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LION
你是否也经历过这样的日常?早上刚坐下,就被群聊消息轰炸;正专注做事时,又被临时会议打断;下班后手机依然响个不停……数据显示,中国职场人平均每天被打断8.7次,真正能专注工作的连续时间不足2小时。我们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工作时长越长、会议越多,反而离“高效”越远。
当“随时待命”变成默认规则,我们失去的不只是休息时间,更是对自我价值的掌控感。
真正的职场竞争力,不在于你能在凌晨三点赶完PPT,也不在于996式的自我感动,而在于能否用有限时间做出高质量的结果。在AI工具席卷职场的今天,与其在碎片化的时间里焦虑内耗,不如让工作回归本质。
或许,职场生存法则,是学会“少做,但做好”。
本文选自美国软件公司Basecamp的创始人贾森·弗里德和戴维·海涅迈尔·汉森的作品《重来3:做得更少,但赚得更多》的第三部分《捍卫你的时间》
点击上方链接,即可优惠购书
一、重构工作时间
40 小时足矣
每周工作40小时就足够了。足够你干出优质的活儿,足够你保持竞争力,足够你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无须熬夜赶工,无须周末加班,也用不着说什么“我们正处在紧要关头,所以这周必须要工作70~80小时”之类的话。都不需要。
每周工作40小时,也就是每天工作8小时。说实话,8小时是很长一段时间了。从芝加哥直飞伦敦大约是8小时,你坐过这种横跨大西洋的航班没有?真是漫长的旅途!你总觉得,就快到了吧,可看看时间,还有3小时呢。
你的每一个工作日,都好比从芝加哥飞到伦敦。可为什么在飞机上的时间显得比办公室里长呢?那是因为在飞行途中没人打扰你,时间是连续的。你感觉这段时间很长,因为它确实很长!办公室里的时间让人感觉比较短,是因为它被分隔成了十几个零碎的小段。绝大多数人的一个工作日并没有工作8个小时,而是只有两三个小时。余下的时间都被会议、电话会议和其他干扰给窃取了。因此,你虽然在办公室里待满了8小时,可感觉上像是只有两三个小时而已。
现在你可能在想,把所有事情塞进每天8小时、每周40小时的工作时长中,压力也太大了吧。并不是,因为我们从不硬塞。我们不会急吼吼地赶工,不干那种填鸭式的事儿,而是以从容的、可持续的步调工作。到了周五下午5点钟,本周的40小时完成之时,若是还有活儿没做完,下周一上午9点接着再做就是了。
如果按照每周40小时的步调,你想做的事情做不完,那么你需要锻炼自己的选择能力,把真正该做的事情挑选出来,而不是延长工作时间。在我们认为“必须要做”的事情中,绝大多数压根就没必要。这是个选择,而我们的选择往往都挺糟糕。
把不必要的事情砍掉之后,余下的就是你真正需要做的了。这时,你需要的就是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5天。
高质量的1小时
切分60分钟有很多方法:
1x60=60
2x30=60
4x15=60
25+10+5+15+5=60
上面这些算式的结果都是60,可效果却完全不同。数字一样,可质量完全不同。我们追求的一小时,是1x60。
分成数段的1小时并不能算是1个小时,只能算是零碎时间的堆砌。如此低质量的输人,真的很难做出任何有意义的事情。高质量的1小时是1x60,不是4x15。高质量的一天至少应该有4x60,而不是4x15x4。
时间被切割成零碎的小段后,你很难高效率地工作,但你会很容易感受到压力:你用25分钟打了个电话,接下来花了10分钟跟一个拍你肩膀的同事聊了会儿,手头上的事情刚做了5分钟,有人叫你去参加讨论,结果你在一件根本无须占用你注意力的事情上又浪费了15分钟,最后你只剩下5分钟来做想做的事情了。难怪人们会变得脾气暴躁。
而且,在你努力一心多用、应付场景转换的时候,你必须得把缓冲时间考虑进去。头脑放下上一件事,转而处理下一件事的时候,是需要时间的。就这样,当时钟走到了5点时,理论上你已经在办公室里待了8个小时,可你却在自问:“我今天到底都干了些什么?”你知道自己人在这里,可一个又一个小时都是轻飘飘的,因此它们都不留痕迹地溜走了。
仔细审视一下自己的时间。如果你的时间都是零碎的小段,是谁,或什么原因把它切分成了这样?是其他人在干扰你,还是你在干扰自己?你能做出哪些改变?在1个小时内,你在同时处理几件事?一次做一件事的意思,不是这件事做完,下一件事就飞快接上,然后再来处理第三件,而是说,一次投入好几个小时(一整天更好)去做一件大事。
问问自己:上次你能把完全不受干扰的3个甚至4个小时留给自己和工作,是什么时候?
二、打破效率陷阱
比别人更努力,就能出类拔萃?
就算你再怎样努力,也没法超过全世界所有人。在这世上的某个地方,总会有人愿意跟你一样卖力,跟你一样渴望成功…或许比你更加渴望。
你可以比别人工作得更努力、时间更长--能做出这种假设,就说明你高看了自己的努力程度,低估了别人的付出。你干了1001个小时,别人干了1000小时,这对你的输赢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更糟的是,管理层赞扬这样的员工,认为他们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因为他们始终待命,随叫随到,永远在工作。这是对职业道德的严重曲解,同时也是“工作过度”的典型案例。
良好的职业道德指的不是随叫随到,而是说到做到、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天的事。尊重工作,尊重顾客,尊重同事,不浪费时间,不给别人制造不必要的麻烦,不做瓶颈。职业道德指的是做一个最根本的好人:值得他人信赖,是令人愉快的工作伙伴。
那么,如果出类拔萃的关键不是比别人更卖力,又该是什么呢?
