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革命战争史上,中原军区先后两次组建。第一次是在抗战时期的1945年,根据当时中央总部决定以新四军第五师,八路军南下支队,还有河南军区与冀鲁豫军区的八路军合并成中原军区,李先念任司令员,郑位三任政委,王树声与王震任职副司令员。
以上几位是中原军区的核心领导者,同时,还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司令员李先念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正国级的领导人。副司令员王树声成为共和国的开国大将。副司令员王震是共和国的开国上将,同时他还是新中国建设领域的骨干成员。
可见,第一次组建的中原军区领导班子的阵容很强大,个个成为建设新中国的顶梁柱。
想必熟知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在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了占领中原军区,调集30万大军围剿中原军区的解放军。在敌强我弱的态势下,中央决定撤出中原地区。这便是解放战争初期,著名的中原突围,虎将皮定均不惧牺牲,率领一个旅,掩护主力部队撤退。就是凭借此战,让皮定均一战成名。
等到解放战争进行到1948年时,解放军又重新占领了中原地区。于是,在同年5月9日,中央决定重新组建中原军区。
第二次组建的中原军区,在人事上进行了很大的调整,军区的司令员是刘伯承,政委是小平同志。他们二人都是革命战争史上,最优秀的军事干部,政工干部,同时还是解放战争时期,消灭反动派军事集团的核心力量。
都知道,由刘邓二人领导的中原野战军是解放全国的主力部队,从中原地区一直打到西南边境,为加快全国的解放立下了赫赫战功。所以,在新中国成立后,原中原军区司令员刘伯承成为共和国的开国元帅,政委邓公的成就更大,是军队建设,经济建设的领头人。
其实,在1948年,刘伯承元帅任职中原军区司令员的时候,中央总部还给他配了两位副司令员。
第一位是陈毅,他原本是华东野战军的司令员,在1948年,被中央总部调到中原军区任副司令员。
陈毅将军军政皆能,在解放战争时期,他领导华东地区的解放事业,军政一把抓,指挥英勇的华东野战军,在战场上屡挫强敌,为加快华东地区的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1948年,为了协调统一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的协同作战,上级将资历深厚的陈毅调到中原军区任副司令员,同时还兼任中原局第二书记。
想必了解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在不久后,两个野战军在淮海地区发动了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淮海战役,重创敌军80万,为加快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位是李先念,他原本是中原军区的司令员。在中原突围作战中,他率领主力部队撤出中原地区,成功保留了一批革命武装力量,他们在李先念的带领下,投入新的战场。
作为之前在中原军区工作的李先念,在1948年,再次回到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任职中原军区的副司令员,负责后方根据地的建设工作。
尤其是在淮海战役中,李先念主抓中原野战军的后勤保障工作,作为幕后工作者的他,同样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新中国成立后,原中原军区的副司令员陈毅,与李先念的任职都很高。陈毅成为共和国的开国元帅,负责军队的建设及外交工作。李先念主抓财务工作,成为经济建设的骨干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