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次投稿将同时发布六大平台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顶端新闻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学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
小时候,最喜欢的事是看电影。有时放学后,路过大队部,远远就望见下乡的电影放映员正收拾场地,几根粗麻绳穿过两棵泡桐树,把雪白的幕布绷得平展展的,像片刚落下来的云。我们几个背着书包的孩子顿时炸开了锅,书包带子在肩头晃得厉害,兴奋地拔腿就往村里跑,见到村邻就喊:“今晚大队部要放电影咯!”
夕阳真美,西面挂着烧得通红的晚霞。东边是渐暗的靛蓝,各家烟囱里的炊烟都像是雀跃的,在暮色里歪歪扭扭地舞动。
我回到家,发现母亲和外婆正在灶台前做小鱼锅贴,鱼是小叔用网抓的。母亲揉面,外婆正往灶膛里添了把柴,火苗 “轰” 地窜起来,映得母亲眼角的笑纹格外清晰,母亲说:“早点写作业,写完作业吃完饭,再去看。”
我飞快地写作业,手里攥着母亲在厨房忙碌时刚出锅的锅贴。我知道,估计此时放映员早已踩着木凳调整好镜头,准备停当,和村长吃饭去了。
我的晚饭吃得格外快,邻家玩伴梁小超、曹阳早就在我家等我,我们仨一起往大队部跑。大队部在村子的东南角,我们向东跨过东小河桥,再向南直走,一会儿就到了。路上有些提着小板凳的老人慢悠悠地走着,蒲扇在手里摇出沙沙的响;年轻的妇人们怕孩子饿着,有的挎着竹篮,里面盛着花生瓜子和红薯干,或是饼与水,她们边走边说笑,声音被晚风送出去老远。我们这些孩子早早就在大队部候着了。
银幕前早已坐满了人。我们钻过大人的腿缝,抢占了最前排的位置,背靠着冰凉的银幕支架,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空气里飘着东小河的潮气,混着新割的麦秸香,还有远处菜园里飘来的黄瓜清甜。月亮还没升起来,星星却已经缀满了天空,银幕在暮色里泛着淡淡的白,像一块巨大的画布,正等着故事流淌出来。
放映机 “哒哒” 地转起来时,人群忽然安静了。光束穿过黑暗,在幕布上投下跳动的光斑,《少林寺》里的拳脚声刚响起,孩子们就忍不住欢呼。李连杰腾空跃起的瞬间,仿佛连田埂上的虫鸣都停了,只有无数双眼睛跟着那道身影起落。遇到战斗的场面,后排总有人忍不住站起来,被前面的人呵斥着坐下,却还是有人踮着脚,脖子伸得像只大白鹅。
电影除了《少林寺》,有时候放的是《鲁冰花》,有时也会有《南征北战》,放映员还曾到我们的学校给我们放《闪闪的红星》,小朋友们都喜欢看。
换胶片的间隙最是难熬。放映机停了,银幕暗下去,人群里便响起嗡嗡的议论声。有人借着光卷旱烟,火星在黑暗里明明灭灭;孩子们趁机跑到银幕后面,看反着的人影在地上扭动。我们这些孩子,总爱盯着放映机透出的光柱,看里面飞舞的尘埃,觉得那是另一个神秘的世界。
有次正看到紧要处,银幕突然黑了。人群里 “呀” 的一声,随即爆发出哄笑 —— 原来是停电了。放映员不慌不忙地搬出柴油发电机,“突突突” 的声响打破了短暂的沉寂,像给这热闹的夜晚又添了段插曲。也有过机器突然卡壳的时候,银幕上的人影僵在半空,放映员举着扳手钻进机器后面,我们就坐在原地等,有人唱起了当时流行的歌《大花轿》《小芳》,像是自发式的民间合唱会,歌声在夜空里荡开,倒比电影还多了几分滋味。
有时我看到尿急时,就绕到银幕后面去。银幕反面的人影都是倒着的,我们乡下这几个半大的小子,趁着夜晚,对着庄稼地就解开了裤腰带直接尿在地里。被路过的大人们轻声骂。有时候路过窗口,还能瞧见放映员和大队干部在里屋吃饭,搪瓷碗里的菜还冒着热气,他们边吃边聊,说的都是我们听不懂的家常。看露天电影的夜晚,简单又幸福。
小街上有了录像厅后,我的叔叔们常带我去看。黑黢黢的屋子里挤满了人,屏幕上的光影总带着股烟味。村里条件好些的人家先添了彩电和录像机,我常跑去邻家蹭看。没多久,杂货店也辟出个小隔间当录像厅,我便时常一个人揣着几毛零花钱,在那里消磨整个周末上午。随着影像机的升级,VCD、DVD 陆续走进寻常人家。现在更好了,有了蓝光机、巨屏电视与投影仪,我们能躺在沙发上看电影了。可遥控器按来按去,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暑假带孩子回乡下探亲,亲戚家隔壁,晚上有一个露天电影广场正支着幕布放老电影。晚风卷着西瓜的甜香漫过来,孩子们在银幕前追着跑着,忽然间仿佛就撞见了三十年前的自己 —— 那个攥着锅贴往大队部跑的少年,正从时光深处朝我挥手。原来,那些美好的时光早被岁月制成了胶片,妥帖地珍藏在记忆的铁盒里,只要轻轻一触,那些笑声、那些光影、那些带着麦香的晚风,就会从记忆深处涌出来,在心上投下一片温柔的亮。
想起小时候在大队部看的露天电影,没有高清画质,也没有环绕音响,却盛着最鲜活的人间。银幕上刀光剑影,银幕下家长里短,月光漫过所有人的肩头,把欢笑和叹息都浸得温温柔柔。如今再想那些夜晚,最清晰的不是某部电影的情节,而是我母亲摇着蒲扇的样子、伙伴们凑在一起分食半块大白兔奶糖、银幕上光影和天上星光交织的亮,在记忆里永远清晰。
忽然懂得,有些光影从来不会真正消失。它们只是钻进了岁月的褶皱里,在某个相似的夜晚,随着一阵风、一道光悄悄探出头,提醒你曾有过那样的热闹 —— 整个村子的心跳,都系在同一束光上的热闹。这样的时光,值得用一生去感恩。
作者简介
![]()
李光明,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作品见《安徽文学》《鸭绿江》《海燕》《辽河》《奔流》《莲池》《岁月》《散文选刊》《三角洲》《心潮诗词》《唐山文学》《连云港文学》《天津诗人》《四川诗人》《青年文学家》等,作品发表于国内外近二百家刊物,曾获中国散文年度奖,多次获全国征文优秀奖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