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玉红(受访者供图)
“白衣天使,菩萨心肠,待患如亲,关怀备至。”
这是一位患者家属在锦旗上给予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和整形外科护士长吴玉红的评价。
去年12月,吴玉红接到院党政综合办的电话,得知她长期上门护理的邱云(化名)家属为了感谢她数月来都前往50公里外的宁波市松岙镇为其母亲更换胃管和导尿管,特意制作了这面锦旗以表心意。“我完全不知情,也没有想到。”吴玉红说,她只是做了她该做的事情。
2022年,吴玉红开始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至今上门近200次。利用休息时间、去偏远的乡镇、风雨无阻地赴约,吴玉红坦言上门护理的确需要投入不少的精力,但每一次看到患者在自己的护理下逐渐好转,她就感受到了护士“走出去”的职业价值。
![]()
患者赠送的锦旗。(受访者供图)
护理引导,从更换胃管到脱离胃管
邱云是因为脑出血在该院神经外科住院手术时认识的吴玉红。出院回家时,她还带着胃管和尿管。由于这些管路需要定期更换,吴玉红和他们推荐了家附近开通“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医院。但是患者家属出于信任,再三希望她能亲自上门护理。
“原则上我们是就近服务,邱阿姨家距离宁波市区有50多公里的路程,我开车要1小时左右。但患者家属一直说只有我去他们才放心,所以我还是答应了。”吴玉红称,从2024年6月起,她平均每月前往患者家中一次。由于每次上门都需要半天左右的时间,吴玉红只能周末过去。“如果我早上8点半出发,一般回到家时已经12点多快1点了。”
第一次上门时,吴玉红发现邱云比出院时消瘦了许多,她便仔细询问其家人邱云的进食状况。“他们担心鸡蛋、肉类会堵塞胃管,不敢给她吃,平常只做一些好消化的素食。我说这不行的,你要用打浆机把各类食物打成糊状,保证她的营养供给。”吴玉红说,邱云的家人非常“听劝”,很快就帮她调整饮食,又购入蛋白粉。等过下次过去,邱云的气色已经明显改善。
吴玉红还引导邱云逐步脱离胃管。“邱阿姨年纪大了,又长期留置胃管,我用的是改良版的洼田饮水试验和容积黏度测试,给邱阿姨分别喂服1ml、3ml、5ml的清水,观察她的吞咽速度和呛咳情况,没有呛咳再增加到30ml测试。“吴玉红说,邱云的吞咽功能测试结果显示,她食用半流质食物也就是糊状的东西时并没有呛咳,但喝流质的东西,比如水、果汁、牛奶时呛咳非常明显。
基于该情况,吴玉红建议患者使用吞咽康复中常用的辅助工具增稠剂,并为家属确定了患者不会呛咳的稠度。在长期的锻炼下,今年3月底,邱云到医院复查时,顺利拔掉了胃管,实现了增稠剂辅助下的自主进食。
“邱阿姨现在还带着尿管,但是长期带尿管有很大的风险会尿路感染。”吴玉红表示,家属考虑患者长期卧床又有尿失禁,担心老人拔掉尿管后会出现压疮或失禁性皮炎,反增痛苦。所以现在,吴玉红一边训练患者的膀胱储尿功能,一边向家属宣教预防尿路感染的知识,包括多饮水,勤更换尿袋、注意尿袋位置等。
“希望以后邱阿姨能逐步脱离尿管,那就更好了。”吴玉红说。
服务延伸,从项目护理到健康管理
“相比在医院提供护理工作,上门护理是个挑战。但既然选择做这件事情,我觉得就一定要把它做好。”吴玉红说,当初她是在医院倡导下参与的“互联网+护理服务”,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她看到了这种护理方式给病人带来的获益。
“神经外科有很多患者是带管出院的,在居家护理出现以前,他们就提出过希望上门帮换胃管的需求。那时候没有专业的平台、规范的管理,出于风险考虑,我们只能有限地去一些熟悉的患者家中。”吴玉红表示,但“浙里护理”的出现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也让他们能为更多有需要的患者提供服务。
吴玉红坦言,上门护理最主要的担忧是安全问题,包括操作安全和人身安全,比如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遇到突发状况是否有足够的应急处理措施和物资、设备保障等。“现在有了‘浙里护理’平台,我们能在接单前就充分评估患者的情况是否符合上门护理的标准,如果情况复杂就会建议患者前往医院就诊。另外全程录音、一键报警等功能,也确保了护理操作的全程留痕,是对护士和患者权益的双重保护。”
![]()
吴玉红为患者鼻饲流食。(受访者供图)
据悉,“浙里护理”是由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导、熙康云医院承建并运营的全省统一“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于2022年11月正式启动。截至今年5月31日,“浙里护理”‘已覆盖全省641家医疗机构,入驻有5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的护士近6.1万名,累计完成上门护理服务51.6万人次。
近三年间,包括吴玉红在内的一批护士的率先“涉水”,不仅满足了部分患者的迫切需求,收获了一众好评,也提升了护士群体对上门护理的热情。“现在我们医院超过2/3的护士都在做上门护理,我所在的两个科室中符合资质的护士也都参与了,这几年我们的服务量也在持续增长。”吴玉红说,上门护理不只是对某个具体项目的护理,更多时候他们化身为健康管理师,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指导,帮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今年是吴玉红参加工作的第20年。对于护理工作,她还是数十年如一日的热忱与负责。更可贵的是,她葆有一颗温暖的同理心。对于长期带胃管的患者,她会在定期上门更换的同时引导患者逐步摆脱对胃管的依赖,实现自主进食;对于压疮患者,她能体谅患者难以做好体位管理的困境,想方设法助其伤口一点一点愈合。
这样的护理常常从夏天到冬天,从旧年到新年。吴玉红说:“虽然时间漫长了一点,但好在结局是好的,我心里也很有成就感。”话音未落,她的手机响起来——“您有新的订单待接单”,这是患者指定单的提示音,毫无疑问吴玉红会接单,而且她会一直做下去。
个人简介
吴玉红: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和整形外科护士长、伤口造口专科小组组长、护理信息化管理小组组长,主管护师,国际伤口治疗师。任宁波市护理学会信息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宁波市护理质控中心鄞州区分中心秘书。参与省、市级课题研究2项,获实用新型发明专利1项,负责的护理管理项目获第七届、第八届中国医院管理奖华东区域优秀奖等,2019年和2024年被评为院级“十佳护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