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张小杰来说,从接触电商到做出连续创新,足足用了九年来积累经验。
余永远更是经历了多个行业,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从一个门类到另一个门类。
金鑫东用多年实践才做出了绝对差异化,在一个突出低价的平台上,创新让他敢于定出更高的溢价。
这并非是一日之功,在得到平台扶持的许多年前,他们的这种努力就开始了。
在今天这个追求增量扩张和存量深耕并举的时代,对于千千万万的企业和商家来说,微创新已不再是 “大公司的专利”,而是小个体逆袭的战略武器。
但无数个小个体的逆袭,就会把我们的经济导向一个创新驱动的大时代。
对于许多创新来着说,他们的产品可以不完美,但只要能打动用户心里最甜的那个点,把一个问题解决好,有时候就是四两拨千斤。
本文跟踪的三个案例证明:真正的创新不一定需要颠覆式的技术突破,而在于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洞察、对现有资源的创造性重组,以及对持续改进的极致追求。
当然,当拼多多开始千亿扶持后,他们创新的效率和成果的检验就更多的得到提升,这也证明,创新的长期主义不仅仅是个体的努力,最好还有一个能够对创新宽容、鼓励、扶持的电商平台,它对最终闭环的形成,至关重要。
——导语
01
从温州到义乌,辗转多年的他锁定了卷发棒
当前,中国小商品领域的中小微企业数量已超过 210 万家,形成以义乌为核心、辐射全国、全世界的网络。
然而,这些企业在支撑全球供应链、创造就业的同时,也因为超高的集中度,面临着同质化的压力和低成本重复竞争的熬炼。
但正如足够的耕种面积才有更大的机会产生变异的种子,从而推动物种的进化;义乌的体量也决定了,总有一些有心人,希望在这里用创新的视角来发现新的价值。
1977年出生的余永远就是一个温州来到义乌的商机捕猎者。
他早期做过衬衣和皮鞋,悟出了“没有大品牌撑不起衣服皮鞋生意”的道理;他日积月累,几乎摸索过义乌50个小商品大类中的每一类,每次尝试都会从供应商那里拿货然后去电商平台试错,但每次的反响都是平平——竞争激烈、同类商品价格比拼导致利润微薄、很难赌对爆火的单品。
时间一天天过去,余永远决定换个思维——自己来做。
![]()
经过此前一轮轮的尝试,余永远这次打的是有准备的仗,他一开始就设定了三个战略出发点。
第一个出发点,是要做有门槛的生意,至少是别人不能轻易踩进来的生意;
第二个出发点,是要自建产能,自建产能才能把成本控制做到极致;
第三个出发点,是最终要建立品牌,有品牌的加持才能获得运营的复利效应;
从这个三个维度出发,余永远挑了一个品类——卷发棒。
“卷发棒的核心之一是模具。义乌这边的产品容易被抄袭,主要是因为大部分日用品都是塑料制品,开个模具1万块搞定,任何家庭作坊都可以干。卷发棒不一样,一个模具至少要七八万,还要涉及电子元器件,门槛高了很多“,余永远说:“我们从开始到现在,光是模具费就用了300多万,这就把很多人拦在了外面。”
在各大电商平台搜索一下卷发棒,会发现这个品类真的“水很深”,戴森的要卖到3000多,松下高端款的也在1000元以上,国内的一些口碑较好的新创品牌大约在100-300区间。
“我们从30、40元的产品开始做,当时有一两款70、80的,就算中端了”,余永远说:“这个价格拉动力很强,因为市面上很多太便宜的卷发棒都存在不好用、不安全、卡头发等问题,有名气的则太贵。我们的产品从设计开始就比较注意傻瓜化操作,容易上手。加上打算做长期生意,质量比较稳定。退货率一下子就打下来了,就这样一年卖了40万根。”
余永远在经营中又发现一个优势——卷发棒在美发用具中算比较有技术含量的,所以龙头企业大部分在广东,但自己在义乌有优势,“毕竟人脉都沉淀在浙江,找一圈朋友就能把供应链凑齐,确定了供应链没问题我就打算投厂子了,因为都在本地,成本比广州的产品至少低两成,这样怎么算都有竞争力。”
在余永远看来,最有效的竞争力就是保持稳定质量前提下的高质价比,“我现在投建厂投了2000万,计划半年产能翻一番。卷发棒这个产品很成熟,搭载什么功能就卖什么价格,比如现在做的就是基本款,如果上到200块就绝对是国产里的高端,各种护发功能、喷雾功能都要加上去,这里面其实没有捷径走。我的规划就是靠规模省成本,在质量靠谱的情况下总比同类的便宜一点点,这一点点就足以让拼多多对我有倾斜,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今年4月,拼多多推出“千亿扶持”计划,拟在未来三年投入千亿资源包,助力产业带的商家新质转型,打造新质品牌,这让以前高不可攀的黑标离余永远一下子近多了。
