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车险不仅贵还经常被拒保,但是有的人却能花半价买到保险,先别急着开心,小心买到的是“统筹”,它比营运险便宜一大截,甚至和私家车保险一个价,但小心贪小便宜吃大亏。
近两年,经常有“统筹险”的公司打着一些大型保险公司的旗号,以混淆视听、谋取利益,网上随便一搜,就会发现一堆买了统筹,最后却被坑了的例子。
黑猫投诉上,有很多人反馈统筹会以各种理由拖延赔付,什么定损搞不定,什么流程不批,反正就是要钱没有。
而且这坑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几乎每天都有网约车司机上当。早在2022年,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就曾发布统筹的风险提示,今年315再次曝光统筹保险乱象,多地主管部门也陆续发布风险提示,提醒广大车主安全统筹并非保险,购买机动车保险时,要选择正规的出单渠道,缴费前仔细核对投保单,如发现公司名称中带有“统筹”“互助”“联盟”或“汽车服务”字样,保单合同中写有“机动车安全统筹服务”等内容,切勿轻易下单签约。
市场苦统筹久矣,如今,监管终于出手了!7月28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金融监管总局办公厅、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五部门联发布《关于规范交通安全统筹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任何机构不得面向不特定车辆开展交通安全统筹,从源头治理“冒牌车险”。
一是限制统筹险的开展范围:明确交通安全统筹是以交通运输企业为发起主体,面向企业自有车辆开展的非经营性行业互助行为,任何机构不得面向不特定车辆开展交通安全统筹。
二是规范企业名称和经营范围:企业、个体户名称和经营范围中不得包含“机动车统筹”“机动车安全互助”“交通安全统筹”等内容,从注册源头切断假冒保险的生存土壤。
三是资金管理要求:交通运输企业面向自有车辆开展交通安全统筹的,需开立统筹资金专用账户,健全完善资金使用管理制度,确保统筹资金规范使用、专款专用,并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监督。对于经营范围中已包含上述内容的企业,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将督促其及时向市场监管(行政审批)部门申请办理经营范围变更登记。
如此一来,直接切断了“统筹险”的灰色产业链,明确只有交通运输企业可为自有车辆开展内部互助,禁止任何机构面向社会车辆推广。此前2600多家“统筹公司”中,超90%为无运输资质的皮包公司,通过注册“撞脸”知名险企混淆视听,新规实施后此类公司将面临强制更名或注销。
要求企业开设专用账户并接受监督,直击统筹公司“资金池”乱象。此前多数统筹公司注册资本不足百万,却承接高额赔付责任,一旦出险便挪用新用户缴费垫付旧账,最终资金链断裂跑路。
虽然有政策出台,但统筹一时半会还不会彻底消失,网约车观察提醒各位车友,在购买保险时一定要擦亮眼睛,赶紧查查自己买到的是不是假保险,正规保险公司的每一张保单信息在金事通APP、保险公司官网、保险公司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上都可以查询到的。
凡是正规保险,一定会有“保险”、“保费”的描述。保单抬头会说“XX保险单”,个人信息一栏写着“被保险人”,在具体类别里也一定会带上“保险”二字,比如“机动车损失保险”、“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
而统筹会把“保险”相关的描述,换成了“保障”“服务”之类的词语。
同时,统筹的价格明显低于保险很多,可以多比较几家保险公司的产品,如果报价远低于其他保险公司的报价,就需要提高警惕了。
如果不小心买到假保险,可以利用以下方法,拿回自己的血汗钱!
✅保存好销售员和我们的聊天记录、保单、付款记录,将这些证据材料整理好,向相关部门进行投诉举报,申请全额退款!
✅向12345投诉举报向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举报 向微信小程序“消费保”投诉举报
举报话术围绕这几点阐述
销售员虚假宣传、套路营销、以正规保险公司为由进行欺诈交费!这样既让统筹公司受到一定的处罚,也能拿回咱们的全额保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