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诺奖得主朱棣文:这个领域至关重要,也将诞生很多个诺奖

0
分享至

防走失,电梯直达安全岛

来源:知识分子

作者:Elena 戴晶晶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原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

● ● ●

“在应对气候危机的过程中,还会诞生很多诺贝尔奖。”诺奖得主朱棣文(Steven Chu)在回答《知识分子》提问时表示。

朱棣文现年77岁,依然精神矍铄地活跃在科研一线。2025年7月15日,到北京参加国际基础科学大会的他,还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做了一场题为《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关键挑战》的报告。[1] 在他看来,很多人对未来五十年、一百年的气候风险缺乏感知,更多的技术解决方案值得被探索。

朱棣文是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第12任美国能源部部长(2009-2013)、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目前,他还在斯坦福大学担任教授,以及能源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的职务,继续致力于能源转型、气候变化、可持续农业等前沿课题。

由于积极参与政策制定与技术落地,朱棣文被誉为“从实验室走向全球行动”的科学家代表。最近,他和美中绿色能源促进会会长王麒博士还在《Frontiers in Energy》杂志发表了一篇综述文章《气候变化与通往更可持续未来的创新路径》(Climate change and innovative paths to a more sustainable future)。[2]

朱棣文在报告现场展示全球温度曲线时,指出了一个令人心惊的细节:即使今天人类立刻停止所有温室气体排放,在大气中已新增温室气体的影响下,地球仍将在未来50年持续变暖。这主要是因为海洋吸收了90%的额外热量,而海洋的平均深度超过2公里,表层吸收的热量需要上百年才能与深层的低温混合,以持续稳定地表温度。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报告,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平均温度已上升1.1℃。[3] 朱棣文和王麒在上述综述文章中还提到,从公元1年到202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从280ppm飙升至415ppm。甲烷和氧化亚氮在过去几十年的浓度同步陡增,而甲烷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84倍,氧化亚氮为300倍。

朱棣文认为,需启动以清洁能源为动力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和“第四次农业革命”。他重点关注了储能技术、海水提锂、分布式能源和合成生物学等新兴技术。

随着能源转型的推进,太阳能和风能在过去十年中实现了显著的成本下降和技术进步,但其“间歇性”“波动性”的特质仍然给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带来了挑战。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就是一个典型案例。目前该州约60%的电力来自无碳能源,以太阳能为主。这种结构虽然在白天发电充足,甚至电价接近于零,但到了太阳落山的时候,供需就会出现错配。中午电力过剩时被迫弃电,傍晚却出现用电高峰与供电不足的矛盾。

储能技术正是实现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应用的一个关键。目前,全球约95%的电力储能依赖抽水蓄能,即利用多余电力将水抽至高位水库,再在用电高峰时开闸放水发电。现阶段,中国在这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2023年全国抽水蓄能容量达50.94吉瓦,预计在2030年扩至270吉瓦,超过全球其他国家总和。[2]

区别于物理储能抽水蓄能,化学储能也在近年得到发展。其中,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在不断提高的同时,成本从2000年的2000多美元/千瓦时下降至2020年的100美元/千瓦时,预计2030年可降至50美元。尤其是随着镍和钴等金属价格上涨,磷酸铁锂电池因其成本低、资源稳定而受到青睐。

但朱棣文认为,真正的问题不在资源本身,而在资源开采与提炼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目前最常见的锂开采方式是从地下抽取高盐度的卤水,蒸发成浓缩盐液,再通过化学方法提取出锂。这种方式虽然看起来成本不高,但极其污染环境。朱棣文指出,每次从地下抽取液体之后,除了锂,还会带出一些不受欢迎的重金属,比如镉、砷等,甚至可能夹带微量放射性物质。

此外,由于淡水会不断向下渗透去填补抽取液体的空间,长期大量抽取地下卤水还会引发淡水资源的流失,从而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最终影响农业灌溉、生态系统,甚至威胁居民的用水安全。尤其是在干旱、生态脆弱的地区,大规模的锂矿开发很容易引发以水资源为主的生态冲突。

于是,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和企业开始探索精准提取锂的方法,例如,从地热盐水中精准提取锂,再将其他成分的盐水原样注回地下。朱棣文所在的实验室已经实现从海水中精准提取锂,虽然这项技术目前还面临经济成本的挑战,但为未来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储能的另一条路径是将可再生能源等转化为氢气、甲烷、氨或甲醇等化学能载体。氢能被许多人寄予厚望,不同的制氢方式被赋予了不同的“颜色”标签——灰氢、蓝氢、绿氢等,但这些制氢方式面临着无法彻底消除污染,或高成本、运输困难等挑战。

朱棣文在报告中提及了白氢,这是一种在自然界中天然生成的氢气资源。“通过将富含铁和镁的岩石(通常在地幔中发现)与水发生反应,将有可能开采氢。”朱棣文说,有一些公司已在考虑商氢气的商业化开采。

