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平凡的夫妻,一个憧憬新生的母亲,一个全国首例的“连体婴儿”双胞胎,不足二百万分之一的概率事件就这样落到了这个不幸的家庭。
![]()
当迎接新生的喜悦瞬间被惊愕哀伤所淹没,这个本就家徒四壁的家庭要如何面对?两个紧紧相连的小生命要何去何从?全社会的关注与期待究竟迎来怎样的结局?
如今16年过去,两个小婴儿的现状如何?她们身上又发生了怎样的辗转曲折?让我们带着疑问一同走进今天的故事。
![]()
一:晴天霹雳:初为父母的喜悦与熬煎
故事发生于湖北省孝感市,主人公张建军出生于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道桥镇,家境普通,父辈以种地为生。为了改善家庭现状,同许多年轻人一样,张建军选择离家打工,外出闯荡。
幸运的是,在外打工时遇见了同是打工的女生杨伟,二人一见钟情随后顺利结婚成家。婚后不多久,妻子杨伟便有了身孕,心疼妻子的张建军便把杨伟送回了湖北老家,由自己的父母亲贴心照料。
自从媳妇怀孕在家,可把老两口高兴坏了,成家立业娶妻生子,儿子这一路走的是顺顺当当,这下不多时日又要抱孙子,一想到今后儿孙满堂的喜庆生活,老两口照顾媳妇别提有多尽心。就这样,日子不紧不慢按部就班的过着。
![]()
等到了孕中期,细心的老两口发现自家儿媳妇的肚子好似比平常的孕妇要大些,这可让老两口有些放心不下。于是,老两口便带着儿媳杨伟来到了离家不远的一所小医院检查。
这一去可不得了,检查结果显示儿媳杨伟怀的竟然是双胞胎,老两口吃惊之余更多的还是欣喜,随即赶忙把儿媳怀双胞胎这个好消息告诉给了儿子张建军,一家人喜不自胜,满心欢喜的迎接着新生命的到来。
自从知道怀了双胞胎,公婆和杨伟都特别注重孩子的健康,每月都按时按点产检,因为离家近,所以之后的多次产检都在这家小医院进行。每次的产检结果也都没有什么异常,杨伟皆被告知孩子一切都好,很健康,这个结果也让公婆和杨伟很是安心。
![]()
一转眼生产的日子临近了,妻子生产这是大事情,张建军也提早回到家中准备相关事宜。关于生产的医院,考虑到这家医院离家近,一直以来的产检也都在这个医院进行,公婆也是找人托关系请到了最有经验的医生进行待产。综合考虑,虽然这家医院规模有些小,但考虑种种还是选择就近生产。
时间来到了09年6月19日,妻子杨伟被推到了手术室,张建军一家在外焦急的等候。新生命到来的欣喜紧张激动充斥着张建军的心,他紧张的在手术室外踱步,心不在焉的应着周围人的问话,但一心都直扑在手术室里……
终于,有消息了。只见医生急匆匆的从手术室里出来,告知张建军:“你老婆生了,是双胞胎!”笑容还未来得及在张建军脸上展开,医生的下半句话就让张建军瞬间瘫软在地。
“但两个孩子的下半身是连在一起的。”
![]()
连在一起?怎么连在一起的?怎么会连在一起?张建军听的一头雾水,赶忙跟着医生去见两个孩子。
亲眼目睹后,张建军更加吃惊了,只见两个孩子只有上半身是分开的正常的,但是腰部以下,两个孩子的屁股竟然长在了一起,两个人呈现怪异的姿势连接在一起,让人十分摸不着头脑。
医生说:“这是极其罕见的连体婴儿。”
“能不能通过手术将他们分开?”张建军赶忙问。
医生长叹一口气,“这恐怕你们要去大医院治疗。”
原本欢喜迎接新生命的喜悦褪去,一家人被突如其来的变故笼罩着,一时都慌了神,不知怎么办。
![]()
最痛心的莫过于两个新生儿的母亲杨伟,谁不希望能生个健康的孩子呢,杨伟顾不上刚生产完的虚弱,自责与内疚充斥着她的内心。“好好一对双胞胎,怎么就成这样了?”杨伟一副心如死灰的模样。
不多时,村里街坊也都听闻了此事,由于没有文化,信息接受闭塞,村里人开始传出大量的不堪入耳的言论。
甚至有人来到家中,劝杨伟张建军夫妇放弃这两个孩子。身为一个母亲,杨伟痛苦既坚强的说:“孩子是娘身上掉下来的心头肉,不到最后一刻,我绝不会放弃我的孩子!”杨伟给这两个新生命取名为:张玲和张珑,希望两个孩子玲珑剔透,健康成长。
![]()
这一边丈夫张建军也没有闲着,这一个月来他到处上网查阅资料,联系医院,并跟湖北省孝感市红十字会取得了联系。
在小张玲、小张珑出生一个多月后,事情迎来了转机。
二:生命奇迹:医学突破与社会的合力托举
依靠着孝感红十字的强大帮助,张建军杨伟夫妇来到了武汉协和医院。这样奇特的连体婴,就连协和医院里见惯了各种疑难杂症的医生们都面露难色。
拍过片子后,医生弄清了姐妹俩的情况:二人上半身器官,例如食管、胃、小肠、上半身骨骼等皆各自独立,但大肠、直肠和肛门是共用的,包括膀胱和尿道。
其实连体婴儿在世界范围内虽不多见但也有先例,此前已经出现过的病例大多都是腹腔共连,互相贴面,只是组织相连器官都是各自独立的,但是像张玲张珑这样下半身骨体相连的在全国这是第一例,放在概率学中,这样的发病概率为两百万分之一。
