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说了吗,“韩流”又来了!这次不是娱乐时尚,是来中国吃瓜的韩国流动“大军”。周五傍晚,仁川机场就会变身“美食候机厅”——成群韩国年轻人拖着空行李箱,眼睛发亮地刷着中国美食地图。毕竟从“欧巴”到“吃瓜群众”,只要2小时航程就能一键切换!上海水果摊拍瓜听声是必修课,青岛沙滩必须体验“西瓜配啤酒”的混搭哲学,当新的一周他们摸着圆滚滚的肚子返程时,行李箱里那颗纹路完美的麒麟瓜,才是这趟48小时旅行的最佳礼物。
有网友说,在韩国买个西瓜,等于“割肉”——一个普通西瓜150元起,切块一小盒就要50块!瓜皮要丢?有时候还要掏50元垃圾处理费!
![]()
▲图源来自于网络
可一落地中国,仿佛掉进了“西瓜的世界”!韩国博主在中国花15元买下整个瓜,当场惊呼:“太便宜了吧?”没错儿,中国的西瓜价格实惠,根本花不了多少钱,火锅店自助餐的西瓜更是免费无限量供应!泰山顶上,韩国夫妻花10块钱买一大盘西瓜切片直呼“太超值了”。在海底捞,很多韩国人“大快朵颐”外加打包,理由朴实又心酸——“在韩国按片买,来中国按个吃!”
![]()
▲图源来自于网络
2024年11月中国对韩免签一开,上海的韩国入境游客订单暴增。地理便利更是神助攻,青岛飞韩国仅1.5小时,往返机票600元,比首尔飞济州岛还快、还便宜。于是“周末吃瓜地图”火热出炉,青岛栈桥海边,十步之内必有韩语;上海外滩夜晚火锅店,十点后一半韩国人埋头啃瓜;更有硬核玩家直冲广西、新疆瓜田——10多块钱买两个大西瓜,是真正的“吃瓜自由”。
![]()
▲图源来自于网络
大家不禁会问,两国离得那么近,为啥中国西瓜味道和价格这么美?答案藏在两国的土地与政策里:韩国对进口西瓜征收45%的关税。同时又因为缺乏沙质土壤与充足日照,只能依赖高成本温室栽种。结果种出的瓜不仅贵,而且被吐槽远不如中国瓜好吃。
![]()
▲图源来自于网络
反观中国,吴明珠院士团队培育的麒麟瓜、8424等品种,助力中国西瓜产量雄踞全球60%。从田间到火锅店,成熟供应链让商家能用免费西瓜撬动客流——瓜送得大方,自然人潮汹涌。
![]()
▲吴明珠院士早期照片
![]()
▲网友评论
这价格落差,这无限供应,让韩国游客一脚踏入西瓜的平行宇宙,重新定义了水果自由的尺度。
当中国瓜田凭借科技与效率打破价格壁垒,当免签政策打破地理隔阂,西瓜就这样成了特殊的“外交大使”。
中韩之间这一口清甜的“吃瓜自由”,早已超越了味蕾——它甜在政策的便利里,长在科技的沃土上,最终结成了普通人触手可及的幸福果实。
今天,你吃瓜了吗?
农视点述评员 | 梅青云
责编 | 赵宁宁
主编 | 杨公元
监审 | 杨 巍
部分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用温度融化数字,用视角剖析现实,让每一声叹息都被听见,每一份坚守都有回响。《农视点》,看懂生活褶皱里的光——这里没有宏大叙事,只有与你血脉相连、与时代共振的民生力量。
《农视点》属中央新闻网站农视网原创栏目
版权归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所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