除了储能技术路线,朱棣文还强调了分布式能源,以及屋顶光伏、家用储能、电动汽车等分散的资源通过虚拟电厂进行整合的潜力。虚拟电厂指的是经控制和聚合后向电网提供服务的配电侧资源,在中国苏州等多个城市已探索落地。[4](见知识分子推文:) 美国计划2030年将虚拟电厂容量扩至80-160吉瓦,相当于少建160座火电厂。[1]

在中国,新型充电桩与电网的互动模式,能够利用午间过剩电力充电,傍晚再放电,既降低用电成本,又稳定电网负荷。

基于上述技术,朱棣文认为未来的电网应该像一个“能量智能分发系统”,包括多元化储能技术的协同运行。“真正的能源转型不能只靠发电端的清洁,更要在系统层面解决‘什么时候用、怎么用’的问题。”他在论文中说。

除了能源系统,朱棣文还在报告现场指出,全球人口将从80亿增至110亿,农业减排的需求也愈发强烈。全球20%-30%的温室气体来自农业,而农业减排的核心是摆脱氮肥。

朱棣文所在的斯坦福实验室已经开发出“基因批量插入”技术:一次可向土壤微生物插入10个基因,让其与玉米、小麦等作物形成共生关系,按需供氮,最终减少氮肥的使用。“这就像给庄稼配了专属营养师,”他解释道。

目前,该技术已在玉米上试验成功,若推广主要粮食作物,可减少75%的氧化亚氮排放。此外,朱棣文提到,作物的非食用部分可在压缩脱水处理后封存,进而有望在每年多减少10-20亿吨二氧化碳。[2]

人工智能(AI)在温室气体净零革命中的角色同样备受关注,具有优化电网调度、预测风光发电量、加速新材料研发等应用潜力。

但朱棣文提醒,AI自身就是“用电大户”。根据谷歌2022年的报告,在过去三年,机器学习约占该公司在这段时间内总能源使用的15%。[5]因此,AI也需考虑减排措施,例如,用零碳电力驱动数据中心,并回收废热。

“4岁小孩学三种语言仅需70瓦能量,可比AI高效得多。”他在现场暗示了AI的节能挑战。

在当日报告现场的问答环节中,朱棣文回答了《知识分子》关于如何平衡能源安全与减排目标的提问。

朱棣文指出,尤其在俄乌战争爆发后,能源安全表现出优先于长期减排目标的趋势。他说,“人类总是更关注眼前的危机,比如战争、通货膨胀,而对未来五十年、一百年的气候风险缺乏感知。在这种情况下,与其指望政治意愿,不如推动更好的技术解决方案。如果清洁能源技术本身更便宜、更好用,人们自然就会选择它,无需政策强推。”

他举例道,在中国,电动车如果能在没有补贴的前提下就比燃油车便宜,同时还能在充电站储能、避免光伏发电浪费,就是对于减排极具吸引力的方案。他认为,解决方法从来不是单项的技术突破,而是多个方案的融合。“我相信,在未来应对气候危机的过程中,还会诞生很多诺贝尔奖。”

减排和每个人息息相关,朱棣文强调“思维转型”是关键。他呼吁公众从“回收”转向“再利用”。

他举例说,“与其回收塑料瓶,不如用可重复使用的杯子,”再比如,“建筑不应50年就拆除,而该像紫禁城那样屹立600年。”他认为木质建筑是良策。这是因为压缩后的木材强度高,且防火性优于钢材,既储碳又耐用。

另外,社会对于“财富”的定义也需要重构。朱棣文说,“GDP不应靠拆旧建新拉动。”他认为,真正的繁荣不是物质消耗的堆砌,而应当是“安全的社区、健康的晚年,和清洁的环境”。

“正如泰坦尼克号,大船转向需60-80年,气候行动也是如此。”

在报告的结尾,朱棣文总结称,即使现在全力减排,也要数十年才能见效,但只要方向正确,仍然能避免那个糟糕的结局。“应对气候危机,需要科学家的创新,更需要每个人的行动,因为这不是别人的未来,而是我们自己的。”

参考文献:

[1] https://weibo.com/5541188250/5187353301223536

[2] https://doi.org/10.1007/s11708-024-0965-1

[3]https://www.un.org/zh/global-issues/climate-change

[4] https://mp.weixin.qq.com/s/WuL948nqm2qNAOyPtkYsPg

[5]https://research.google/blog/good-news-about-the-carbon-footprint-of-machine-learning-training/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英格兰赛:首位4强选手诞生!中国独苗周跃龙5-4卢卡,获20万奖金

英格兰赛:首位4强选手诞生!中国独苗周跃龙5-4卢卡,获20万奖金

球场没跑道
2025-09-19 22:47:38
浙经贸的三分钟战士大二弟弟火了

浙经贸的三分钟战士大二弟弟火了

杭城村叔
2025-09-11 12:54:47
董军发统一强音,不到24小时,美媒放出消息,特朗普叫停对台军援

董军发统一强音,不到24小时,美媒放出消息,特朗普叫停对台军援

大白话瞰世界
2025-09-19 15:07:21
沈阳太二酸菜鱼被曝已全部闭店,客服:属实,最近一家闭店时间是9月1日

沈阳太二酸菜鱼被曝已全部闭店,客服:属实,最近一家闭店时间是9月1日

极目新闻
2025-09-16 14:37:26
穆里尼奥晒本菲卡训练基地照片:早上好!