![]()
面对着一丝生还的可能性,医生们和张建军夫妇选择不放弃,迎难直上。
医生们也在紧锣密鼓商讨着手术方案,既要保证两个孩子的健康存活,又要最大程度保证器官完整性,降低对两个孩子的伤害。
先存活,后重建器官,这是初步的手术方案。由于孩子太小,无法承受手术风险,医生们决定在张玲张珑4个月时发动手术,这中间的时间,用来做手术准备。
![]()
分离后伤口创面过大,而幼儿现有的皮肤组织不足以覆盖创面,所以在术前要对孩子们进行多日的拉伸折叠运动。
张建军夫妇每天都需要把孩子身体手动强行对折活动多次,每天都需要手动挤压骨盆多次,看着孩子哭的撕心裂肺,张建军夫妇是疼在心里,却又不得不进行一日日的准备训练。
![]()
“这么小的孩子一出生就受这么大的罪,看着他们受苦受罪,我的心都被撕碎了。”杨伟对着镜头这样说道。是啊,可怜天下父母心,此情此景,谁又能够不为之动容呢。
能够接受手术这件事使张建军一家又重新燃起了希望,但手术需要的二十多万费用却让他们十分为难。
张建军一直都在外打工,挣个辛苦钱,妻子怀孕后只剩他自己养家,挣的钱也就顾个家庭日常开支温饱,这么多年也没有存下什么钱。
父母常年在家务农,普通家庭,靠天吃饭,父亲偶尔出去做电焊小工每月也只有一千元左右的收入,可做手术需要二十余万元,手术后期的重塑器官后续保养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
很快张建军一家的遭遇就被社会所知晓,作为“全国首例”的疑难病症,社会给予了他们一家广泛的关注和帮助。
我们中华民族从来都是一个有力量的民族,一时间,随着社会的广泛传播,民间公益途径,线上爱心捐款等纷至沓来,甚至张建军的家乡人也都自发的拿着钱主动进行帮助。
![]()
2009年11月17日,由33名专家团队组成的医疗队伍正式开始手术。手术进行的并不顺利,先是发现妹妹的输尿管竟然与姐姐的膀胱连在一起,以至于唯一的括约肌器官只能留给器官条件相对较好的姐姐。
碰上问题解决问题,专家们拿出专门生物材料进行骨盆重构,便于两个宝宝能有各自相对完整的活动器官。两个孩子分离成功后,各领域专家接踵而至,按部就班为张玲张珑“接力”进行手术。
![]()
这场手术前后共进行了15个小时,堪称是一场“马拉松式”接力手术,尽管这其中各方都承受了极大的压力与困难,好在最终的结果是好的。
是张建军父母的不抛弃,是协和专家医生的不放弃,是社会各界爱心志士的不坐视不理,是整个社会的共同托举,才能够让这场不可能大手术变成现实。
三:功不唐捐:平凡的美好才是人生真谛
如今16年已经过去,张玲张珑也已长成花季少女。尽管在这之后妹妹张珑又多次经历了矫正手术,但这些困难丝毫不影响她们的生命之花坚韧绽放。
![]()
如今的二人,鲜活生长。
姐姐张玲,原本各项身体器官留存良好,后经过肛门再造手术后基本与平常孩子无异,性格开朗大方,体贴温顺,特别照顾妹妹,是家中的“小大人”。她可以称得上是妹妹张珑身后永远的守护者,只要妹妹有需要,只要妹妹遭人异样,她都会挺身而出,挡在妹妹身前。
![]()
妹妹张珑,先天各器官条件并不好,有些器官尚还缺损,目前仍然需要挂着尿袋生活,姐姐张玲贴心的给妹妹身上缝上了一个红苹果挎包,用于放置尿袋。待张珑年纪再大些,可以进行泌尿重构手术来去掉尿袋。即使与常人有异,但妹妹张珑丝毫不怯,性格眼见的开朗活泼,在姐姐面前撒娇,在父母面前亲呢,妥妥的家中的开心果。
![]()
偶尔张珑也会遇到学校同学的嘲笑,但她并不自卑,“我的小苹果很可爱,很独特,这是只属于我的风景线,我一点都不臭!”
再多的艰难如今都走到了向好的阶段,真是轻舟已过万重山。
由于病症,两姐妹也与武汉协和医院结下了深厚的缘分。在两姐妹10岁生日时,武汉协和医院的工作人员还未两姐妹举办了一场十周年“重生”生日会,以此来庆祝二人的新生。
![]()
对于再次来到武汉协和医院,两姐妹显得很是熟络,一点都不认生,看到医生和护士,贴心的为我们介绍:“这是我汤伯伯,这是我周阿姨。”
医护人员们的爱也在小小的张珑心里种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张珑立志学医:“我也想要救人。”
一次的重生,是千千万万次新生接力棒的传递。
结语
父母的执着与坚守,医护人员精湛的医学奇迹,社会各方相互托举的善意,都给予了张玲张珑新生的奇迹,这是生命的奇迹,更是爱的永恒赓续。
![]()
参考资料: 澎湃号·媒体,央视网官方澎湃号文章《全国首例!湖北坐骨连体女婴分离后双双成活了!10年后她们长成这样》 武汉协和医院《坐骨连体分离手术规范》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