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美国和日本的贸易摩擦在2025年闹得沸沸扬扬,尤其是特朗普上台后就把关税当成了家常便饭。事情得从年初说起,特朗普1月20日就职后,就开始推行他的“美国优先”政策,4月2日直接宣布对全球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日本作为美国的主要贸易对象,顺差那么大,自然成了重点目标。
起初,日本被征收24%的关税,但特朗普给了90天的谈判期,希望通过讨价还价换取更多好处。日本那边,石破茂10月1日刚上任首相,本来想在经济上稳住局面,结果遇上这个棘手事。
谈判从4月17日正式启动,日本派出了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正领衔的团队,去华盛顿和美方周旋。美方要求日本开放汽车市场、增加对美投资,日本则希望把关税降到最低。过程拖拖拉拉,中间有好几次僵局,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反复施压,说如果不合作就加码到25%。日本国内压力也大,自民党内部对石破茂的领导力有质疑,尤其是上议院选举在即,大家担心经济受冲击。7月7日,特朗普正式发信给石破茂,威胁8月1日起征收25%关税,这下日本急了,赤泽亮正赶紧飞过去继续谈。
经过八轮谈判,7月22日终于敲定协议:美国对日本商品征收15%的关税,比原来的威胁低了10%,但比特朗普上台前的1.6%高了不少。日本承诺投资5500亿美元到美国制造业,特别是能源和半导体领域,还同意开放部分汽车和农产品市场,比如大米和牛肉。
美国那边,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大肆宣扬,说这是“史上最大协议”,美国拿走90%的利润,日本市场向美国产品敞开大门。协议细节包括汽车零部件关税也降到15%,没有数量限制,这对日本汽车业算是个喘息,但整体看,日本让步更多。
协议一出,日本股市倒是反弹了,日经225指数涨了3.5%,丰田、本田这些车企股价跟着蹭蹭上涨。大家觉得总比25%好,短期内避免了更大损失。但日本国内反应两极分化,自民党在上议院选举中丢了多数席位,石破茂本来就摇摇欲坠,现在被指责“卖国”。媒体报道说他打算8月底辞职,理由是选举失利和贸易压力太大,虽然他本人否认,但党内声音越来越多,认为他没守住底线。韩国那边看到这个,慌了神,赶紧评估自己的谈判策略,担心特朗普下一个目标就是他们。
转到美国这边,特朗普看起来风光无限,说美国捡了大便宜,制造业要复兴了。但不少专家不这么想,尤其是保罗·克鲁格曼,这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7月25日在纽约时报发文,直批特朗普的“交易艺术”蠢到家了。
他点出,美国花了几十年谈判才把关税壁垒降到低点,现在一下子倒退回去。15%的关税听起来是胜利,但对比以前的1.6%,翻了近十倍,而且欧盟和其他国家很可能跟进,全球贸易新常态就是高关税。这笔账最终谁买单?克鲁格曼说,外国企业不会傻乎乎地自己扛,成本会转嫁给美国进口商,然后再推给消费者。
事实摆在那,美国的去工业化已经很严重,日用消费品基本靠进口。自给自足?那得花大工夫重塑供应链,可特朗普的政策没配套措施。征收关税,结果就是企业成本涨,商品价格跟着水涨船高。克鲁格曼举例,汽车业本来就竞争激烈,现在进口零件贵了,美国车企要么涨价,要么利润缩水,消费者买车得多掏钱。长期看,这可能引发通货膨胀,或者反过来导致需求降,经济陷通缩。美元汇率也会受影响,贬值风险大,拜登时期加息积累的成果可能白费。如果美联储顶不住压力降息,负面连锁反应会更大。
其他美国专家也附和这个观点,比如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玛丽·洛夫利,她说协议缓解了25%的威胁,但对美国车企不利,日本供应商相对更有竞争力。底特律的汽车工会直接叫苦,说这协议是“坏交易”,因为对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关税还保持25%,美国本土制造商吃亏。
智库分析显示,高关税会让美国GDP增长放缓0.7个百分点,就业岗位也受冲击。特朗普宣称的5500亿美元投资,听着诱人,但实际落实起来,日本企业得从本国转移资金,短期内美国制造业复兴不现实。更何况,利润90%归美,这条款日本没正式确认,看起来更像是特朗普的单方面吹嘘。
日本的让步有其无奈,石破茂上台后就面临党内派系斗争,加上选举连败,贸易成了救命稻草。他在2月访美时就提过“投资换关税”的想法,现在算部分兑现。但长远看,日本经济依赖出口,高关税会伤及汽车和电子产业,占GDP的比重不小。
东京的分析师说,这协议给日本“短暂喘息”,但如果特朗普继续施压,其他领域如钢铁和铝的50%关税还没解决。日本可能转向加强与中国的经济联系,分散风险,毕竟北京的反应给了东京信心,早前中美贸易摩擦时,中国强硬反击让美国让步,日本想学但底气不足。
美国消费者是最直接受害者,超市里的进口商品价格已经开始调整,电子产品、汽车配件都贵了点。美联储的报告显示,关税推高了输入性通胀,家庭开支增加。企业界抱怨,供应链乱套,本来全球化分工高效,现在被迫本地化,成本翻倍。特朗普的政策全凭个人意志,忽略了美国工业化的客观现实,市场经济不是他一张嘴就能操控的。克鲁格曼强调,特朗普想当“关税人”,但忽略了反弹力道,历史证明保护主义往往适得其反。
总的来说,这协议表面特朗普赢面大,但深挖下去,美国吃亏的地方不少。克鲁格曼气炸不是没道理,高关税的代价最终落在自家头上。日本妥协了,但特朗普捡的“便宜”可能是个坑。贸易战没赢家,这话老生常谈,但现实就是这么接地气,大家都得为短期政治买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