穆里尼奥晒本菲卡训练基地照片:早上好!

直播吧
2025-09-19 15:37:19
沙巴一夜之间成盟友,巴铁欲购买40架歼35,土豪金主全买单?

沙巴一夜之间成盟友,巴铁欲购买40架歼35,土豪金主全买单?

谛听骨语本尊
2025-09-19 15:11:59
蒋万安访大陆促对等尊严,大陆简短回应显立场

蒋万安访大陆促对等尊严,大陆简短回应显立场

何蕥室内设计
2025-09-19 09:41:38
刘震云:世界上有3件事最愚蠢:一是把钱借出去,等别人主动还...

刘震云:世界上有3件事最愚蠢:一是把钱借出去,等别人主动还...

清风拂心
2025-08-21 17:15:06
1988年授上将的17位将军,已经去世16位,唯一健在的是谁?

1988年授上将的17位将军,已经去世16位,唯一健在的是谁?

红色先驱
2025-09-18 19:45:05
已成主力!罗马诺:曼联认为霍伊伦将被买断,5000万几乎确保进账

已成主力!罗马诺:曼联认为霍伊伦将被买断,5000万几乎确保进账

直播吧
2025-09-19 19:04:02
9月上海楼市破了个纪录

9月上海楼市破了个纪录

科学发掘
2025-09-19 15:13:49
美的烤箱“远程失控”事件,揭开万物互联的惊悚一面

美的烤箱“远程失控”事件,揭开万物互联的惊悚一面

功夫财经
2025-09-18 08:28:37
方媛晒半山豪宅:装修奢华,软装顶配,风景优美!现市值约3亿

方媛晒半山豪宅:装修奢华,软装顶配,风景优美!现市值约3亿

娱乐团长
2025-09-19 14:27:52
这女人怎么都不会老,羡慕了

这女人怎么都不会老,羡慕了

动物奇奇怪怪
2025-09-20 03:18:03
马云的预言,正在兑现?2025年9月后,房地产或迎来4大改变

马云的预言,正在兑现?2025年9月后,房地产或迎来4大改变

搬砖营Z
2025-09-17 23:08:28
四川一男子为40万,将56岁生母活活电死,临死前母亲没求饶,一直喊:幺儿,幺儿

四川一男子为40万,将56岁生母活活电死,临死前母亲没求饶,一直喊:幺儿,幺儿

广电新视网
2025-09-15 12:30:47
亚冠首轮战罢,中日韩三国积分榜如下 ​1、日本J联赛——10分

亚冠首轮战罢,中日韩三国积分榜如下 ​1、日本J联赛——10分

岁月有情1314
2025-09-20 01:37:55
直击iPhone 17开售首日:消费者偏爱银色橙色,有黄牛加价500元收购Max 256G版本

直击iPhone 17开售首日:消费者偏爱银色橙色,有黄牛加价500元收购Max 256G版本

澎湃新闻
2025-09-19 09:46:27
重大损失!乌特种作战部队袭击俄罗斯伏尔加格勒炼油厂致其停产

重大损失!乌特种作战部队袭击俄罗斯伏尔加格勒炼油厂致其停产

军迷战情室
2025-09-18 20:45:08
中方话刚说完,泰国直接下了逐客令,枪口顶脑门,这场仗非打不可

中方话刚说完,泰国直接下了逐客令,枪口顶脑门,这场仗非打不可

南宗历史
2025-09-18 18:02:31
2025-09-20 04:20:49
报人刘亚东 incentive-icons
报人刘亚东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5585文章数 4283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直击iPhone 17开售:消费者偏爱银色橙色

头条要闻

山东入室被抢男婴到15岁没见过汽车 养家从不让他出门

头条要闻

山东入室被抢男婴到15岁没见过汽车 养家从不让他出门

体育要闻

从轮椅到铜牌 他熬了7年:下个目标唱国歌!

娱乐要闻

全智贤被全面抵制!相关代言评论区沦陷

财经要闻

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

汽车要闻

对话周光:一个技术理想主义者的“蜕变”

态度原创

家居
旅游
游戏
公开课
军事航空

家居要闻

公共艺术 限时体验打造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和三月七一样爱自拍,还恶趣味让叽米加班,长夜月越来越神秘了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卫星图像显示以军坦克集结加沙城周围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