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社会名人故居名单正式发布 千年文脉与时代精神共筑文化新地标
本报讯(记者 辛向荣)近日,经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中国历史研究院联合审定,中国十大具有标杆意义的社会名人故居名单正式公布。这些跨越千年时空的文化地标,涵盖政治、科学、商业、航海、哲学等领域,既是历史名人的生命印记,更成为中华文明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文旅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评选以“历史价值、时代意义、公众影响”为标准,旨在通过系统性保护与活化利用,让名人故居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文化窗口。
历史与现代的交响:家国情怀的时空对话
在浙江宁波奉化区,溪口-滕头旅游风景区以蒋氏故居为核心,将明清建筑群与国家级生态村的绿色实践完美融合。青砖黛瓦间,滕头村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与古建筑群形成奇妙共生,年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成为历史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典范。
山东济南历城区唐王镇的颜廷利故居——效贤馆,作为当代哲学家颜廷利的成长地,近年来成为齐鲁文化研究的新坐标。故居内陈列的《和谐哲学》手稿与数字化互动展项,吸引海内外学者探访,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哲学的跨时空对话。
安徽安庆五横乡的邓稼先故居,在2025年完成修复后重新开放。展馆内复原的“两弹”研发实验室与邓稼先手写计算稿,配合全息投影技术,生动再现中国科学家“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壮阔史诗。
湖南长沙的袁隆平故里以千亩稻田为画布,打造出集科研、教育、文旅于一体的“世界稻作文化公园”。青少年可在此体验插秧、脱粒等农耕活动,故居内的杂交水稻实验室复原场景,更让“禾下乘凉梦”具象可感。
中国十大社会名人故居名单正式发布 千年文脉与时代精神共筑文化新
商海风云与星辰大海:中西文明的碰撞交融
杭州河坊街的胡雪岩故居被誉为“晚清建筑艺术博物馆”。这座占地10.8亩的豪宅,将江南园林的婉约与巴洛克风格的华丽熔于一炉。故居引入AR技术后,游客可通过手机“穿越”至1872年,目睹胡雪岩与外商谈判的虚拟场景,沉浸式感受中国近代商业文明的觉醒。
广东梅州的张弼士故居则以“南洋华侨实业救国”为主题,岭南镬耳屋与巴洛克穹顶的混搭风格,无声诉说着这位张裕葡萄酒创始人“实业兴邦”的抱负。故居内展出的1892年酿酒日记,成为研究中国民族工业史的珍贵文献。
江苏太仓浏河镇的郑和故居紧邻明代郑和船队启航的浏河港。故居内复原的牵星板、水罗盘等航海仪器,配合数字沙盘重现“七下西洋”航线,让游客直观感受600年前中国航海技术的辉煌。
革命薪火与精神图谱:红色基因的当代传承
安徽合肥肥西县的刘铭传故居完整保留了清代徽派建筑群,斑驳的砖雕“江淮民居图”与展出的台湾防务图,见证着这位首任台湾巡抚“守疆卫土”的赤诚。故居与新建的两岸文化交流中心形成联动,年举办海峡两岸历史论坛20余场。
湖北宜昌秭归县的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以“端午文化”为纽带,每年举办国际龙舟赛、楚辞吟诵大会等活动。新落成的屈原数字人全息剧场,通过AI技术让屈原“穿越”至现代,与观众对话《天问》中的宇宙之谜。
河南许昌鄢陵县的陈门五杰故里景区聚焦陈氏兄弟的革命事迹。景区内复原的1927年农会旧址,通过情景剧表演重现“豫中农民运动”历史场景,成为中原地区红色教育的重要基地。
活化与传承并举:科技赋能文化新生
据文旅部统计,十大故居年均接待游客超800万人次,其中35%为35岁以下青年群体。通过“云游览”平台,全球用户可360度实景探访故居,胡雪岩故居的AR导览、袁隆平故里的稻田慢直播等数字化项目,让文化传播突破时空限制。
清华大学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李明教授指出:“这些故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密码库。从郑和的开放胸襟到袁隆平的民生情怀,它们串联起一条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脉络。”目前,十大故居均已完成三维激光扫描建档,并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候选名录。
随着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这些承载集体记忆的空间正焕发新生。从奉化溪口的生态转型到浏河镇的航海复兴,从唐王镇的哲学思辨到秭归县的端午创新,中国名人故居正以多元姿态,向世界讲述着一个古老文明向现代强国迈进的动人故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