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重庆频道
人民网重庆7月28日电 日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以下简称“重医附属大学城医院”)血管外科接治了一位82岁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由于未能及时干预,病程不断进展,患者就诊时左腿已呈现令人触目的暗紫色,左脚小趾更是因长期缺血严重濒临坏疽。在重医附属大学城医院血管外科团队的精准救治下,老人的左腿血管成功实现完全疏通。术后不久,老人便摆脱了疼痛困扰,重新站立行走,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改善。
为帮助大家科学认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掌握早期识别、预防与治疗的关键知识。人民网重庆频道、成渝发布医学科普类栏目《听医生的话》联合重医附属大学城医院,邀请该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唐博,和大家一同深入了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防治要点,让更多人远离血管健康隐患。
1.有哪些早期信号可以识别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早期最典型的信号是“间歇性跛行”。即走一段路(比如几百米)后,小腿、大腿或臀部出现酸胀、沉重、疼痛甚至抽筋的感觉,迫使你停下来休息。然而休息几分钟后症状就消失了,又能继续走,但走差不多的距离又会疼。这其实是肌肉在运动时因缺血缺氧而发出的求救信号。
其他早期信号还包括,腿脚摸上去感觉发凉(尤其是一只脚比另一只脚明显凉),脚部皮肤颜色变苍白或发紫,腿毛变得稀疏或生长缓慢,脚趾甲增厚变形。这些信号都提示腿部血管可能开始堵塞了,千万别忽视。
2.有哪些简单的自查方式?
有几种简单的自查方法可以初步判断。首先是摸脉搏,最常用的方法是摸足背动脉。位置在脚背中部,大脚趾和第二脚趾之间往脚腕方向的凹陷处。尝试感受双侧足背动脉的搏动,如果搏动明显减弱、不对称或完全感觉不到,要警惕。
其次,可以经常用手背感受一下双脚的温度。如果发现一只脚比另一只脚明显冰凉,或者双脚都比身体其他部位(比如手)凉很多,需要留意。
另外,可以留意自己走路后的感觉。是否走一段相对固定的距离(比如从家走到小区门口)就会出现腿部不适?停下来休息几分钟后是否又能缓解?这种规律性的“走-痛-歇-好”模式是间歇性跛行的典型表现,跛行距离越短,说明缺血程度越重。
3. 哪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可能导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伤害血管的坏习惯主要有:
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和血管狭窄、闭塞。
久坐不动:缺乏运动会导致血液循环减慢,代谢废物堆积,不利于血管健康。
不健康饮食:长期高油(尤其是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高盐、高糖饮食,容易导致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这些都是血管硬化的“帮凶”。
酗酒:过量饮酒会升高血压和血脂,损害血管。
肥胖:特别是腹部肥胖,会增加身体代谢负担,促进炎症反应,加速血管病变。
4. 哪些基础疾病患者需要警惕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脂)患者等人群风险较高,需要格外关注腿部血管健康。
高血糖会持续损伤血管和神经,是导致下肢动脉病变和足部问题(如糖尿病足)的重要原因,尤其是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
而高血压患者因长期高压冲击血管壁,造成损伤,促进动脉硬化。高脂血症(高血脂)患者的血液中过高的胆固醇(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LDL,“坏”胆固醇)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原材料”。
冠心病患者心脏的冠状动脉硬化,往往意味着身体其他部位的血管(如腿部的动脉)也可能存在硬化问题。
另外,遗传因素也起着一定作用,家族中有早发心脑血管疾病或外周动脉疾病史的人风险更高。
5. 如何预防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预防的核心是管住嘴,迈开腿,控慢病,最重要是快戒烟!
立即戒烟并远离二手烟:这是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
严格控制“三高”: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监测,将血糖、血压、血脂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坚持规律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运动能改善血液循环,是天然的“血管清道夫”。如果已有轻微症状,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步行锻炼(如走到疼痛出现后休息,缓解后再走)。
健康饮食:遵循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的原则。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鱼类,少吃红肉、加工食品、油炸食品和甜食。
维持健康体重:通过饮食和运动,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正常范围(18.5-23.9 kg/m²)。
定期体检:尤其是有危险因素的人群,定期检查血压、血糖、血脂等,必要时进行血管超声等检查。
6. 如出现症状,应该如何及时就医?
在看医生前,尽量详细记录你的症状:具体是哪个部位疼(如小腿、大腿、臀部等)?大概步行多远(比如200米、500米等)开始疼?疼痛的性质(如酸胀、抽筋、刺痛等)?休息多久能缓解?腿脚发凉是单侧还是双侧?是否有皮肤颜色改变?
另外,请务必直接挂血管外科门诊。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血管外科的专病领域。如果没有血管外科,可以挂普通外科,并说明腿部血管问题。
如果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基础病,务必带上相关的病历资料、近期(如半年内)的检查报告(如血糖、血脂、血压记录、心电图等)。
最后,唐博提醒,如出现症状请尽早就医,不要抱着“忍忍就好了”的心态。早期干预效果好,拖到后期(如静息痛、足部溃疡坏疽等)治疗难度大,效果差,甚至可能面临截肢风险。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保全肢体、改善预后的关键!一旦出现可疑症状,请务必及时到血管外科就诊。记住,保护血管,就是保护我们行走的自由!
唐博。重医附属大学城医院供图
本期内容来源
唐博,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人社厅特聘专家,中国卫生经济学会日间医学经济与管理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疝外科青年专家组副组长。
擅长胸腹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静脉血栓栓塞等周围血管疾病的危重症诊治以及腹股沟症和腹壁疵的腹腔镜微创治疗。(胡虹、施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