有些人之所以能出类拔萃,是因为他们有天赋,有运气,遇上了天时地利;因为他们知道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推销自己的创意;他们知道什么东西能打动人,会讲故事,知道哪些细节重要,哪些不重要;无论身处何种情境,他们既能看清大局,也能看到细节,而且懂得如何抓住机遇,顺势而为。成功的因素还有很多很多。
所以,把“比别人更努力”的念头从脑子里清除出去吧。别再把职业道德跟超长的工作时间画等号。它既不能帮你领先步,也不能帮你冷静下来。
点击上方链接,即可优惠购书
三、建立可持续的职场生态
俄罗斯方块
共享日程表是现代社会最具破坏性的发明之一。它引发了太多干扰和纠缠,制造出了太多麻烦。
在Basecamp,要想看到别人的日程表,你得跟人家直接协商,这可是个漫长的谈判过程,不是自动开放给你、唾手可得的便利。你必须要有理有据,才能达到目的。你没法直接找到某人的日程表,找到一个空档,然后插个标记把那个时段占上。这是因为在Basecamp,没有一个人能看到其他人的日程表。
这简直是对通行做法的公然违背啊--在我们研究过的公司里,几乎每一家都与此相反。在绝大多数公司,每个人都能看到其他人的日程表。一个人的日程表不仅是公开的,还经过了改进和优化--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去添上一笔。人们得到鼓励,可以非常高效地用各种花花绿绿的色块,把别人的一天切分成一个个30分钟的碎片。
最近你看过自己的日程表吗?你自己填上的内容有多少,其他人填上的有多少?
当你毫不费力就能在别人的日程表里添上几笔的时候,那么,你对“工作时间被切割得七零八碎”的问题就无须感到惊讶。更有甚者,如果你允许一个人轻轻松松就能召集到另外5个人开会--因为软件会自动找到每个人的空白时段--那么6人会议的数量必将暴增。
占用别人的时间应该是个极为繁难的事情才对。同时占用好几个人的时间,这种操作应该复杂到想想就头大,让绝大多数人试都懒得试--除非要商议的事情万般重要!开会应该是万不得已的手段,尤其是大型会议。
别人占用你的时间无须付出任何代价,可你的代价却大了去了。只有拥有充足的高质量时间,你才能做出高质量的工作。因此,当某人把时间从你手中夺走的时候,就相当于毁掉了你“踏踏实实地工作了一天”的成就感啊。真正取得进展才会让人感到由衷的满足,光是嘴上说说可不行。但这种满足感被人抹杀了。
如果你对自己的大多数时间都掌控不了,那你就不可能冷静下来。你会经常感到压力,觉得自己安心做事的能力被人夺走了。人们很容易为共享日程表找到辩白的借口:“我只不过是在发出邀请嘛!”可没人好意思拒绝别人的邀请,没人希望被别人看成“很难打交道”或“请不动”。可以被人随意添加的日程表就好像俄罗斯方块游戏,不好意思拒绝,就只能任由方块一个接一个地掉落下来,直到自己的一天被堆砌得满满当当--游戏结束。
如果没有软件帮助,你就懒得去安排会议,那就干脆别折腾了。这说明这个会议压根就没那么重要。
即时回复
对即时回复的期待犹如一根导火索,引发了太多的险情。
先是有个人给你发了封邮件。如果几分钟内没有收到你的回复,他们就给你发条消息。还是没回音?那他们就给你打电话。然后他们就会问别人,你上哪儿去了。于是那个“别人”就把上述过程重复一遍,好引起你的注意。
突然之间,你就被人从手头的事情中拽走了。这是为什么?是十万火急的事吗?那行,没问题!他们没错。可如果不是急事呢?几乎从来都不是急事--那他们就不该这样做了。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对即时回复的期待都是毫无道理的。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实时沟通工具侵人日常工作--尤其是即时信息系统和群聊工具--对即时回复的期待已经成了常态。这不是进步。
人们一般是这样想的:如果我能飞快地发消息给你,你就也能飞快地回复我,对吧?技术上说,没错;但现实中,这是错的。你把消息发给别人的速度有多快,跟人家回复你的速度没半点关系。决定回复速度的是沟通内容本身。紧急事项?好的,回复你。你想让我把上周发给过你的东西再发一遍?这事可以等。你想问个问题,但其实你自己也能找到答案?这事可以等。你想知道3天后客户几点到?这事可以等。
试试看。说完你要说的,然后回去工作,心里不作任何期待。等到对方有空、能够回复你的时候,你自然会得到回复的。
如果对方没有立即回复你,并不是因为他故意不理你--很可能是因为在工作。你等着的时候就没有其他事情可做了吗?等一等不要紧,天不会塌下来,公司也不会倒闭。它只会变成一个更加冷静、镇定,工作起来更舒服的地方。对每个人都一样。
点击上方链接,即可优惠购书
文末福利:关注“蓝狮子图书”公号,点赞和在看,转发本条推文至朋友圈;并在评论区留言,谈谈你关于职场上如何时间管理的做法,小狮子将抽取一位幸运读者赠送《重来3》一本~
书评人征集:希望成为“蓝狮子图书”优质书评人的书友们,欢迎添加馆长小狮子官方号:lanshizi321,加入我们~
‼️添加馆长·小狮子:lanshizi321,加入书友群,还有更多及时资讯福利等着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