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今年年初,大批美国网友出现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两国网友也开始“对账”。对美国网友来讲一下子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当聊到医疗话题的时候,发现中美看病费用差距明显。
在中国做CT仅仅需要200元,而在美国则需要7000美元,相当于5万人民币,这样的差距也让人震惊,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何差距如此明显?
![]()
![]()
价格鸿沟
中美医疗账单的对比,常让人产生是不是多看了一个零的恍惚。在中国三甲医院,一次常规CT检查,费用稳稳落在200至800元人民币区间。
这笔钱,在国内或许是一顿像样的聚餐,或是一件普通衣物。
![]()
然而视线转向美国,同样的检查项目账单却赫然写着7000美元,约5万人民币,价格瞬间飙升几十乃至上百倍,足够普通美国家庭几个月的食品支出。
这天价账单的杀伤力,在急救环节更是显露无遗。一位美国网友的留言道尽心酸,一次并不复杂的救护车转运,竟让他背上了3000美元的债务。
![]()
这惨痛教训让他立下血誓,今后伤得再重,爬也要自己打车去医院,绝不再碰急救电话。
反观国内,普通城市一次非长途救护车服务,收费通常在几百元人民币范围内,普通工薪阶层完全负担得起。
![]()
费用差距的冲击力,在与收入的对比中更显尖锐。美国银行2024年将全职员工年薪基准调升至5万美元。看似不少?
可一次救护车就叫价3000美元,后续的诊疗、检查、药物费用更是无底洞。对月入三四千美元的普通美国家庭而言,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足以让家庭财务瞬间崩塌。
![]()
反观中国工薪阶层,医保覆盖下,一次CT检查的花费通常不会超过月收入的十分之一。这巨大的账单差异,是两国普通人医疗安全感最直观的分野。
![]()
美国体验
2025年3月,一位美国小伙在社交媒体分享了他的中国就医震撼体验,预约医生一天内搞定,全程数字化操作丝滑流畅。
相比他在美国提前数月预约专科医生的痛苦经历,中国医院的效率堪称闪电战。
![]()
更让他瞪大眼睛的是成本,在中国,一次普通门诊预约费仅约29元人民币,而在美国无保险情况下,仅门诊基础费用就可能高达300美元以上,约2175元人民币。
他由衷感叹,在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下,中国竟能维持这样一个高效运转的医疗系统,实在令人震撼。效率之外,体系的公平性与整体表现更引人深思。
![]()
英联邦基金会2024年9月发布的权威报告,将美国与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等九个高收入国家卫生体系进行多维度对比。
结果令人大跌眼镜,尽管美国医疗支出全球第一,其整体表现却在十国中垫底,尤其在医疗可及性、公平性和医疗成果方面惨不忍睹。
![]()
报告直指,美国人病情更重、死得更早,且难以负担基本医疗服务。具体来看,在医疗可及性和医疗成果上,美国均排名倒数第一。
研究揭示,美国人在十国中预期寿命最短,75岁以下人群可避免死亡率最高。在公平性方面,美国倒数第二,低收入群体、少数族裔获得优质医疗服务的障碍巨大。
![]()
行政效率同样倒数第二,医生和患者常深陷保险审批和复杂计费的泥潭。
联邦基金会专家雷金纳德·威廉姆斯一针见血,美国医疗系统的繁文缛节,正在吞噬医患双方宝贵的时间和金钱。许多国家通过立法和标准化支付简化了体系,让费用预期变得清晰可控。
![]()
报告核心结论发人深省,美国是唯一明显的异常值。其他九国虽体系各异,但都实现了某种形式的全民覆盖,确保了医疗服务的自付费用可控,从而提升了可及性与可负担性。
当其他国家以相似支出获得更好健康产出时,美国却陷入“高投入、低回报”的困局。
![]()
![]()
体系大比拼
面对体系性困境,美国的政策调整却令人忧心。2025年7月初通过的“大而美”法案,在推行部分税收减免的同时,矛头直指医疗补助等社会保障网。
该法案计划未来十年在医疗补助领域削减近万亿美元资金,并提高受益人的准入门槛和标准。
![]()
亚利桑那州民主党参议员马克·凯利痛心疾首地指出,选择给最富裕群体和大企业减税,代价是将1700万美国人踢出医保覆盖范围,这是一种冷酷的选择。
同时,该法案还大幅收紧了对低收入家庭的食物援助资格,并将申请年龄上限提高,预计再削减2300亿美元。这些举措无疑将加剧底层民众获得医疗和基础生活保障的难度。
![]()
反观中国,其医疗体系的核心支柱,基本医疗保险,展现出强大的覆盖力与稳定性。2023年,全国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达13.34亿人,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
同年医保基金总收入3.35万亿元,总支出2.82万亿元,当期结存超5000亿元,累计结存近3.4万亿元,整体运行安全稳健。这张覆盖全民的医保网络,构成了抵御疾病风险的经济基石。
![]()
普通民众的真实体验更具说服力,2024年8月,在杭州工作的法国小伙“titi”一篇题为《为什么中国的医院这么快》的中文帖子火爆网络。
他详述了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的周日就诊经历,感到乏力后前往全科门诊,医生开具血常规检查,抽血后仅半小时即拿到结果。
![]()
医生判断无大碍,未开药,仅建议休息,全程高效顺畅。titi直言震惊,并对比了法国的常态表示,在法国,看诊后如需进一步检查,预约等待数周甚至数月很常见。
除非紧急情况随救护车入院,否则平时小病都找私人诊所医生。他对中国医院一站式快速完成检查并获取结果的服务模式表达了深深的感激,承认此类高效服务在法国尚未普及。
![]()
![]()
中美医疗账单上的天文数字差,是两种社会制度、发展理念。美国体系在尖端技术、创新药物研发上光芒耀眼,却困于高昂成本和公平缺失;中国模式以高效集约和全民覆盖见长,用有限的资源守护了最大规模人口的基本健康权。
不少外国友人在体验中国医院后的感慨也能看到,中国在于用强大的公共组织能力上的优势,就像编织了一张普惠的安全网,让CT检查200元成为可能,让急诊不再因费用而却步。它或许不够奢华,却实实在在托住了亿万普通人的生活底线。
![]()
网络时代的信息对账,不是为了争个孰优孰劣,而是为了看清差异背后的逻辑与国情。与其盲目羡慕彼岸的“月亮”,不如珍视脚下土地所构筑的屏障。
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安稳草窝,当健康有托底、看病不破产成为一种普遍的安全感,这本身就是一种值得守护的珍贵价值。在生命与健康面前,适合自己的,才是真正的好。
![]()
主要信源
数据盘点2023年全国医疗保障惠民生“成绩单” “稳”字透出幸福感——2024-07-26 10:29来源: 央视网
“为什么中国的医院这么快?吸血只需要一分钟!”法国小伙杭州就医后,“散装”中文小作文走红网络——鲁中晨报2024-08-01
高收入国家医疗体系排名,“美国垫底,是唯一明显异常值”——观察者网2024-09-19
红网短账号,2025年1月15日,《美国网友因TIK TOK或遭封禁涌入小红书,中美网友交流对起“医疗账”,“中国医院CT花200到800人民币,美国要 7000美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