化载体,别简单比高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多人因忘关闭自动续费被扣数千元

多人因忘关闭自动续费被扣数千元

新浪财经
2025-09-19 00:24:47
娶30多个老婆,生94个孩子,近200人住一起,印度男:我在做好事

娶30多个老婆,生94个孩子,近200人住一起,印度男:我在做好事

百态人间
2025-09-13 11:37:25
巴萨主帅:夏天我告诉德科‘请给我一名像拉什福德这样的球员’;巴萨门将谈拉什福德的进球

巴萨主帅:夏天我告诉德科‘请给我一名像拉什福德这样的球员’;巴萨门将谈拉什福德的进球

MUREDS
2025-09-19 23:46:04
方媛低调晒出自家豪宅,嫁郭富城后过上贵妇生活,里子面子都有了

方媛低调晒出自家豪宅,嫁郭富城后过上贵妇生活,里子面子都有了

有范又有料
2025-09-18 15:27:28
朝鲜形势一片大好,金将军却一反常态,对俄朝合作提高了警惕?

朝鲜形势一片大好,金将军却一反常态,对俄朝合作提高了警惕?

博览历史
2025-09-18 18:18:04
1小时爆卖230亿!李书福杭州湾库里南,一夜间血洗BBA

1小时爆卖230亿!李书福杭州湾库里南,一夜间血洗BBA

大佬灼见
2025-09-17 13:26:12
59岁王志文参加《731》路演,脸肿又垮轮廓模糊,散发一股老人味

59岁王志文参加《731》路演,脸肿又垮轮廓模糊,散发一股老人味

老吴教育课堂
2025-09-19 12:22:07
说日语的黑哥们儿,在世界级田径赛场上大摆JOJO立

说日语的黑哥们儿,在世界级田径赛场上大摆JOJO立

BB姬
2025-09-18 22:36:38
父母最大的远见,就是在离开人世前,能给子女留下这3样

父母最大的远见,就是在离开人世前,能给子女留下这3样

AGINightingale
2025-08-03 12:00:19
老婆出轨!对方妻子竟提出相同方式进行报复,难道是仙人跳?

老婆出轨!对方妻子竟提出相同方式进行报复,难道是仙人跳?

宅家伍菇凉
2024-03-01 17:47:21
继贾国龙后,第二个叫板罗永浩的人出现,言辞犀利,句句戳他痛点

继贾国龙后,第二个叫板罗永浩的人出现,言辞犀利,句句戳他痛点

千言娱乐记
2025-09-16 19:44:56
vivo果断“出手了”,5800mAh+100倍变焦,16GB+1TB突降1790元

vivo果断“出手了”,5800mAh+100倍变焦,16GB+1TB突降1790元

北境不忘
2025-09-19 09:45:28
女优守屋芳乃工作太辛苦,168大长腿辞职出道拍片

女优守屋芳乃工作太辛苦,168大长腿辞职出道拍片

葫芦哥爱吐槽
2025-09-16 15:27:30
一种玄学:不要长期待家里

一种玄学:不要长期待家里

品读时刻
2025-09-16 09:07:06
这就是较上劲了!皇马边锋就要跟姆巴佩薪资一样,高层很不满

这就是较上劲了!皇马边锋就要跟姆巴佩薪资一样,高层很不满

里芃芃体育
2025-09-20 00:15:04
中南海不住,主席偏要在地下建别墅,3亿投资就建了个烂尾楼?

中南海不住,主席偏要在地下建别墅,3亿投资就建了个烂尾楼?

浩舞默画
2025-09-11 08:29:06
天赋异禀!詹姆斯晒布莱斯增肌照:靠 我儿子现在体格变这么壮了

天赋异禀!詹姆斯晒布莱斯增肌照:靠 我儿子现在体格变这么壮了

直播吧
2025-09-19 11:26:06
身价过百亿,坐拥北京一条街,出门私人飞机,京圈富婆都有谁

身价过百亿,坐拥北京一条街,出门私人飞机,京圈富婆都有谁

素衣读史
2025-05-28 11:58:48
新剧《金式森林》首播,看完4集后,我要说:港剧就应该这样拍

新剧《金式森林》首播,看完4集后,我要说:港剧就应该这样拍

易同学爱谈娱乐
2025-09-19 08:32:17
亲眼见证女儿厌学全过程,我发现,厌学孩子都有个共性:对学习长期失控,内心焦虑,每天都觉得很累

亲眼见证女儿厌学全过程,我发现,厌学孩子都有个共性:对学习长期失控,内心焦虑,每天都觉得很累

青春期父母成长学堂
2025-09-19 22:15:30
2025-09-20 03:35:00
窥史
窥史
历史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包含了无数的宝藏和启示。
2129文章数 8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山东入室被抢男婴到15岁没见过汽车 养家从不让他出门

头条要闻

山东入室被抢男婴到15岁没见过汽车 养家从不让他出门

体育要闻

从轮椅到铜牌 他熬了7年:下个目标唱国歌!

娱乐要闻

全智贤被全面抵制!相关代言评论区沦陷

财经要闻

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

科技要闻

直击iPhone 17开售:消费者偏爱银色橙色

汽车要闻

对话周光:一个技术理想主义者的“蜕变”

态度原创

时尚
健康
教育
旅游
军事航空

卡其裤+蓝衬衫,简单高级

内分泌科专家破解身高八大谣言

教育要闻

外国新闻史重点背诵清单。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军事要闻

卫星图像显示以军坦克集结加沙城周围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