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蝉鸣裹着热浪漫进热搜,汪苏泷与张碧晨的名字被推上风口浪尖。谁能想到,一个月前那场被镜头记录的聚餐里,两人还在那英的饭局里聚餐,像极了十年前他们互称"人间仙子"时的纯粹模样。大屏幕切到两人牵手合唱的镜头,台下荧光棒连成银河,谁都以为这段"创作型歌手+实力唱将"的双向奔赴会永远甜下去。
![]()
弹幕瞬间炸开,有人翻出十年前的创作手札——汪苏泷的作曲署名明明白白签在歌谱第一页;有人翻出音乐平台的版权登记,"汪苏泷、张碧晨共同创作"的字样刺得人眼睛疼。可这哪是单纯的原唱之争?当"原唱"二字被流量反复咀嚼,背后是综艺邀约的咖位权重、商演报价的数字跳动、粉丝群体的势力划分。曾经共饮一杯茶的人,如今要抢同一块名为"作品归属"的蛋糕。
张碧晨工作室的律师函来得比秋雨还快,汪苏泷的粉丝在超话里翻出十年前的聊天记录——"这歌是给你写的,你唱得好我才安心",却被解读成"蹭热度"的证据。
![]()
聚餐时的桂花糕早凉了,就像那些"仙子"间的私语。娱乐圈最残酷的从不是明枪暗箭,而是你捧着真心当月光,别人却举着算盘数星光。当"利益"二字成了丈量友情的尺,再深的羁绊也会在"版权归属"的石碑前,撞得头破血流。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