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之后开始往南偏移,如同“烤肉”一般,夏至之后翻个面,从此进入了全年气温最高的一段时间,钓鱼人的苦日子也就来了。酷热的天气,喘气都是热的,最低温度开始飙升,早晚都不见一点凉爽,这种鬼天气出门钓鱼,中暑的几率高不说,鱼口也非常差。不过气温高有的鱼反而好钓,那就是鲢鳙。
一、习性
要说春夏秋三季都比较好钓的鱼,其实只有鲢鳙。鲢鳙属于喜欢怕寒的一种鱼类,在春季开口比其他鱼都晚,在秋季停口比其他鱼都早,全年不进食的时间是最长的。但是鲢鳙又是常见鱼类中生长最迅速的一种,这是因为很多鱼类到了凉爽的秋季开始贴秋膘,而鲢鳙从夏季就开始了。夏季的鲢鳙能吃,跟食物分布的关系也非常密切。气温越高水中的藻类、浮游生物、枝角类越多,鲢鳙的食物自然更加充足。盛夏的鲢鳙依然好钓,这是因为鲢鳙有很强的耐高温能力,水温在38度左右时也能正常进食,这是其他鱼类都达不到的水温高度。
二、天气
钓鲢鳙主要是钓浮为主,几乎是不会采用钓底的方法的,除非水面总体都非常浅。因为钓浮的缘故,自然是风不大的天气最佳,因为风力小首先是不会把钓组吹跑,其次是不会把诱饵吹跑,会更加利于窝点的形成。鲢鳙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会在不同的水层活动,大致有气温越高活动的水层越浅的特点,要是遇上刮风下雨的天气时,肯定会在深水层活动。这是因为鲢鳙耐酷热不假,但是绝对不是喜欢酷热。气温越高活动水层越浅,完全是因为鲢鳙对水中溶氧需求比其他鱼类更高的缘故,所以当凉爽天气深水不缺氧时,肯定不会在浅水层活动,那么找鱼层的难度就增加了。所以晴天、多云,并且风力不大的天气,都适合出门钓鲢鳙。
三、钓位
跟众多中上层鱼类相似,钓鲢鳙好像没有钓鲤鱼等底层鱼类一样,有找鱼道、鱼窝的特点。这是因为底层鱼类进食往往会有一些路线,路线上的一些点称为鱼道地形。不觅食的时候喜欢躲在在水底的某些区域,这种位置就成为鱼窝。鲢鳙的活动跟水底的环境一点关系也没有,无非是气温高在浅水层活动,气温低在深水层活动。所以想要钓鲢鳙,基本不用找什么特殊地形,找个比较舒坦的位置就行,食物分布才是鲢鳙会到这里的关键。但是一定要注意,鲢鳙的滤食性鱼类特点,食物分布在全水面,而不是在浅水,所以说鲢鳙是肯定不靠边的一种鱼类,所以还要注意离岸距离,要钓深远才行。
四、钓法
鲢鳙的钓法非常简单,主要有这样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第一是诱饵,大量诱饵的投喂是鲢鳙进窝的关键,一般来说都是使用商品饵。因为自制的饵料达不到手竿状态要求,自制的窝料比重也未必合适,所以一般是通过频繁抽窝的方式聚鱼,所以用饵量非常大。诱饵的关键是比重小、雾化好,理论上凡是这样的饵料都可以用来钓鲢鳙,如果味道还浓郁一些就更好了。第二是垂钓原理,鲢鳙不存在吃口,也就是说不像其他鱼一样咬饵料的时候也咬住了鱼钩,因为鲢鳙是滤食性鱼类。垂钓的原理是鱼钩在饵料雾化层,鲢鳙过滤食物的时候把鱼钩喝了进去。有个不怎么恰当的比喻,就如同人们喝汤的时候把菜叶子喝了进去。
手竿钓的时候要注意钩间距的大小,发窝之后只在上钩挂饵,让饵料雾化下沉到下钩所在的水层,所以要根据目标鱼的大小,饵料的比重,风力大小等等,确保下钩在雾化层,这就是钓鲢鳙的关键所在。敬请关注收藏点赞,每天准时更新,谢谢各位钓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