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行业最近又成了舆论焦点。
刚过去的6月,地产界老大哥滨江物业主动撤场杭州下沙某小区,闹得沸沸扬扬。只因新业委会成立后,立马开启了续聘物业费8折的操作。物业算了笔账,如果再降价肯定亏本,还会下降服务品质,无奈官宣撤场。
降价就一定能续聘?萧山区的东旭府小区,物业费从3.1元/平方米降至2.3元/平方米,但仍被解聘,业主直接放话:我们更看重品质。
近日,连位于“宇宙中心”奥体板块的春江彼岸小区也传出原物业龙湖“被解聘”的消息……
物业“换血潮”的疾风吹遍了全国,也吹到了杭州。“换物业”的背后也是原因各异,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本该“相亲相爱”的业主与物业之间为何画风一转关系如此剑拔弩张?这波物业“换血潮”缘何而来?那些换了物业的小区,后来都怎么样了?
业主与物业的“相爱相杀”
理性评估“质”与“价”是关键
在这层“相爱相杀”的关系中,业主觉得物业光拿钱不办事,优质物业面对业主要求的费用腰斩,选择退出——而这场博弈中,似乎没有赢家。
近期,万物云、中海物业等头部企业正主动剥离低效项目。重庆至少有10家物业因物业费“腰斩”集体撤场,导致小区陷入“垃圾围城”的窘境。而杭州某高端小区却上演了反转剧情:业主自发筹款补贴物业费,最终留住了原物业。
杭州上城区某小区物业负责人算了一笔账:人力成本占物业费的60%-70%,最低工资标准逐年上涨,倒逼企业缩编或降低服务标准。“2.5元/平方米的物业费,放在十年前能请到本科毕业的管家,现在连保洁都难招。”一位从业15年的项目经理坦言。
怎么破局?部分小区开始探索“质价相符”模式。上海某社区通过业主投票,将物业费从2.8元上调至3.5元,同步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每季度公示服务达标率。一年后,投诉量下降40%。
“行业亟需回归服务本质,避免‘低价竞标’的恶性循环。”一位物业协会内部人士告诉我们,业主的觉醒或许是一剂良药——换物业不是简单地“换人”,也不要“为了换而换”,而是理性评估“质”与“价”的平衡。
那些换了物业的小区
如今怎么样了?
设施老化、环境掉队、体验滑坡……面对这些高龄小区常见的宿命,交付已有18年,成都南延线门户的城南名著小区,在去年3月更换了物业。自此,老小区开启了一场“换装”,上演了一出颠覆认知的“逆生长”。进驻不到10个月,新物业完成园区新增87盏路灯、8台人行门禁、修复路灯线路,连存在隐患的井盖雨篦子也悉数整改。业主连连点赞“细节见真章”。
那么,换了物业就一定万事大吉?也不尽然。
重庆某小区新物业进场后,绿化维护从每周2次缩水为每月1次,保安从12人减至6人,业主感叹:“省下的物业费,全变成了糟心钱。”
西安红盘缤纷南郡更换物业后,问题层出不穷。电梯故障长达两个月未能修复,物业费还比市场价格高。更令人震惊的是,有业主在电梯内被困半小时,物业却迟迟未到。
就在杭州拱墅区,某商品房小区去年把服务了多年的原物业“扫地出门”,更换了新物业。“当时业委会也很辛苦,拉群、挨家挨户敲门解说换物业的必要性。”不少业主还依稀记得当时的场景,可一年后,业主群里的抱怨刷屏:“新物业连楼道灯坏了都要拖三天,早知道不换了!”“原先的管家经常会来巡楼,看看业主有什么需求,打个招呼。还会提醒我们要下雨了记得收衣服。有些业主还会把家里密码告诉她帮忙关个窗。换了物业后,管家就是很机械发温馨提示,再无交集。”
对物业不满意,换换换!而具体操作过程中,往往无形中埋下多重隐患:原始图纸丢失、维修基金账目不清、新老物业互相推诿……北京某小区因交接纠纷,导致垃圾清运停滞两周,最终由街道办紧急介入调停。
“一句‘我们换了物业’,就把一些关键的细节对接归结为‘历史遗留问题’,最终滋生了不好的服务体验。”一位社区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换物业并非“一换了之”,业主需权衡初心与必要性。数据显示,约30%的小区在更换物业后遭遇服务滑坡。重点是,这场“大考”中,程序严谨与专业评估是关键,缺一不可!
阳光与黑暗
业委会的AB面
在物业更换的大戏中,业委会举足轻重。这个代表业主利益的自治组织,在实践中往往有着它的AB面。
北京海淀区某业委会聘请专业审计公司,查出原物业十年间截留公共收益超200万元。建立共管账户后,小区年均增收30万元,全部用于更新健身设施。
而江苏如皋某业委会4名委员收受贿赂11万元,操纵投标流程。更隐蔽的是程序违规——上海某小区业委会未公示招标文件就启动投票,最终被业主联名起诉。
2024年物业纠纷中,“业委会程序违规”投诉占比超30%。杭州某律所合伙人指出:“部分业委会成员既无专业知识,又缺乏监督,权力寻租防不胜防。”
对此,广州某社区业委会设立“阳光议事厅”,所有会议直播、财务实时公开。该业委会主任直言:“业委会不是‘权力机构’,而是业主的‘服务员’。”
善居计划、海豚计划、甜蜜课堂…
头部物业“自卷”重塑行业逻辑
纵观行业领域,一些头部物业公司已经开启了“自卷”模式。在保质保量做好“规定动作”基础上,根据业主需求创造“自选动作”,让服务不断迭代升级,最终让业主们受益。有些已成为重塑行业逻辑的经典案例。
龙湖龙民百家宴现场
绿城“海豚计划”,17年覆盖60多个城市,让21万多小业主学会游泳;万科“甜蜜课堂”成为了社区滋养亲子关系的社交主场;龙湖“善居计划”十年投入数亿元,为业主免费清洗空调、磨菜刀,实现“社区冻龄”……还会在龙民节期间举办“百家宴”,五湖四海的美味端上桌,陌邻瞬间变睦邻,烟火气氛围拉满。除此以外,龙湖物业依靠自有数字化科技底座在住宅、商业、写字楼、产业园、企业总部、城市服务、医院等服务空间大展拳脚。
绿城“海豚计划”活动现场图
“这些看似是‘加法’,实则是头部企业的‘护城河’与核心竞争力。”一位经历三次换物业的业委会委员总结道,“好物业不是不涨价,而是让每一分钱看得见。”
物业服务是城市的毛细血管。当业主学会合理表达需求,业委会依法履职,物业公司专注服务时,这场“换血潮”才能惠及各方。
正如行业内人士所言:“物业更替不是目的,建立‘程序透明、质价相符、三方制衡’的机制,才是破局之道。”或许某天,“换不换物业”将不再是是非题,而是一道基于专业与信任的多选题。
橙柿互动·都市快报 记者 陆丹
编辑 陈伊
审核 张倩 邵宇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