![]()
现在对余永远来说,最有吸引力的就是成为拼多多的黑标商家,在他的心目中,黑标商家就是最好的品牌,“传统的品牌是会衰老的,像我们温州的奥康、红蜻蜓都不行了。而黑标的好处是,它本身不是品牌,但作用胜似品牌,还是可以持续的。”
“比如,可以获得平台比价系统仅在全网比对商家自有品牌价格的特权,这对我们这种走质价比路线的商家就很有用,在用户心中,黑标就是信任感,可以带来流量加权,提升商品的曝光度和点击率,还可以获得参加各种活动优先权”,余永远说:“我的目标就是今年拿下两个黑标来,现在第一个基本已经靠谱了,这对我的长期努力是一个认可,对未来我也更有持续干下去的信心了。”
02
系统让我双向透明,未来让我充满信心
95后张小杰,是亲眼看着义乌的产业链是怎么一点点的被搬上拼多多的。而他从一个搬运者变成创新者,也贯穿了长达九年的蜕变。
“我很小的时候,每天看到最多的情景。就是一对夫妻,有个地下室,或者把家里改成仓库。他们批发来很多的塑料制品,最常见的就是塑料盆。一个盆子批发来是5块,然后他们加5毛钱就卖。然后就是一个一个的给盆子打包,从早上八九点钟干到夜里十一二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种日子可以说忙极了,也可以说苦极了“,张小杰说:“所以,我从小就有个想法,将来不能把日子过成这样,一定要有点新东西。”
张小杰是最早投身拼多多的一群人,“九年前就开始做了,做过各种日用品的批发。只要你没有产能,就只能批发来卖,大家比的就是价格,毛利越做越薄,这就是当时的情况。”
张小杰发誓要变,但对于外面世界的需求,他只能猜测,或者凭着自己的经验去推测。
最先让他有点成就感的是一款防溅盖,作用很简单,就是能有效避免食物在微波炉加热时溅油。
但张小杰为之花了很多心血,包括透气孔的位置、提示线的刻度等等,而且他给这一切都申请了专利,这已经成为他的工作习惯。
“最大的惊喜是拼多多的系统识别到了这是机会性产品,这是我第一次收到系统的提示,当时惊呆了”,张小杰说:“拼多多的系统是很强大的,它会根据大数据来评估你的产品,如果发现你出现了设计上或者外观上的重大变化,就会提示你是机会型产品、潜力型产品甚至是潜在爆款,这种系统的加持,据我所知别的平台是没有的,所以当时我们就注册了特别多的专利,这让我们吃到了很久的红利。”
“在没有系统提示前,我们是单向的去猜测这个世界;有了系统加持后,我们就和这个世界双向透明了”,张小杰说:“这让我们养成了一套工作流程——平时鼓励自己到处去看、去研究,寻找灵感;在设计的时候注意微创新,微创新越多,专利的保护效力就越强;倾听系统的声音,因为它反馈的结果基于大数据,是客观的,不会错的。”
就这样,张小杰把后续的产品都做成了精品,例如,为了解决冰块脱模难、保鲜时间不好管理等问题,张小杰和团队历经三个月研发出一款按压式冰格,且有提示线提醒用户冰块的搁置时间,采用了最好的透明材质,这款产品一登陆拼多多日销量就达到了六七千单,热度持续半年之久,这带动张小杰拼多多店铺的年销售额突破了六千万元。
“现在我们很注意观察年轻人的需求,比如我经常去小红书上看各种时尚动态,Labubu刚出来的时候我们就意识到,年轻人买这么多的泡泡玛特产品,其实是有收纳、陈列、炫耀展示的需求的,我们就开发了很时尚的储存盒、陈列柜”,张小杰说:“这样的产品可以有高的溢价,因为它在年轻人心目中已经不是日用品,而是满足精神需求的一种东西,所以就可以有高的溢价,现在这样的产品正在一天天多起来,而它们在被创造出来的过程中,绝大多数都得到过拼多多的提示”。
现在,随着千亿扶持计划的开展,张小杰迅速在厨房、收纳、家庭清洁三个赛道布局了独立品牌,并积极申请平台黑标,准备一口气拿下三个黑标。
“去年5月的义乌电商百货展刚一开幕,一批面生的采购商就挤满了我的展位。开始我很奇怪,后来发现他们都是常年在拼多多上找爆品的,这让我发现,在拼多多积累的名气也很容易迁移到线下,这样更坚定的让我下了多拿几个黑标的决心,我相信我有一天也会向线下、向全渠道扩展,而这时候拼多多的黑标,就是最好的背书。”
03
把创新当成壁垒,骨子里还是要长期主义
