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家庭中来了新成员,该怎样做好大宝的心理建设,并让手足之间感情融洽?
当孩子熟悉的成长环境发生改变,该如何让孩子保持健康的心理?
深受大家喜爱的小鼠波波作者露西·卡曾斯敏锐地捕捉到一个家庭随着二宝的降生,父母与大宝彼此情感和心理发生的各种微妙变化:
比如不得不与父母短暂地分离,
比如学着照顾产后虚弱的妈妈,
比如感受到自己不再是亲戚朋友眼中的“唯一”,
比如爸爸妈妈总是忙着照顾小宝……
家里要添新成员,对大宝而言,是一个令他意外又五味杂陈的消息。我的地盘要来个“入侵者”,他会不会夺走爸爸妈妈的爱?会不会瓜分我的东西?这些担心与疑惑怎能不让大宝心焦?
而更让他懊恼的是,令他陷入“逆境”的始作俑者居然还是最亲爱的爸妈,这更增加了他内心的惶恐、不安和愤懑,因而,有时大宝们会用一些强烈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些行为还有可能具有破坏性,甚至是极端的。
其实,大宝们未必是真的在抗拒弟弟妹妹的到来,更多是在宣泄自己的情绪,并从中找寻确定感和可控感,让自己在生活中、情感上,获得安全感。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充足的安全感是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基础指标。对儿童来说,安全感就是对世界、对人的基本信任。当孩子意识到世界是可靠的,生活是美好的,父母及重要的陪伴者是可信赖的,就能获得生存的动力、勇气和毅力。
《扎扎有了小弟弟》不仅为“陷入”成长逆境的扎扎构筑了一个令他心安的成长微环境——恩爱的父母,还通过让他亲历生活变化所带来的情绪跌宕,得到切实而悠长的心理满足——妈妈的拥抱、睡前故事,还有爸爸的深情陪伴。
安全感是生命的底色,影响着一个人的存在状态,对儿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过,安全感并不一定只是在和谐稳定、融洽美好中才能获得,如果能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出现的或是即将出现的不确定中获得安全感,他们的内心会更加笃定、从容,性情更加稳定,他们更勇于探索,也更乐观、自信且独立。
亲手养育了4个孩子的露西·卡曾斯了解孩子心理、生理方面的需求,更了解孩子看世界的眼光。她用近乎白描的方式抒写孩子的心声,以大宝的口吻讲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并叙写了相对圆满的结局:当小宝入睡后,扎扎感受到了爸爸妈妈一如既往的爱。
在这个真实而自由的时空里,孩子有能力为内心的困惑找到出口,为生活的难题找到解决方案,从而让自己更强大。
露西·卡曾斯以活泼的构图,饱满的色彩,浓重的线条,将扎扎的心理状态和爸爸妈妈的生活境况,真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并演绎成一幕幕真实又有爱的家庭场景,散发着迷人的寻常人家的生活气息,每一幅画面,都能令人产生情感共鸣。她用黑白相间的线条,将扎扎一家人的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出来,也拨动着读者的心弦:被一条条黑色线条框住的爸爸妈妈,能突破限制,将爱传递给渴望被关注、被在乎的扎扎吗?
其实,爸爸妈妈始终守护在扎扎身边。从孕育二宝开始,他们就告诉扎扎家中的这一重大事件;
之后郑重地邀请扎扎参与其中,比如去医院探望妈妈和小宝宝,照顾回到家中的妈妈;
当扎扎渴望妈妈即刻的拥抱时,妈妈让扎扎去拥抱小宝宝……
这些做法既让扎扎感到自己依然是家中重要的一员,也让他在变化的生活中,感受到爸爸妈妈一如既往的爱。而让他去和小宝宝拥抱、互动,也唤醒了他作为哥哥的责任心,让他和小宝宝建立起手足相连的情感。
作者用看似随兴的笔调,将扎扎百转千回的心思刻画得细致入微,也让扎扎通过日常的一些小事,与小宝产生了连接。当大宝获得安定感和把控感时,他对小宝宝到来的抗拒、对未知的恐惧,也就逐渐降低了。让孩子在故事中充分体验这种未知可能带来的不安全感并加以疏导,孩子会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真实的安全感。
露西·卡曾斯不只拘泥于故事主人公扎扎,还通过扎扎的视角,描画了扎扎的爸爸妈妈。他们和无数父母一样,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为孩子们慷慨付出,但也会因为应付不过来而有所疏忽。这又何妨?
稳定而融洽的家庭关系,友善而和睦的生活氛围,是给予孩子安全感的基石。让孩子在未知生活的不确定性中,依然感受到爱与温情,就能让他们获得成长的动力,以及面对一切的勇气和信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