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芯片龙头寒武纪近期披露2025年度定增方案,计划募资不超过39.85亿元,聚焦云端AI芯片及软件平台研发。作为国内AI芯片领域的先行者,寒武纪曾经历供应链波动,此次定增,不仅是公司业务转型的明确信号,更折射出中国GPU及AI芯片产业的时代机遇——当大模型成为数字经济核心引擎,国产算力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
![]()
战略大挪移放弃旧战场,寒武纪All in云端
寒武纪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AI芯片研发,产品覆盖云服务器、边缘计算及终端设备。近年来,随着生成式AI与大模型的爆发,公司果断将战略重心转向云端市场,旨在为大模型训练、推理及多模态应用提供底层算力支撑。
根据最新的募资方案,寒武纪计划将资源高度集中于云端产品线的迭代升级。
其募投项目产品覆盖了面向大模型训练的芯片、面向大语言模型推理的芯片、面向多模态推理的芯片以及服务于大规模计算集群的交换芯片。
这些产品均是构建先进智算中心的核心组件,体现了公司向更高性能、更优能效、更强生态兼容性迈进的决心。
![]()
39.85亿现金,寒武纪要干票大的
根据最新方案,寒武纪此次计划发行的股票数量不超过2,091.75万股,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9亿8532.73万元。
募集资金主要投向两大核心项目:面向大模型的芯片平台项目与面向大模型的软件平台项目,剩余资金补充流动资金。这一安排,也传递出了公司深度绑定大模型算力市场的战略意图。
为何聚焦云端?原因在于大模型的参数量与复杂度呈指数级增长,市场对高算力、高带宽、低延迟的AI芯片需求迫切。通过此次募资,寒武纪将加速新一代云端智能芯片的研发与流片,同时优化软件开发平台的易用性与生态兼容性,为客户提供软硬一体的解决方案。这不仅能巩固其国产AI芯片的领先地位,更能满足智算中心的核心需求。
![]()
神秘客户A揭晓!拿下字节96%订单,寒武纪如何逆天改命?
寒武纪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2022年底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后,供应链曾遇困境,但2024年以来,随着国产化替代方案推进,问题逐步缓解。更关键的是,其云端产品通过了国内头部企业的实战检验,字节跳动成为公司第一大客户,2025年一季度营收占比高达96.48%。
数据显示,2024年度及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云端产品线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6,627.85万元与110,900.40万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高达99.31%和99.94%。与此同时,公司的客户集中度也显著提高,报告期各期,公司第一大客户产生的营业收入占当期总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0.81%、65.88%、79.15%和96.48%。市场普遍认为,在2024年度及2025年一季度,贡献了绝大部分收入的第一大客户A,即为字节跳动。
![]()
当字节跳动这样的顶尖科技公司选择寒武纪,意味着国产AI芯片已能满足大模型的高要求。
群雄逐鹿!百亿资本涌入,国产算力的黄金时代
从行业视角看,寒武纪的定增只是国产AI芯片产业加速发展的一个缩影。当前,AI大模型多次纳入国家级战略,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而GPU作为算力基石,其战略重要性愈发凸显。但受外部供应限制,国内算力需求亟待满足,这为国产GPU厂商创造了历史性机遇。
![]()
近期,摩尔线程计划IPO募资约80亿元,沐曦集成电路也计划IPO实现39亿元的融资,此外,燧原科技、瀚博半导体等企业也相继进入上市辅导阶段,而壁仞科技则拟赴港上市。这些动态共同指向一个趋势:资本市场正积极拥抱硬科技,支持突破卡脖子的AI芯片企业。据摩根士丹利预测,到2027年,中国GPU市场自给率有望达到82%,巨大的市场空间正等待国产玩家填补。
寒武纪的定增方案,是从终端到云端的转型,虽历经挑战但市场反馈积极。与字节跳动的深度合作,不仅验证了产品实力,更为后续拓展奠定了基础。
未来AI算力的国产化替代进程将继续提速。尽管面临国际竞争与技术封锁,但在国家政策支持、旺盛市场需求及寒武纪、摩尔线程等企业的努力下,中国AI芯片产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这片算力蓝海,足以容纳多个优秀企业共同成长,构建自主、安全、可靠的算力底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