义乌小商品集群聚集了超 21 万家市场主体(含中小微企业、个体户),仅饰品行业就有上万家生产企业。每家企业每年可能推出几十款新设计,即便 99% 的设计是模仿或微调,剩下 1% 的 “独特变异” 也会形成数千款有新意的产品 —— 这种规模下,总会有几款设计精准击中市场需求,成为流行趋势。
金鑫东就是一股小小的流行趋势的引领者,他的路子很独特——做传统木梳的二次创新。
金鑫东和余永远有个共识,就是在义乌做小商品,首先考虑的是怎么做高门槛。
“塑料产品的特点就是,哪怕开模成本再高,生产过程都是一次成型,所以基本就没啥门槛,而外观专利也很容易规避。所以我选做木梳,不仅仅是因为我出生在‘世界木雕之都’浙江东阳,关键是木梳这种东西本身就有门槛,就拿最基本的流程来看,也要经过开料、打坯、打磨、抛光及上蜡五道工序,你可以认为每道工序都是一道门槛,再加上选料和造型、工程创新,拉高门槛的办法很多,这是我坚定做木梳而不动摇的核心原因”,金鑫东说:“所以我发明了一个词,叫‘义乌属性’,义乌的属性是什么呢?就是很容易大量复制,包括我们看到的很复杂的刻花,其实现在都有很先进的平雕机可以雕出来。所以,我们要做到的就是远离义乌属性,用非标思维打标品思维。”
让金鑫东沉迷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乐于此道,非标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追求艺术独特性和功能独特性中自然产生的。
“比如这个梳子,一个就有三个专利。一个是外观专利,一个是局部外观专利。局部外观专利体现在,正常的触角它是扁平化的,而我们这个是立体触角,所以叫局部外观专利。更绝的是还有一个结构专利,就是它可以用两种不同的材料拼起来,比如这一部分用绿檀,另一部分用牛角,组合无穷无尽,别人永远跟不上。”
金鑫东的另一个特点,是他是拼多多的商家中少数敢于提价而不是压价的商家,“我很后悔的一件事是中间有几年没有在拼多多做,当时可能想追求那些想象中更高大上的平台。但后来很后悔的就是,第一是拼多多的体量越来越大了,其它平台的自然就相对在缩小,我们没有选对成长性更好的平台;第二就是拼多多对商家的保护,对卖家的服务品质都在提升,它是一个一直在进步的平台,我做的最明智的事情就是在千亿扶持计划前回来了,现在努力在追以前的对手。”
![]()
这一策略很快通过了市场验证。去年9月重点投入拼多多后,金鑫东仅用两周时间就让一款五爪鹿角梳成为全网爆款。单品日销量突破三千单后,他还一口气包下了三座工厂的产能。“平均下来,每座工厂每天能制作五千把梳子,都在给我们供货。”
谈及策略奏效的原因,金鑫东坦言离不开拼多多对新质产品的扶持。“早在2017年我就在平台做生意,说实话那时候实惠的小物件流量大,但是去年木梳这种带手工元素的产品明显就更好卖了,我也算是吃到了平台红利。”
吃到红利的并非金鑫东一人。去年以来,拼多多推出“新质商家百亿扶持计划”,对具备产品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新质商家,提供从产品、销售、仓储到供应链在内的全方位扶持。今年4月,平台“千亿扶持”出台后进一步扩大了扶持范围,扶持对象从产业带的头部商家进一步延伸至中小商家。
结语
拼多多的千亿扶持,并非简单延续“百亿补贴”,而是实现两大战略升级。
第一个升级是目标升级,即从“百亿补贴”的“刺激消费”,转向“千亿扶持”的“激活供给”,并通过降低商家成本(如减免推广费、保证金),释放其创新求变的资源和动力。
第二个升级,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整个战略逻辑的升级,也就是从传统意义上的从“流量分配”转向“能力共建”。更具体的说,就是如前文所言,平台不仅提供资金,更通过消费数据开放、供应链协同和技术支持,帮助商家完成“需求洞察→产品研发→精准供给”的全链路升级。
当然,这一切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把优质的扶持资源,给到那些有欲望、有斗志、能创造的企业、商家,让它们焕发更大的价值,然后反馈给消费者的是更好的需求满足,是一件需要长期坚持的苦事。
但有一句话说的好,真正的创新不在于颠覆,而在于比昨天进步1%的坚持。再多的扶持,也要长期主义的心,才能花开见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