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骄阳似火,暑气蒸腾,你是否正躲在空调房里贪凉?当心!这份“凉意”可能正让寒气悄悄入侵体内!
中医常说“冬病夏治”,三伏天正是排寒祛湿的黄金期!艾灸是传统医学的治病方式,通过艾热刺激穴位,温通经络、驱散寒湿。那么您可知道,夏天艾灸,效果更胜一筹!
为什么三伏天是艾灸最佳时节?
阳气旺盛,事半功倍:三伏天人体出汗多,毛孔处于张开状态,此时艾灸,艾草的温热药性和有效成分更容易通过毛孔渗透到经络、脏腑,作用更直接。
外热内虚,护阳驱寒:三伏天自然界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随之外浮到体表,形成“外热内虚”的特殊状态,此时艾灸能借助天时之力,增强人体阳气,驱散体内寒湿、阴邪等。
冬病夏治,根除顽疾。对于冬季易发作的呼吸系统疾病、关节疼痛、妇科寒症等,夏季艾灸能从根源调理体质,预防冬季复发。
操作方便,体感舒适:夏天穿衣少,艾灸时暴露穴位更方便,且艾草燃烧的温热感在夏季相对容易耐受。
三伏天艾灸穴位
初伏(7月20日-7月29日):以清热为主,兼顾养阴,避免内热积聚。
取穴:
大椎穴(调节暑热,提升阳气防感冒)
肺腧穴(清理呼吸道问题)
神阙穴(调节全身气血,改善四肢厥冷)
中伏(7月30日-8月8日):健脾利湿,疏通经络,为末伏补阳打基础。
取穴:
八髎穴(调理妇科,改善腰背不适)
阴陵泉(除湿消肿)
命门穴(温补肾阳)
末伏(8月9日-8月18日):温补阳气,增强身体的防护力,为秋冬防病储备能量。
取穴:
关元穴(固本培元)
肾腧穴(补肾气,改善经期不适)
涌泉穴(引火下行,改善倦怠)
哪些人最该抓住三伏艾灸?
体寒怕冷、手脚冰凉的人:艾灸激发肾阳,温阳固本,驱除陈寒。
经常疲劳乏力、精神不振,总觉得睡不够的人:艾灸通过“温、通、补”三效合一,可扶正驱邪、防病抗衰。
秋冬易感冒、咳嗽、鼻炎反复发作,呼吸道脆弱的人:艾灸振奋阳气,疏通卫气,补益肺气,使阴阳平衡。
关节怕风怕凉,阴雨天就酸痛的“老寒腿”人群:艾灸温经散寒、疏通经络,达到通则不痛。
女性朋友有宫寒、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的:艾灸温煦胞宫,改善面色暗沉、手脚冰凉,实现“内调外养”。
脾胃虚弱,容易腹胀、腹泻,吃生冷就不舒服的人:艾灸暖脾阳,促进脾胃运化,调和气血。
三伏天艾灸注意事项
艾灸时间:上午9-11点(阳气最旺),避免晚上9点后。每次15~20分钟为宜,避免烫伤。
禁忌人群:孕妇、高热、皮肤破损、阴虚火旺者慎灸。
灸后护理:4小时内不碰冷水,避风寒,多喝温水。
三伏天不知道如何养生的,不妨试试艾灸吧,冬病夏治,就从这一刻开始!御君方,守护您的身体健康!芳华未来,助您拥抱幸福生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