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务观察: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全球防务新观察》。今天我们要聚焦一个牵动世界神经的紧急事件——欧洲最大核电站之一扎波罗热核电站近期再遭袭击,国际原子能机构警告核安全风险已“陡增”。今天我们邀请到军事专家杜长空先生,为您深度解析这一事件背后的博弈与危机。杜老师,这次袭击发生在核电站附近的埃涅尔戈达尔市,弹痕和受损建筑已被国际原子能机构团队确认,但俄乌双方依旧互相指责。您如何看待这一事件的严重性?
![]()
![]()
![]()
杜长空:
这绝非简单的局部冲突事件,而是一条可能触发全球性灾难的“红线”被反复试探。扎波罗热核电站自2022年被俄军控制后,已多次成为袭击目标,但近期冲突升级尤为危险。7月25日,乌军无人机袭击核电站停车场导致民用车辆损毁;26日,核电站培训中心遭袭,弹痕清晰可见。更关键的是,核电站工作人员居住区也受波及,这直接威胁到核设施运行的人力保障。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的警告绝非危言耸听——核电站一旦发生泄漏,辐射影响将远超国界,整个欧洲乃至全球生态都可能遭殃。
防务观察:
您提到“红线”,但俄乌双方似乎都在挑战底线。俄方称乌军行动“极其危险”,乌方则保持沉默。这种互相推诿的僵局,反映了当前冲突的哪些深层矛盾?
杜长空:
这实际上是俄乌战场态势与政治博弈的双重体现。从军事角度看,乌军近期在东部防线节节败退,红军城失守后,乌东防御体系已出现结构性漏洞。袭击核设施周边,可能是为了干扰俄军后勤或制造国际舆论压力。而俄方将此类行动定性为“核恐怖主义”,意在强化自身“维护秩序”的叙事,同时争取国际社会对乌施压。值得注意的是,西方态度也在微妙变化——美国特朗普政府被曝正在评估“泽连斯基替代方案”,欧盟援助预算可能削减。这种背景下,核电站成了双方“赌命”的筹码。
防务观察:
国际原子能机构多次呼吁设立“安全区”但未果。您认为国际社会为何难以达成有效行动?
杜长空:
核心问题在于大国协调机制的失效。当前联合国安理会因美俄对立几近瘫痪,而北约内部也因美国战略重心转向印太出现分歧。更讽刺的是,核安全本是全球最应合作的领域,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报告显示,扎波罗热核电站仅今年就遭遇至少7次袭击,包括冷却塔爆炸、供电线切断等致命威胁。相比之下,中国近期刚完成国际原子能机构全范围核安全评估,其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提升监管的实践被列为全球范例。这种反差说明,技术手段可以完善,但政治意愿的缺失才是最大障碍。![]()
防务观察:
最后,您对当前局势有何前瞻性判断?观众朋友又能从这一事件中获得哪些启示?
杜长空:
短期内,核电站风险将持续高企。俄军若完全控制乌东,可能将核设施作为战略威慑工具;而乌军若濒临崩溃,不排除采取更激进手段。对普通民众而言,需认识到现代战争已无“绝对安全区”——核事故、网络攻击、供应链断裂等跨国威胁,要求各国超越地缘博弈,回归《联合国宪章》框架下的危机管控。正如中国在香山论坛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所强调的:安全不可分割,共同利益远大于零和对抗。
防务观察:
感谢杜老师的深度解读。观众朋友们,核安全是人类共同的底线,我们期待各方尽快回到谈判桌前。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下期再见!
(注:节目背景信息综合自国际原子能机构报告、扎波罗热核电站通报及俄乌冲突前线动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