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栅板翻转脱落的瞬间,六具年轻躯体在浮选槽上空划出短暂的抛物线。规格1.2m×3m的钢格板,一侧固定角钢的陈旧性裂纹如同命运埋设的密码,在集中载荷下达成了最后的断裂条件。下方等待着他们的,是密度三倍于水的矿浆泥潭——含有捕收剂、起泡剂的化学沼泽,呼吸一口便足以烧穿喉管。
所谓“溺亡”,此刻显露出它精妙的修辞本质。
一、裂缝生长史
焊缝不会说谎。当事故调查组的光学仪器对准断裂面,陈旧性裂纹的氧化层在显微镜头下袒露无遗——这道伤痕已在金属肌理中潜伏多时,静候着某个承载超限的瞬间。耐人寻味的是,就在今年二月,企业公众号喜气洋洋宣布“顺利完成一二系列混精二层平台地面格栅板更换”,配图里工人擦拭着崭新的“零事故”锦旗。
安全规程白纸黑字要求着“季度点检、半年测载、年度更换”。现实却是:老师傅拎着扳手敲敲打打便算检测,平台未设承载标识,更无人员限流措施。当五十多名师生涌入车间时,浮选槽上那块1.2m×3m的死亡陷阱,正默默计算着站立人数。
就在悲剧发生前十二天,选矿厂会议室还回荡着安全生产委员会的庄严宣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强化隐患排查整治”。主席台上的麦克风余温未散,车间里的金属疲劳已进入最后倒计时。
二、错位的齿轮
遇难学生中,有位湖北山区的青年。他带着助学贷款走进东北大学矿物加工工程本博班,笔记本扉页写着:“学成归乡改造老旧矿场”。命运却让他在乌努格吐山的浮选槽里,亲历了比家乡矿场更荒诞的安全溃败——这里年净利润22.8亿元,却吝于给参观通道加装护栏。
更具讽刺的是,《教学实习安全协议》的签字栏墨迹鲜亮,条款里却找不到“现场监护”、“限员措施”、“应急流程”的字样。这份薄如蝉翼的契约,成了校企双方心照不宣的免责道具。当带队老师拖着断腿从医院醒来,他签过的安全承诺书正在档案袋里渐渐发黄。
三、零的魔术
“2024年浮选车间安全生产事故为零。”这行鎏金标语在企业官微悬挂了五个月,直到格栅板翻转的巨响将它震落。7月24日下午,当记者试图截取这则光辉记录时,页面显示“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数字游戏向来是安全报表的魔术道具。2021年呼伦贝尔应急管理局揪出的27条隐患,在年终总结里化作“风险管控卓有成效”;2024年未批先建挨罚51.8万元,财报注释写成“合规性整改支出”。当裂缝在钢板上悄然延伸,会议室里的掌声正为又一轮“零事故”表彰雷动。
直到六具遗体从矿浆中捞起,魔术师的幕布才被撕开——分管安全的副总、车间主任、当日监护员被刑拘时,他们胸前的“安全生产先进个人”徽章还在抽屉里幽幽反光。
四、赔偿方程式
企业法务部的计算器开始跳动。依据《工伤保险条例》与《生产安全事故赔偿办法》,六个年轻生命的价值被拆解为: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中金黄金的公告里,“深表歉意”的宾语精妙地锁定为“社会影响”,而非死亡本身。
内蒙古的提级调查组进驻时,浮选车间已全线停产。但乌努格吐山的铜钼矿脉仍在延伸,财报上跳动的净利润曲线,终将覆盖这次事故的折旧计提。东北大学宣布暂停矿山实习的次日,校企合作的五年规划仍在档案柜里静静躺着——产学研的齿轮,迟早要重新咬合。
当焊枪虚掠过钢格板的接缝,当安全规程沦为墙上的装饰画,那道潜伏的裂纹终将在某个不经意的承重时刻撕开伪装。涉事企业三人被刑拘的通报下,网友的质问在风中打转:“若安全真被奉为圭臬,何须提级调查才窥见焊缝的谎言?”
过世的六位大学生,再也等不到开学季。矿浆池的漩涡平息后,唯见赔偿协议上的数字在无声游走,而写满“零事故”的锦旗,正在证物袋里慢慢褪去金漆。
新闻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7·23”事故调查组》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事故调查组获悉,为尽快查明原因、明确事故性质、提出整改措施,自治区政府成立事故调查组,对这起事故提级调查。目前调查组已进驻事故现场,开展相关工作。
7月23日,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发生一起6人死亡、1人受伤的事故。(新华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