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移动也被菊花厂给坑了呗,论基站数、建设成本还是维护成本都比其他几家多的多,这些成本或多或少都会转嫁到用户的套餐资费上的。例如,移动的“全家享套餐”基础档月租39元仅包含10G流量,相比之下,同价位的电信套餐通常能提供百G以上的流量了。
![]()
运营商将涨价归咎于5G建设成本,但这套说辞漏洞百出。基站天价投入,就要把这些投入都转嫁给用户,一座5G基站成本高达45万元,功耗将近是4G的3倍,覆盖半径却只有4G的1/3。为实现同等覆盖,基站数量就需要翻两番,全国已超440万座。仅电费一年就要烧掉600亿,这些成本被直接摊入套餐费里面。
![]()
5G宣传的“低延时、万物互联”沦为泡影。更讽刺的是,5G实际网速仅比4G提升20%30%,用户感知微乎其微。某运营商高管私下承认,5G至今亏本,靠4G利润硬撑。 13500000000
![]()
运营商标称“135GB”的套餐,实际通用流量不足100GB,部分限定凌晨使用,部分捆绑特定地区,超出范围就失效。更隐蔽的是“达量降速”,超套餐后网速降至3G水平,逼用户购买加速包。
要不就是先用“原价299元现价199元”制造占便宜幻觉,再将流量与通话、视频会员捆绑。例如129元套餐中,流量成本仅38元,其余为强塞的增值服务。
2015年的4G套餐68元仅含1GB,甚至大部分套餐都还是用MB来计算的,2023年同价套餐含30GB。但60%的老用户因“怕麻烦”未升级套餐,运营商借此维持高价旧套餐,超量收费达0.29/M,这换算下来,超出1G不得两百多了。
![]()
三大运营商表面厮杀,实则形成价格同盟,主力套餐价差始终≤15%,北京高校研究显示这是“利润保护线”,毕竟这要是不断的恶意比价,谁也捞不着好处。
所以也就有了共建基站,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它们的竞争烈度,新入局者——广电更是难破僵局,虽然有移动大哥的基站撑腰,但到目前为止广电的口碑大家也都懂的,一时半会儿也没办法转变,毕竟是半路出家的,人家那三个老大哥都干了多少年了还有人喷呢,更何况广电呢。
他们竞争,那我们这些既想要大流量,又想要资费低的人可怎么办呢?所以这几家也不是没给自己留后手,都放了不少线上的套餐,只不过很多人也不知道,所以早掌握信息差的人就早享受。但线上套餐的细节比较多,很多朋友光看流量多月租又很低就直接申请了,也没看套餐详情,办了之后用了一段时间发现里面怎么有80%是省内流量呢?
本文呢,打算给大家介绍几个套餐看一看,我是挑了几个自己用下来真觉得不错的,但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觉得不合适的就当扩展知识了。
第一个,中国电信-星乐卡1.9/长期有效29月租包50G通用+30G定向(首月免租)
![]()
第二个,中国广电-升卿卡/五年优惠19月租包222G通用流量+100分钟(首月免租)
![]()
第三个,中国移动-潮玩卡/四年优惠29月租包120G通用+30定向+100分钟
![]()
申请渠道:
![]()
虽然说流量单价已经从2015年139元/GB降至2023年3.1元/GB,但人均月流量从0.3GB暴增至15GB,所以总支出不仅没降还反升50%。那有这便宜的线上套餐不薅,那不纯冤种嘛?
5G不是原罪,急功近利才是把5G风评推向坟墓的原因。当运营商将万亿基建成本通过文字游戏转嫁给用户,当政策善意被扭曲为涨价借口,当垄断联盟扼杀市场竞争,流量费的飙升早已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一场系统性收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