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州的街巷间
常能看到一位步履轻快的老者
手机镜头是他最贴身的“伙伴”
他带着一腔热忱
把福州的老故事、传统习俗
都揉进了带着乡音的讲述里
让更多人透过视频
触摸到这座城市的文化肌理
他就是年过七旬的潘为人
潘为人
潘为人是土生土长的福州人,与闽都文化的深厚缘分,早在执掌福州大饭店时便已悄然种下。彼时,福州著名民俗专家方炳桂(已故)是福州大饭店的民俗顾问。在与方老先生的交流中,潘为人渐渐沉醉于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从拗九节的孝亲传统到中秋“摆塔”的民俗密码,那些流淌在市井烟火里的故事,在他心中种下了对本土文化的特殊情愫。
潘为人回忆
在方老先生的提议和协助下
福州大饭店有了延续至今的传统
每年拗九节,后厨精心熬制的拗九粥会送到社区孤寡老人手中;中秋时节,大堂里总会展示福州特有中秋习俗——摆塔,让宾客在驻足间感受福州民俗的独特韵味。
潘为人告诉记者
福州大饭店一直致力于弘扬
闽都文化、闽菜文化
“你看饭店里的装饰,处处透着福文化的印记;餐桌上的菜肴,也以闽菜为主打,每一口都是地道的福州味。”在他看来,饭店是城市的一扇窗,天南海北的游客正透过这扇窗,读懂福州的底蕴与风情。
2015年
从福州大饭店总经理岗位退休后
潘为人受聘担任
福州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监事长
福州市旅游协会执行秘书长
在相关专家学者的引领下
他对闽都文化的积淀愈发深厚
潘为人告诉记者
他的短视频之路
始于一场偶然
一次聚会中,他即兴谈起国家级非遗聚春园佛跳墙制作技艺传承人罗世伟的传奇,未打草稿,全凭记忆娓娓道来。这段被朋友拍下的视频传到网上后,竟成了爆款,收获许多点赞。“这么多人爱听老故事,为啥不接着讲?”朋友的鼓励,让他从此成了镜头前的“福州故事讲述者”。
“微博、抖音、视频号我都有尝试,虽然我退休了,但是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他的短视频内容如同闽都风情画卷,包罗万象:从福州温泉到永泰李梅,从上海西餐厅的变迁到聚春园的往事,每一帧画面里都藏着他对这片土地的深情。
今年
他又把目光投向了福州中轴线
这条串联起城市千年历史的脉络
藏着太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和历史
为了拍好相关视频
潘为人下了不少功夫
一个短短几分钟的视频,背后是好几天的忙碌。提前踩点拍照,确保画面与历史记载相符;埋头查阅资料,从地方志到民间传说,不放过任何一个能让故事更丰满的细节;讲解词要放大打印出来反复琢磨,还得麻烦朋友同事帮忙拍摄,常常为了一句表述不够精准,就推倒重来、反复补拍。
镜头里的潘为人,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带着虾油味口音的平实讲述。站在屏山,他细说镇海楼的寓意;行至冶山春秋园,他谈起欧冶池与铸剑传说的渊源;走到解放大桥,他又聊起万寿桥的岁月沧桑……这些视频并没有精致的布景,也不用酷炫的转场,却打动了许多人,不少网友们在评论区分享着自己与这些地方的回忆,字里行间满是对家乡的眷恋。
有人问他
拍视频如此费时费力
图的什么?
潘为人总是笑着说
“我这把年纪,不图当网红,就为了找一份快乐。”当看到评论区里,很多福州人说看了视频勾起满满的回忆,为他点赞甚至催更时,他心里比喝了蜜还甜,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了。“接下来,我还打算围绕闽菜展开,讲讲那些佳肴背后的故事。”
这位退休的总经理
正用自己的方式
让闽都文化的种子
随着镜头传播
让更多人听见
福州故事里的岁月回响
记者 林舒颖/文 叶诚/摄
新媒体编辑 胡铭蕾 徐强
监制 管慧 危砖黄
福州晚报新媒体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福州晚报,获取更多资讯
点亮和
转发分享更多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