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这天,俄乌冲突的火药味突然浓得化不开。
俄军直接对基辅展开密集轰击,430架无人机加18枚导弹的规模,在近年的冲突里都算少见。
这些武器里不乏弹道导弹和空射弹道导弹,威力着实不小。
![]()
基辅的佩切尔斯克区、索洛米扬卡区这些核心区域遭了殃,居民楼塌了好几栋,学校和医院都暂时停了业。
官方统计显示,至少6人没躲过这场袭击,近30人受伤。
泽连斯基怒称这是“邪恶行径”,换谁看了平民遭殃的场景,怕是都难以平静。
乌军显然不会坐视不理,就在基辅遭袭的第二天,他们把反击的目标对准了莫斯科周边的梁赞炼油厂。
本来想琢磨乌军会不会直接反击军事目标,后来发现他们选了能源设施,这步棋确实有讲究。
![]()
梁赞州州长马尔科夫在Telegram上发了通报,俄防空部队击落了25架乌军无人机,但无人机残骸还是引发了厂区起火。
好在通报里说没造成人员伤亡,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梁赞炼油厂可不是普通厂子,它是莫斯科周边三大炼油厂之一,每天能加工120万吨原油,莫斯科及周边的燃油供应大多靠它。
这场火灾虽然没造成太大破坏,但确实给俄方提了个醒,首都圈的能源安全并非毫无破绽。
能源博弈:寒冬里的致命牵制
冲突打了快四年,战场早就不局限于战壕里了。
![]()
尤其是寒冬将至,能源设施成了双方互相牵制的关键。
乌克兰的日子不好过,乌电网公司Ukrenergo之前发了公告,俄军的袭击让不少电力设施受损,全国多地都得计划性停电。
入冬以来,乌电网已经挨了十几次大规模打击,不少输电线路被破坏。
欧盟援助的发电机虽然到了,但也只能覆盖医院、避难所这些重点区域。
普通民众的取暖成了大问题,寒冬里没暖气没电,那种滋味怕是最有体会。
![]()
俄方也有自己的顾虑,能源出口是他们的经济支柱,炼油厂这类设施的安全直接影响能源收入。
他们想通过打击乌克兰的电力设施,加剧民众的苦难,从而削弱抵抗意志。
但反过来,自己的能源设施也可能遭袭击,这种互相打击的做法,并非明智之举。
更让人揪心的是扎波罗热核电站,这座欧洲最大的核电站,俄乌冲突以来就没安稳过。
之前有消息说,它的一条外部输电线路被切断,自动保护装置都启动了。
不过好在目前运行还算稳定,国际原子能机构也派了永久监测小组盯着。
![]()
这座核电站供电范围覆盖俄乌双方控制区,真要是出点事,后果不堪设想,这大概是双方都不敢轻易触碰的红线。
前线厮杀与后方博弈的交织
能源领域的博弈打得火热,前线的厮杀也没停歇。
扎波罗热地区一直是双方拉锯的核心,这里连接着克里米亚和俄罗斯本土,战略意义重大。
近期乌军在扎波罗热南部陷入苦战,和俄军激烈交火后,从五个村庄撤了出来。
俄军在这一区域投入了“瓦格纳”的后续部队,乌军则得到了西方援助的主战坦克。
![]()
双方你来我往,谁都没能占到绝对优势。
如此看来,短期内扎波罗热的战局怕是很难有大的突破。
泽连斯基周四亲赴扎波罗热前线,还拍了视频和一线官兵、指挥官会面。
他在视频里说,俄罗斯人想让乌克兰民众陷入苦难,而他们在拼尽全力守护国家。
总统亲赴前线,对提振军心士气确实有作用。
这不仅是做给国内民众看,也是在向西方盟友传递信号,让他们知道乌克兰一直在坚持抵抗,从而争取更多援助。
![]()
不过国际社会的援助情况也有些复杂,欧盟对乌的军事援助已经延迟了约20亿欧元,美国的“爱国者”导弹系统交付速度也没达到乌军预期。
乌克兰在前线和能源领域都面临压力,西方援助的及时性和力度,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
俄乌冲突打了快四年,从初期的闪电战到现在的拉锯战,战场已经扩展到能源、民生、舆论等多个维度。
这场冲突里没有真正的赢家,俄军的空袭没能彻底打垮乌克兰的抵抗意志,乌军的反击也难以从根本上改变战局。
寒冬的到来让能源和民生问题更加突出,普通民众成了最大的受害者。
![]()
毫无疑问,双方都面临着艰难的抉择。
继续打下去,只会让更多人遭受苦难。
国际社会应该多做些实事,推动双方回到谈判桌前。
用和平方式解决分歧,才是对两国人民最负责的做法。
毕竟,再激烈的博弈,最终也得回到和平的轨道上来,没人愿意一直生活在战火阴影之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